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時代 李先泰

想在美國工作要先繳 10 萬美元!H-1B簽證是什麼?川普新政讓哪些工作者受阻?


美國總統川普於美國時間 9 月 19 日簽署公告,針對 H-1B 外籍專業勞工簽證祭出重大限制。根據新規,所有新申請 H-1B 簽證者,須隨申請繳納 10 萬美元費用,並由雇主保留付款證明,國土安全部及國務院將於審查過程中核實付款紀錄,未繳納者將被拒絕入境,美國政府可視國家利益酌情豁免。
白宮公告指出,此舉旨在遏止外籍勞工濫用 H-1B 簽證,防止美國本地工作機會遭取代,並強化國家安全。
H-1B 簽證新規發布後,讓不少在美外籍專業人士及其家庭感到焦慮,誤以為將對現有 H-1B 持有人、續簽者或入境者徵收高額年費。對此,白宮發言人利維特於社群平台 X 釋出 3 點澄清:
- 新規僅針對 H-1B 簽證的新申請者,為一次性費用,而非年費。
- 現有 H-1B 持有人及續簽者不受影響,入境美國不需額外支付費用。
- 政策不追溯既有簽證,也不影響持有人出入境權益。
以下為H-1B簽證新規的5大QA:
Q1:川普政府為何要管制 H-1B 簽證?
值得追問的是,川普政府為何針對 H-1B 簽證祭出新規?據白宮公告,H-1B 簽證持有者在美國 IT 產業占比自 2003 年 32% 增至近年 65%,「導致美國本地科技人才失業率顯著上升。」
白宮舉例指出,2025 年美國「某大型企業」獲批 5,189 名 H-1B 外籍勞工,卻同時裁撤約 16,000 名美國員工;「另一企業」獲批 1,698 名 H-1B 勞工,卻於 7 月裁員 2,400 名奧勒岡州本地員工;自 2022 年來,「第三家企業」美國員工減少 27,000 人,卻獲批 25,075 名 H-1B 簽證。部分美國 IT 員工甚至被要求在保密協議下培訓外籍接班人。
白宮強調,H-1B 簽證濫用不僅壓低本地薪資,也使美國年輕世代對 STEM(科學、技術、工程、數學)職涯卻步,威脅國家競爭力。因此川普政府要求勞工部與國土安全部共同修訂 H-1B 薪資標準,優先核准高技術、高薪外籍勞工,並加強審查、執法與懲處。
接下來的問題是,究竟哪些人有資格申請 H-1B 簽證?這種類型的簽證,真的有打壓美國本土專業人士的就業權嗎?
Q2:H-1B 簽證是什麼?哪些人可以申請?
H-1B 簽證是美國政府核發給外籍專業人士的非移民工作簽證,主要對象是具備「專業職業」(specialty occupation)資格的人才。申請人通常需具備相關領域的學士或更高學位,並由美國雇主提出申請,聘用外籍員工在美國工作,其主要特點如下:
- 專業職業:H-1B 簽證適用於如資訊科技、工程、金融、醫療、學術等領域的專業人才。
- 雇主申請:必須由美國公司或機構向美國移民局(USCIS)提出申請,外籍員工不能自行申請。
- 有效期限:初次核發最長三年,可延長至六年。部分情況下可再延長。
- 名額限制:每年有固定名額(cap),通常為 85,000 個(含 2 萬名碩士以上學歷),申請人需抽籤。
- 薪資要求:雇主需付「當地同職等」的最低薪資(prevailing wage),避免壓低本地員工薪資。
- 家屬陪同:持 H-1B 簽證者可攜帶配偶及未成年子女(H-4 簽證),但家屬一般不得在美國工作。
據美國移民局(USCIS)及勞工部公開資料,H-1B 簽證是美國企業聘用外籍高技術人才(如軟體工程師、科學家、金融分析師等)最主要且規模最大的非移民工作簽證。
對非移民外籍工作者來說,H-1B 簽證就像一張「美國職場入場券」。只要有專業學歷(大學以上),並且獲得美國公司聘用,申請通過後就能合法在美國工作,通常最長可達六年。這不僅能賺取美國薪資,還能累積國際職場經驗,對未來職涯發展有很大幫助。
而其他類似功能的簽證(如 L-1、O-1、E-2、TN)雖也能吸引外籍高階人才,但規模、適用範圍及產業影響力均不及 H-1B。也因部分企業濫用、壓低本地薪資、取代美國員工等爭議,成為美國勞工政策與移民政策討論的焦點。
Q3:哪些產業最受 H-1B 簽證新政衝擊?
