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李先泰

Z 世代也生孩子了!Beta 世代誕生:一文看世代差異


在人類社會不斷變遷的歷史長河中,每個世代都有其獨特的時代印記。隨著 2025 年的到來,我們即將迎來全新的 Beta 世代(Generation Beta)。
那麼,這個新興世代,與目前已經活躍於社會的Z 世代,有哪些明顯差異呢?
Beta世代的基本特徵
Beta 世代是指 2025 年至 2039 年間出生的人口,是繼 Alpha 世代(2010-2024年)之後的新生代。命名採用希臘字母 Beta,象徵一個全新時代的開始。根據人口統計學家Mark McCrindle的定義,Beta 世代主要是年輕千禧世代和較年長Z世代的子女。
Beta 世代的命名延續了從 X、Y、Z 世代之後轉向希臘字母的趨勢,Alpha 世代是第一個使用希臘字母命名的世代(最年長的 Alpha 世代現年約15歲)。這一轉變象徵著數位時代的全新篇章。預計到 2035年,Beta 世代將佔全球人口約 16%。
世代名稱 | 出生年份區間 |
---|---|
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 | 1946 年 -1964 年 |
X 世代(Generation X) | 1965 年 -1980 年 |
千禧世代(Millennials / Gen Y) | 1981 年 -1996 年 |
Z 世代(Generation Z) | 1997 年 -2010 年 |
Alpha 世代(Generation Alpha) | 2010 年 -2024 年 |
Beta 世代(Generation Beta) | 2025 年 -2039 年 |
Beta 世代的成長環境
Beta 世代將成為第一個從出生就完全沉浸在人工智慧環境中的世代。 他們將在科技無縫融入日常生活的世界中成長。以下是他們成長環境的關鍵特徵:
AI 全面整合:Beta 世代將是真正的「AI 原生代」,從出生起就與 AI 共存。他們不僅會適應科技,更會從一開始就沉浸其中。
虛實無界限:對 Beta 世代而言,數位世界和物理世界之間將不存在明顯界限,他們會體驗自主交通、穿戴式健康科技和沉浸式虛擬環境。
氣候挑戰:Beta 世代將面臨更嚴峻的氣候變遷挑戰,這將深刻影響他們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父母態度轉變:有趣的是,雖然 Beta 世代的父母(年輕千禧世代和Z世代)非常精通科技,但他們可能會更謹慎地限制子女的科技使用和接觸社群媒體。
Z 世代的定義與基本特徵
Z世代主要指 1997 年至 2010 年初左右出生的人群。他們被稱為「數位原生代」或「網路原住民」,是第一個從小就接觸網際網路和數位科技的世代。
Z世代在全球人口中佔比約35%,是目前相當活躍的社會力量。他們成長於智慧型手機普及、社群媒體崛起的時代,數位科技深刻塑造了他們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Z 世代的成長環境
Z 世代的成長環境具有以下特點:
數位轉型時期:Z 世代見證了科技從類比到數位的重大轉變,雖然他們精通數位工具,但仍記得前數位時代。
經濟高速發展:特別在中國等地區,Z 世代成長於經濟高速增長期,物質條件快速改善。
社群媒體興起:社群平台深刻影響Z世代的社交方式、資訊獲取和價值觀形成。
全球化連結:Z世代在更加開放和連結的世界中成長,接觸多元文化和全球議題。
Beta世代與Z世代的關鍵差異
從科技基礎上:
Z 世代 :雖然被稱為數位原生代,但 Z 世代仍經歷了從類比到數位的轉變過程。他們熟悉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並在這些平台上展現出色的多工處理能力。
Beta 世代 :Beta 世代將是真正的AI原生代,他們不需要適應 AI 技術,因為這些技術在他們出生時就已存在。他們的世界觀將建立在 AI 和人類共存的基礎上。
簡單來說,Z 世代是首批數位原生族群,又稱數位原住民,亦即首批出生即享有數位化社會的人群;而相比之下,Beta 世代將是第一群從出生就生活於 AI 人工智慧中的孩童,因此可以用與「數位原住民」同一種想法,把 Gen Beta 想成「AI 原住民」。
從價值觀上:
Z 世代 :重視多元包容、社會正義和環保永續,他們願意為符合這些價值觀的品牌付費(在理想情況下),他們也是推動社會變革的積極參與者(但仍需注意個體差異)。
Beta 世代 :將把環保和永續視為基本期望而非特殊關注點。氣候變遷將是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環保意識將深植於他們的核心價值觀(理論上來說)。
根據 McCrindle 預測:「Beta 世代將把環保視為基本期望而非流行詞」,而「由於父母更關注全球問題,包括氣候變遷,Beta 世代將更專注於這些問題。」
從社交與人際關係上:
Z 世代 :廣泛使用社群媒體建立人際關係,但研究顯示,這反而可能增加他們的孤獨感和心理健康問。他們同時重視線上和線下的社交互動。
Beta 世代 :可能會經歷更平衡的科技使用。由於Z世代父母已經看到社群媒體的負面影響,他們可能會更加限制子女的科技接觸。
根據 McCrindle 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過去10年裡,社群媒體對青少年產生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因此雖然年長千禧世代父母習慣將科技融入Alpha世代孩子的生活,但Z世代父母可能選擇阻止孩子長期上網。
從消費習慣上
Z 世代:Z 世代追求真實性,厭惡虛假營銷。他們偏好體驗勝過擁有,透過消費表達個人價值觀。
Beta 世代:Beta 世代將期待極度個人化的體驗,消費過程中數位與實體的無縫整合。他們將視永續為必要條件而非加分項。
市場研究顯示:「到 2029 年,Beta 世代的經濟力量預計將超過 5.46 兆美元」,他們的消費特點是「超個人化體驗、實體與數位無縫整合,並以 AI 為主導的互動模式」。
喜迎Beta世代帶來的5世代同堂
Beta 世代的誕生標誌著社會進入一個全新的時代階段。值得注意的是, 目前地球上同時有五個世代共存:嬰兒潮世代、X世代、千禧世代、Z世代與Alpha世代,再加上即將到來的Beta世代。
讀到這邊,可能會有本文跳過 Alpha 世代的觀感。事實上, 夾在 Z 世代與 Beta 世代的 Alpha 世代,簡單來說是第一批「出生即數位」的一代 ,從小就以平板、智慧手機為玩具,學習、娛樂、社交都仰賴科技,可以說是「完全數位原生民」。
總結來說,Beta 世代和 Z 世代雖然僅相隔約十五年,但成長環境和特徵存在顯著差異。Z世代經歷了數位革命,是第一批數位原生代;而 Beta 世代將在 AI 已經全面整合於生活的環境中成長,成為真正的 AI 原生代。
兩個世代的差異除了體現在科技適應上,還反映在價值觀、社交方式和消費習慣等多個方面。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