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行為科學的魔法》如果出版

打擊「做不好」的負面情緒!3 個技巧跨越失敗,朝理想的自己更向前一步

2018-11-09 日本行為科學大師 石田淳

行動之後,做得並不好...... 這就是失敗嗎?知名的發明大王湯瑪斯.愛迪生曾說:「我不曾失敗過,我只是找到了一萬種行不通的辦法。」行動之後回顧,並尋求改善的方法,是很重要的。正因為高手將「失敗」視為「發現」或「學習」的大前提,才能持續不斷地挑戰。

作家馬克.吐溫也曾留下這樣的名言。

「做過的事,就算失敗了,二十年後還能把它當成笑話。如果連做都沒做的話,二十年後只剩下後悔。」

雖然沒必要有勇無謀地挑戰,以嚴重的失敗收場。但是,踏出一小步,是我們任何人都應該做到的。當你遇到挫折,覺得自己沒辦法再繼續努力時,試試看《行為科學的魔法》的 3 個技巧,相信你絕對可以跨越失敗,成為更好的自己:

1. 不因為一、兩次失敗就輕易下結論

有一種人只是因為一、兩次做不好,就會覺得:「自己果然不行」、「這次跟以前一樣不行」、「自己果然是這種命運」。這種對事物的看法,以專業用語來說,稱為「以偏概全」。

只是一、兩次的失敗就認定「自己不行」、「自己做不好」的話,絕對無法成功。為什麼呢?因為人的大腦是一種會想要完成你所想像的事物的器官,所以你的大腦會想要完成你所想的「做不好」。

如果回想起做不好的記憶,覺得「果然自己就是不行」的時候,該怎麼辦?很簡單,只要試著回想自己做得很好的經驗。然後,用「做得很好」的記憶把「做不好」的記憶覆蓋掉就可以了。

高手絕對不會輕易地認定失敗。只要相信「自己應該可以」,堅持努力練習,就能得到成果。

2. 將所謂的「失敗」視為「實驗成果」

面對目標,在不斷累積練習的過程中,當然會有陷入結果不符自己想像的情形,也有很多人會因為做不好而垂頭喪氣,就結束練習。

但是,高手不會垂頭喪氣。為什麼呢?因為高手不會把行動後沒得到想像中的結果視為「失敗」,而是把它當成「實驗成果」。現在的自己要做怎樣的練習才能變得厲害呢?這只能靠自己去思考並嘗試才行。上司、老師或教練也許會給我們好的建議,但「實際上練習的內容有效果嗎?」這件事,得要靠自己檢視才行。

不論是做得好的事,做不好的事,都是實驗的成果。如果認為這樣做有可能變好,試著去做了,但還是做不好時,就要轉換心情「嘗試其他作法」,再去挑戰下一次。

3. 成長速度會呈曲線變化

努力和成長之間的比例關係,並不是一比一。如果不知道這一點,就會發生「在快要變得厲害之前就放棄練習」的悲劇。努力的量,用圖表來表示會是直線形的。但是,成長則是有彎度的曲線形(請參照下圖)。因此,剛開始時,可能會持續的狀況是:「就算有練習,但是很難有進步」。運用行為科學的技術,有可能縮短而早點達到「急速進步」階段的時間,即便如此,結果也很難在一時之間馬上顯現。

行為科學的魔法_在快要變厲害之前,更容易煩惱成長速度.jpg
如果出版社

而且,在到達「急速進步」階段之前,努力與所得到的進步之間,差距會變得更大。總之,這就是在精神上覺得最難過的時期。如果往前進就能夠急速進步,要是在這裡放棄的話,不是很可惜嗎?

運用正確的方法練習了,卻得不到成果,一定會出現感覺難過的時候。正是在那個時候,要把它想成「說不定我快要到達『急速進步』的階段了」而去努力看看吧。

(本文摘自《行為科學的魔法》,如果出版。本文出自書傳媒

相關文章

行為科學的魔法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