據《彭博社》報導,將 H-1B 工作簽證申請費用大幅提高至 10 萬美元,預計將直接衝擊印度 IT 外包產業的營運模式。
報導指出,印度 IT 服務業年產值高達 2,8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9 兆元),長期仰賴 H-1B 簽證派遣工程師至美國客戶現場,現行申請費僅 215 美元(約新台幣 7,000 元)。但新規上路後,僅 Infosys(印孚瑟斯)一家公司 2024 年獲批 2,504 份簽證,申請費用將暴增至 2.5 億美元(約新台幣 8.1 億元)。
此政策不僅壓縮印度外包業者利潤,也加深美印貿易與移民政策的緊張局勢,印度政府正面臨國內反對聲浪,要求加強保護本國利益。
美國科技巨頭如微軟、Google、Goldman Sachs(高盛)、JPMorgan Chase(摩根大通)及 Morgan Stanley(摩根士丹利)等,已在印度設立大型全球能力中心(Global Capability Center),預期未來將加速擴張,藉此降低美國本土人力成本。
業界分析認為,若美企無法在美國境內外包,將更傾向於擴大印度離岸團隊規模,進一步推升印度成為全球科技外包重鎮。
新規自週日生效後,已引發美國科技業與印度政府強烈反彈。微軟(Microsoft)、Amazon(亞馬遜)、Alphabet(Google 母公司)等 H-1B 簽證主要受益者,已警告員工近期避免出國,以防政策不確定性造成返美困難。
以亞馬遜為例,截至今年 6 月底,H-1B 持有人超過 1.4 萬人,微軟、Meta(臉書母公司)、Apple、Google 等科技巨頭也分別擁有逾 4,000 名 H-1B 員工,均名列 2025 財年簽證得主前十名。
Q4:誰遭控濫用 H-1B 簽證?
據《彭博社》取得的美國公民及移民服務局(USCIS)與勞工部資料,H-1B 簽證的最大用戶已從傳統的矽谷科技公司(如 Google、Meta、NVIDIA)擴展到金融業(如花旗集團、第一資本)、電信業(如 Verizon、AT&T)和零售業(如 Walmart)等。
這些非科技企業近年來透過人力派遣和外包公司,聘用大量外籍 IT 承包人員,規模甚至超越部分科技巨頭。以花旗集團為例,2020-2024 年新增 3,000 名 H-1B 外籍勞工,超過輝達、甲骨文等科技公司同期新增人數。值得注意的是,約三分之二人員為 IT 承包商,並非花旗直屬員工,而是由塔塔諮詢服務(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等仲介公司派遣。
這些仲介公司遭控透過「多重註冊」手法操控 H-1B 簽證抽籤。 簡單來說,就是讓同一名外籍勞工,同時由多家關係企業或合作公司分別登記參加抽籤。這樣一來,申請人等於有多張「抽籤券」,中籤機率大幅提升。而一旦抽中,這些公司再把簽證持有人派遣到美國企業工作,自己收取部分薪資。
這種做法被美國移民局認定為「操控抽籤」甚至「詐欺」,因為原本規定每人只能有一個「真實工作機會」申請,但仲介公司卻用多家公司名義重複申請,違反公平原則。例如,第一資本(Capital One)旗下的 905 名 H-1B 承包人員中,逾半數涉及多重註冊,且來自 429 家仲介公司。
此手法不僅扭曲原本以高技術為主的簽證制度,也導致外籍勞工薪資顯著低於企業直聘者。以「軟體開發人員」為例,承包商平均年薪比直聘員工少約 48,000 美元(約新台幣 145 萬元),其中三分之一僅領法定最低薪資。
Q5:H-1B 簽證對台灣人有何影響?
簡而言之,H-1B 簽證新政將大幅提高台灣人赴美工作的申請成本與難度。由於未來所有新申請 H-1B 簽證者需繳納 10 萬美元,這筆費用遠高於過去申請成本(至多 8,000 美元,約新台幣 24 萬元),對台灣申請人及雇主都是重大負擔。
過去不少台灣科技人才、學者、醫師等透過 H-1B 赴美工作。但新政發布後,預料未來僅極少數高階人才或企業願意承擔高額費用,台灣人赴美發展機會大幅減少。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