撰文 簡鈺璇

營收飆破 26 億元,氣墊床稱霸多國市場!雃博從代工到自有品牌的轉型之路


「太太說我很愛『嬈尻川』(台語),意思是不甘寂寞,總愛自找麻煩!」雃博創辦人暨董事長李永川表示,創業 30 餘年,他就是喜歡找問題、幫自己找事情做。即便事業發展順利,他也會想著未來可能有的問題,搶先轉型。
1990 年李永川成立雃(音同雅)博,以貿易起家,出口助行器、氣墊床。考量貿易訂單不穩定,他在公司成立第一個 10 年、2000 年投資氣墊床生產工廠,靠著貿易累積的人脈,接世界知名醫材品牌 Stryker、Invacare、Hillrom 的 ODM 貼牌訂單(雃博設計產品,品牌方貼標銷售)。
為了往更高階、高毛利的產品布局,經過第二個 10 年,李永川在 2010 年發展自有品牌(APEX),是第一個將壓瘡照護氣墊床打入國際市場的台灣品牌,目前銷往 80 幾個國家、全球 4200 家零售商,在北義、丹麥、西班牙都是市占第一。轉型的效益反映在營收上:2001 年營收 7.7 億元,2010 年攀升至 16.6 億元。
捨棄使用十幾年的品牌名稱,以「Wellell」重新出發
已經有品牌,李永川還想再轉。當時自有品牌產品(壓瘡照護氣墊床、呼吸器)占公司營收近 9 成,李永川仍覺得品牌(APEX)識別度不足,「你上網打 APEX,各行各業都有人用,甚至美國有家醫材公司就叫 APEX Medical Corporation。」
不僅客戶辨識不出品牌差異,同仁也說不出來 APEX 的品牌個性,「有種我們也不知道我們是誰的感覺」。因此,2020 年李永川花費 5000 萬元啟動品牌重塑。2022 年捨棄使用十幾年的品牌名稱「APEX」,改用「Wellell」作為新的品牌識別。
「朋友、同仁都說我瘋了,好端端品牌幹嘛丟掉,萬一客戶不認識你怎麼辦。」李永川遂把自己的 LINE 名稱改為「李大膽」。看似大膽的決定,實則為公司下一個 10 年做準備。
李永川坦言,2010 年發展自有品牌,是摸著石頭過河。那時,他們沒有細思品牌價值,主要延續代工的價格導向思維。「我們拆解競爭對手的產品,在避免踩到別人專利下,增加更多功能,重新設計產品,再抓賺多少毛利來訂價。」
代工到品牌的思維轉變:從know-how到know-why
過程中,雃博累積產品開發、國際行銷的基本功,但也發現該策略的盲點:「我們有 know-how,知道 how to copy(怎麼複製),但不知道 know-why,為什麼病人需要這個產品。」如果不了解病人為何需要,品牌就很難加值,公司永遠只能參考一線品牌的規格和價格,利用高 CP 值獲得市場青睞。
因此,2022 年的改名不只是調整品牌名稱,更是將公司從「價格導向」思維轉為「使用者價值導向」。新的品牌名稱「Wellell」,是結合 wellbeing(幸福感)及 wellspring(泉源)所創造的詞,亦即健康的泉源,該品牌的願景是「打造病患渴望的產品及服務」。
讓患者、醫護人員試用樣品,洞察照護現場的需求
在產品開發方面,也要更接近使用者。雃博與醫療院所合作,從患者、照護者角度思考產品,「我們就是直接把樣品做出來,帶到醫院請醫護人員試用,再來回調整功能。」
例如,雃博有款俯臥位氣墊床,是為加護病房需採俯臥治療的病患使用,考量患者臉部長期壓在床上會產生壓瘡,照護人員每 2 個小時需要為患者轉頭、減輕耳部壓力,工作負擔不小。
根據他們的回饋,雃博設計可調節面部壓力的頭枕,並設計抬高患者肩部的機制,讓照護者輕鬆為患者轉頭減壓。該產品已打入泰國曼谷地區 10 家醫院的加護病房。
曾有人問李永川:為什麼要做品牌?做品牌需要行銷、服務的成本,其他做 ODM 的同業雖然毛利比你少一點,可他們淨利跟雃博差不多的。李永川表示,建立品牌是長期投資,「你不先花錢,你不會累積你的未來。」
他回顧,十多年前,想向世界第一的病床品牌 Hillrom 爭取更高階產品的代工訂單,Hillrom 的資深副總跟他說:「公司絕對不會把自己設計的產品給你做,你們團隊太 hungry(積極渴望成功),交給你們的話,有天可能養出競爭對手!」
這番話讓李永川意識到,一流品牌廠為了保護智慧財產權,不會將核心產品交給 ODM 廠,如果要往高階產品發展,提升公司競爭力,只有發展自有品牌一途。
「Wellell」從歐洲市場起步開發客戶。李永川說,「你去美國,很難擊敗龍頭品牌,而歐洲市場更多元,尚未有單一領導品牌出線。」
「台語有句話叫作『戲棚跤徛久就是你的』,(戲臺下站久了就是你的)。」李永川認為,市場經營也是如此。為了深入服務客戶,雃博直接在歐洲設子公司,聘請當地銷售團隊,不依賴代理商。同時,他也積極尋找人才。「每次歐洲大型醫療展,我都在攤位辦公室約人面談。」李永川笑說,他請的西班牙分公司總經理,薪水還比自己高,但對方也發揮實力,讓雃博西班牙市占衝上第一。
過去 10 年,李永川認為,自己為品牌的國際布局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全球設 8 個子公司(西班牙、德國、英國、法國、美國、中國大陸、泰國、台灣)銷售產品。到了 2022、2023 年,公司營收更寫下 26 億元的歷史新高;毛利率從 2001 年的 32.7% 成長至 2023 年的 43%。2022 年兒子李弼凱加入公司,持續以使用者需求為核心,推動公司的發展。
回首品牌之路,李永川坦言,過去的貿易、ODM 貼牌生意,再做 30 年也沒問題。然而,他希望企業能永續經營,「我想盡可能照顧同仁再久一點,讓後輩接手更穩一點。」
你不先花錢(經營品牌),你不會累積你的未來。
李永川
1958 年生,政治大學 EMBA 非營利事業組畢業,現任台灣醫材公會理事長、雃博創辦人暨董事長。1990 年創立雃博,初期做醫療器材貿易,後來轉 ODM 貼牌(廠商設計生產,品牌方貼標銷售),2010 年發展自有品牌。
雃博
創立時間:1990 年
員工人數:約 650 人
營收:26.5 億元(2023 年)
營運項目:醫材製造業,以醫療氣墊床、呼吸治療器為主,市場遍布歐洲、美洲、中國及亞太區域,歐洲營收占比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