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騰汽車集團2024年正式取得汽車代理商寶嘉聯合經營權,經手寶獅、雪鐵龍、愛快羅密歐等5品牌代理業務,執行長吳睿弘如何爭取到多品牌的經銷代理?
陪伴台灣消費者近 30 年的「大潤發」即將走入歷史,改名「大全聯」的決策背後有何品牌戰略考量?國際企業併購更名又有哪些值得參考的案例?
佐見啦生技預計於明(24)日創櫃板登錄,創辦人李昆霖表示,「IPO 不是終極目標,是給我們燃料,現在一切都準備好了。」
日本生甜甜圈品牌「I'm donut?」亞洲首間海外分店日前在台開幕排隊人數超乎預期,導致買不到的民眾狂刷Google評論一星。品牌開幕即危機,怎解?
「憤怒釣餌」這種新興的行銷模式,不僅使數位空間惡化,也影響品牌在社群上的生存空間。
自有品牌是大型零售業者委託製造商代工生產,再由零售業自行命名的產品。由於流通成本低,能夠在不犧牲品質的情況下,壓低價格,成為零售業者的心頭好。
台灣在2024年服務貿易輸出排名全球第29名,金額540億美元,輸入金額630億美元,服務貿易逆差為90億美元,是政府與企業亟需重視的課題。
巨大前董座杜綉珍創立 Liv,女性自行車品牌,而在她領導下,協助巨大營收從2020年700億元成長至2022年920億元,2023年仍達770億元。
爭鮮餐飲集團今(3)日宣布與7度蟬聯米其林必比登推薦的雙月食品社合作,即日起至5月4日推出10款限定聯名產品。
「百年老店 查無分號」是許多創業者的夢想。2024 年多家老店吹熄燈號,也有許多超過一甲子的老店屹立不搖。被譽為餐飲界台積電的鼎泰豐如何遍地飄香?
雃博創辦人暨董事長李永川表示,創業30餘年,他就是喜歡找問題、幫自己找事情做。即便事業發展順利,他也會想著未來可能有的問題,搶先轉型。
老字號乖乖靠著品牌翻新策略,一步步從農產聯名、到科技業的機台守護神,如今躍升為「國家級」零食。
無論產品看似多麼平凡,只要找到正確的定位策略,任何品牌都有可能成為市場的明星。
當品牌牢牢佔據消費者的心智,甚至成為這一類商品的代名詞時,就擁有了核心競爭力。而我們想做成一個品牌,本質上就是去佔領用戶的認知。
新藏壽司之亂背後:日本漫畫動畫作品《吉伊卡哇:這又小又可愛的傢伙》(なんか小さくてかわいいやつ)是如何爆紅、成為現象級 IP?吉伊卡哇爆紅原因解析:
美吾華副董事長李伊俐回憶,她和同仁面談時,問對方有沒有用過美吾髮的產品,得到「媽媽有在用」的答案,讓她驚覺,美吾髮溝通的對象,已經是上一代的消費者。
成立於2007年的大武山牧場科技,以後進者之姿擠進台灣市占第三的蛋商,不只成為台灣最大單一蛋雞飼養場,如今也是全台唯一上市的純蛋商。
太古可口可樂近期宣布雪碧要換掉綠瓶身,改成透明瓶,這件事情竟然和 ESG有關?公司旗下有60個品牌、每年使用塑膠超過25萬公噸,他們該如何推永續?
Burberry面臨重大財務挑戰,宣布裁員數百人以削減成本和扭轉虧損。公司業績下滑、股價大跌,債務激增,引發對其未來的擔憂。
在日漸成為顯學的企業ESG行動中,生物多樣性是經常被忽略,卻很重要的指標。對全球規模最大的法國美妝品牌萊雅集團(L'Oréal)來說影響甚大。
2024年5月,Uber Eats傳出要併購foodpanda的消息,2間外送平台過去從宣傳到行銷方案都大力比拚,未來還看得到此場景嗎?如果真合併,會產生哪些影響?
寶可夢自 1996 年推出首款遊戲以來,如何一步步成為全球最吸金的 IP?讓你意想不到的寶可夢成名史:小智的原型做過雜誌、夢幻變成神獸是意外...
每隔一陣子,網路上就會出現爆紅美食,像是充滿異國風味的酸菜白肉、螺螄粉等,業者是加入戰局,還是保守觀望,在在考驗經營者對市場的敏銳程度。
餐飲業 4 月陸續爆發食安問題,為什麼上市櫃餐飲集團也會出現漏洞,究竟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採取多品牌與單品牌策略各有哪些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