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郝致琪

拆完就塌、樸素到不想留!配客嘉如何用反人性設計,讓網購包裝「活」50 次?


在 2019 年疫情前,台灣每年網購量約為 8000 萬件,到了 2025 年已成長至 2.2 億件。當網路購物成為消費新常態,「每年網購產生的包裝垃圾量,堆疊高度相當於數千棟台北 101!」配客嘉創辦人暨執行長葉德偉說。
台灣擁有全球第二高的便利商店密度、電商規模世界第七,這樣的基礎,很適合建立循環包裝的歸還體系。配客嘉從群募開始,3 年內共募資新台幣 6700 萬元,初步驗證市場潛力,再藉助網購包裝減量法案的通過,促使企業陸續加入。
2023 年,配客嘉的合作客戶數量達 200 間,包括 UNIQLO、統一生機、AVEDA 等大型零售品牌,也打進蝦皮、PChome 等通路,歸還點在全家便利商店門市更達 8 成覆蓋率。消費者只要在購物時選用循環包裝,取貨後就能直接將包裝歸還給店家。
從設計、結構、流程下手,全家歸還率達 8 成
配客嘉蹲點觀察循環包裝成功的關鍵要素。首先,能順利歸還的消費者都是在取貨現場拆封後隨即歸還,因此不讓包裝被帶回家是第一要點,這就有賴於反直覺的設計。
過去設計太美觀、還曾被拿來當作潛水袋,現在採取樸實的黑色外觀,結構也設計成拆封後不易支撐收納,減少留做他用的機會。最後則是提供即時誘因,像是咖啡、冰品等贈品促使歸還。
循環包裝最關鍵的歸還率,歷經過不同時期的變化。最先觸及的環保鐵粉無論據點多寡,都會特別去還。
當進入大眾市場,歸還率下降,配客嘉希望透過提高據點密度,再次拉高歸還率。後來,在全家以 FamiPort 機台實現店取店還,降低對人員的依賴,目前在全台共有 4763 個回收據點,全家的歸還率可以達到 8 成。
事實上,市場上每年都會推出 2、3 家循環包裝品牌,但一段時間後就會消失。葉德偉透露,因為「這種商業模式的本質其實等於經營 4 間公司:包裝設計、物流、清潔和營運數據分析。很多公司可能具備其中一種專業,但缺乏橫向整合能力,最後就只能退出市場。」
配客嘉的強項在於以整合服務商角色統整資源、找到成本低點,將資源集中於研發和改善營運。配客嘉利用物流公司送貨返程的閒置產能運送包裝,壓低了物流成本;此外,由於循環箱是由 7 成回收料、3 成新料製成,透過互利模式,讓原料租借商可連同新料一併回收,取回超過原本借出的原料量。當回收模式建立起來,一個循環箱可以使用 30~50 次。葉德偉說,「廠商相信租出去的原料拿得回去,我們才能享有更低的原物料價格。」
6 成營收來自科技業,聯電、友達都是合作夥伴
配客嘉的成長契機,出現在與庇護工場的合作上。雇用身心障礙者承包清潔工作的社會企業模式,雖然使清潔成本提高為原來的 2 倍,卻意外促成與半導體龍頭的合作契機,從拉贊助變成拿下訂單。
葉德偉表示,在 B2B 場域採用循環箱比一次性紙箱平均便宜 17%,也能降低 50.6%的碳排,科技業面對國際法規與供應鏈壓力更有減碳剛需。科技業訂單現占營收 6 成,台積電、聯電、友達都是配客嘉的合作夥伴。工廠配送也降低了消費端歸還的不確定性,有助實現 100% 循環,更高的包裝周轉率也能提高營收。
配客嘉近 3 年年均使用循環包裝數量已達 100 萬件,減碳達 110.6 萬公斤,未來也計畫在東南亞開發科技業市場,拓展循環經濟版圖。
葉德偉
1992 年生,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所碩士,曾於渣打銀行擔任數位分析師、累積有 3C 電商領域創業經驗,2019 年創辦配客嘉 Package+,現任配客嘉執行長。
配客嘉 Package+
以可回收包裝打造循環經濟,合作對象涵蓋電商零售、科技業、醫療業等領域。2022 年獲台積電循環箱大聯盟首獎、聯電綠色創新獎、星展銀行社會企業獎,循環包裝近 3 年年均使用 100 萬件,已減少 27.9 萬公斤包裝垃圾、減碳 110.6 萬公斤,預計 2025 年底轉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