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OpenAI

徵才不再看學歷?8 成企業改採「技能本位徵才」,亞馬遜、沃爾瑪都跟進

2025-10-07 撰文 郝致琪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 AI 時代,徵才看學歷還夠準、夠快嗎?隨著 AI 技術革新重整產業,職場所需技能也快速迭代。企業徵才時,比起學歷,更迫切需要「可驗證技能」來作為適用指標。

OpenAI 2025 年 9 月時宣布,旗下的認證系統 OpenAI Certifications 預計於 2026 年初正式上線,沃爾瑪(Walmart)將有 160 萬名員工受訓;同年度也要推出 AI 求職平台,透過大型語言模型判讀求職者的實際技能與潛力,建立從「學習、認證到求職」的一條龍職涯平台,強化職位和人力的匹配度。

波士頓顧問集團(BCG,Boston Consulting Group)報告《技能優先於學歷》(Competence Over Credentials)指出,愈來愈多企業開始採用「技能本位徵才」(skill-based hiring)。

延伸閱讀:「新領工作潮」強襲!IBM、蘋果、Google 要找的人才,跟你想的怎麼不同了?

看學歷徵才為何失效?傳統教育跟不上技能需求變化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過去學歷曾是求職的通行證,但傳統的學歷本位徵才在今日已逐漸失去效力,因為學位和實際工作能力不一定相關,而技術進化速度遠快於教育體制改革,加劇了這種差距。

許多大學課程無法跟上技術變化,傳統的 4 年制大學學位被經濟學家批評為一種「虛假代理」(false proxy),它已無法預測實際工作表現。學歷本位徵才主要的限制有以下 4 點:

1. 技能差距: 美國全國大學和雇主協會(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報告指出,只有 34% 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具備職場所需的批判性思維。

2. 創新流失: 許多成功的企業家和領導者未必有完成高等教育,這種篩選方式可能會錯失有創造力和突破性的人才。

3. 阻礙多樣性: 根據美國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學士學位的要求可能將許多職位的有色人種適用人選數量減少多達 75%,對於社會正義和商業競爭力皆是損失。

4. 學位膨脹: 人力資源研究單位 The Burning Glass Institute 2024 年的研究發現,43% 要求大學學位的職缺,其實可由具備替代證照或經驗者勝任,這種學位效力的膨脹實際上悄悄縮減了企業人才庫、徒增招募成本。

8 成企業已採用技能徵才!擴大徵才庫、員工表現更好、留任率更高

IBM 前執行長羅睿蘭(Ginni Rometty)創造了「新領工作」(New Collar Jobs)一詞,以說明新時代的人才需求。在數據科學、網路安全、AI 等領域中,由於產業屬性和所需技能較新穎,想進入這些產業的求職者需透過自學、認證計畫、實習或在職經驗發展技能,於是被稱為「新領」。它是傳統藍領和白領工作的綜合體,強調實踐技能、認證和非傳統培訓勝於傳統學院教育。

美國勞工統計局預測,2020~2030 年間將有約 60% 的新職業不要求任何大學學位。LinkedIn《Skills-Based Hiring 2025》則指出,技能本位徵才可將人才庫擴大 6.1 倍、為 AI 職缺人才來源增加 8.2 倍,企業採用技能徵才後,將能大幅縮短招聘時間和用錯人的成本、解鎖隱藏人才庫。

延伸閱讀:「我的孩子很可能不會上大學」OpenAI 奧特曼如何描繪 AI 與人類共存的世界?

OpenAI 的投入只是這股浪潮的一環,有多家大型企業也取消非必要的學歷要求,改以技能證明。例如,亞馬遜(Amazon)宣布將透過自有技能認證平台 AWS Skill Builder 要培養具雲端技能的專業人才,預計 2025 年底前要培養 2900 萬名;管顧公司埃森哲(Accenture)也創建內部技能學院,用「技能點數」取代傳統年資考績制度。

據職能測驗平台 TestGorilla 調查顯示,2025 年已有 85% 的企業採用技能導向的徵才機制,且 94% 的企業認為這種機制下的新進員工的表現更優異、91% 的企業認為這種做法有助提升留任率。麥肯錫(McKinsey)的研究也顯示,技能本位徵才對工作績效的預測是學歷招聘的 5 倍,顯示出技能本位徵才已不是試水溫,而正在成為全球企業徵才的新常態。

資料來源:LinkedInBusiness InsiderWork HumanTest GorillaMadison Approach

核稿編輯:林庭安

繼續閱讀 求職 AI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