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Google Map

生活工場傳將關閉全台實體店!逾 30 年老品牌為何走到這一步?

2025-04-16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支琬清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經營超過 30 年的台灣本土居家品牌「生活工場」,近期驚傳即將全面退出實體零售市場。據多家媒體報導,生活工場將於 4 月底起陸續撤出百貨商場門市,並逐步關閉現有實體據點,轉型發展線上通路與批發零售業務。

生活工場創立於 1993 年,深耕居家生活領域,商品線涵蓋家具、雜貨、小家電、織品等多元品項。然而隨著無印良品、宜得利(NITORI)、IKEA、HOLA 與特力屋等大型品牌陸續擴張,加上消費型態日漸轉向線上,生活工場營運壓力逐年升高,最終傳出將全面結束實體門市營運,全面轉型為線上與批發模式的零售通路。

延伸閱讀:撐不過 3 年!王品「初瓦」全台分店結束營業,因一事面臨關店轉折點

生活工場巔峰時期曾擁近百家門市

生活工場全盛時期曾在全台展店近百家、遍布全台各大百貨與街邊商圈。從 2024 年開始便逐步關閉街邊門市,連士林創始店也已結束營業。目前全台僅剩不到 10 間實體據點,近期傳出多家百貨合約到期不續約。

雖然生活工場總部尚未對外正式發表聲明,但《工商時報》報導指出,其內部業務單位已明確表示將停止實體通路營運,並專注於電商平台與批發零售。《東森新聞》表示,實地走訪部分店面,已見大規模出清作業。

無印、宜得利、IKEA 強勢搶市

生活工場的困境,主要來自國內外競爭品牌的步步進逼。無印良品(MUJI)以簡約美學與穩定品質獲得大量忠實客群;宜得利(NITORI)則以高性價比的家具家飾快速拓點,成為百貨與量販賣場的常客;來自北歐的 IKEA 更以一站式家居解決方案鞏固其市場地位,3 大品牌皆持續布局線上與線下通路,穩定壟斷高端與大眾居家市場。

在本土市場中,特力集團旗下的特力屋與 HOLA 也積極調整策略,從千坪大賣場轉向百坪社區小店,深入社區。反觀生活工場雖曾引進韓資、擴展韓系家電商品線,卻難以在產品多樣性與價格優勢上匹敵競爭對手。

延伸閱讀:全台第一間精品百貨將熄燈!31 年歷史 SOGO 敦化館年底熄燈,精品櫃位轉戰兩處

消費習慣轉向線上,生活工場未能及時跟上

消費行為的轉變更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近 10 年來,台灣年輕消費者逐漸習慣使用蝦皮、momo、淘寶與韓國電商酷澎(Coupang)等平台購物,選品多、價格便宜、免運優惠等,徹底改變居家用品的購買管道。

國際品牌也順應潮流,積極發展線上銷售管道。無印良品、宜得利等品牌不僅設有自營電商,甚至進駐 Uber Eats、Foodpanda 等平台增加曝光與銷售機會。

面對對手的強勢進逼,生活工場如果未能加快數位轉型腳步,只是從線下轉到線上,恐在消費行為快速迭代的過程中,逐步喪失市場主導權。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風傳媒、東森新聞;本文初稿由 AI 協助整理,編輯:支琬清

繼續閱讀 策略 零售業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