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教練式領導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高階主管的職責是什麼?我管理千人團隊,一路跌撞、摸索出的心得

2019-10-15 作者 曾國棟、徐谷楨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創業中除了資金、人才、產品、客戶、管理等問題外,另一個重大的課題是「用才」及「組織」,尤其是當公司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員工人數增多,形成多部門、多區域、多層次的組織架構,愈來愈複雜,管理上相當費功夫,特別需要一些管理知識。

我一路從小公司的規模,一直發展到超過千人以上的中型跨區域組織,跌跌撞撞,不斷地修正,得到一些經驗,歸納出一些要點,分享給大家:

狀況及解析

高階主管的重要職責之一,是「創造」或「延伸」平台讓員工可以充分發揮。

有時候多了解一下員工特質,不要侷限於現有組織框架,再多想一下,就可以幫員工找到更佳平台,讓員工充份發揮其才能,工作有成就感,公司效能也跟著提升了。以下是三個案例。

案例 1:從心情低落到「積極主動」

最近,公司將某兩個部門的業務單位整併合一。A 君的工作擔子頓時卸下一半,時間較為寬裕,但是心情很低落,來找我聊。在對談中,觸發了我新的想法:何妨讓 A 君在部門中肩負策略行銷的統籌工作,讓北京、蘇州、廈門、香港等地負責新市場開發(Business Development, BD)的業務都由他負責。

A 君在友尚十餘年來,不僅勤跑客戶,了解產業發展、產品知識,業界人脈也很豐富,簡報又做得嚇嚇叫,甚至對公司理念的忠誠與認同度也很高。

被賦予「新職責」的 A 君變得非常積極,也利用騰空出來的時間,主動開始從許多廠商名錄和網路上去搜尋北京、蘇州等地工業區中可能的潛在客戶與市場商機。

案例 2:從同仁特性的「極大值」思考起

J 君是企業購併因素納入友尚體系,她曾經擔任過某公司香港區總經理,進入友尚後,也曾擔負過策略行銷支援的工作,之後則在友尚中國區工作。前一陣子,她懷孕回台灣待產,產後因為小孩的關係,希望能先留在台灣工作幾個月。我問總經理:「你準備怎麼安排 J 君?」總經理說他還未深入思考這個問題。

仔細評估 J 君的特性,她曾擔任過總經理,兼具業務和行銷的經驗,也具有策畫管理能力,對公司的流程、備貨(Backlog)和電腦系統都非常熟悉,PowerPoint 簡報製作、資料分析與追蹤也做得很好,熱心耐性,所有事情一定要處理好才回家,深具責任感。也因此,有許多部門都可以考量安排,像是:

  1. 到甲部門,負責備貨工作;
  2. 到乙部門, 負責電腦程式推廣或程式開發前的使用者(User)訪談,進而提供整合分析;
  3. 到丙部門,負責營運管理資料的整合分析,輔助主管迅速做出正確決策和判斷;
  4. 或者,再回到她熟悉的策略行銷部門擔負支援的工作。

不過,我認為,以上四種安排雖然都可以運用到她的特長,但都屬於支援性質,不僅無法讓她一展所長,對公司人力資源運用也是一種浪費,都不是最佳安排。 那麼,對J 君而言,最佳的位置是什麼?我認為應該是管理者(Leader),而非助理。

所以,我建議讓 J 君再回到策略行銷部門,只是工作上有所調整:讓 J 君負責分析各地或華南區新市場開發業務們的日報表,並協助解決他們所碰到的問題,成為一位負責未開發或開發中客戶的業務主管(Sales Leader),以充分發揮 J 君領導管理特長。同時利用她在台灣短暫停留的幾個月裡,協助訓練業務助理製作 PowerPoint 的技巧。先前她在年度業務報告中,為總經理製作的 PowerPoint 非常出色。

案例 3:掌握「特性」,小兵也能大有所為

幾年前,公司重新思索組織調整的過程,由於 K 君已經在公司待了二十年以上,必須重新檢視他的職務發展。

評估 K 君的特性,因為長期負責進出口工作,熟悉公司流程與電腦系統,對公司具有高度的忠誠與認同,很顧家,很雞婆(熱心),但同時也深具耐心和細心,碰到問題敢和業務員及主管反應,不會懼怕退縮。缺點是,他可能不太願意帶兵。這樣的人該安置在哪裡才能充分發揮他的特性?

放在會計部門,可能不太適合;放在營管部,也似乎不好;放在倉管也不妥,因為例行工作不需要這麼資深的人,太大才小用。每個部門好像都不是很適合安置他。

最後我想到一個兩全其美的職務:讓 K 君負責公司應收帳款的催收工作,他一定可以適才適所,做得很好。

果不其然,他充分發揮所長,現在,不只有台灣地區,全公司跨區的異常應收帳款都交由他處理,K 君總是會標示出很多問題重點,並在事前就將問題解決掉,之後再交給主管做進一步處理。也由於他出色的表現,會議上舉凡與應收帳款相關的問題都由 K 君負責提出、報告,成了總經理的好幫手,對公司整體營運也產生很大的助益。

這些都是延伸出來的概念,希望在每位同仁進來之時,主管就能針對其特性與組織功能予以連結,提供他可以伸展的平台,

因為這平台將會決定他進入公司之後的發展空間(Scope),也是提升組織效能的重要工作之一。

(本文整理、摘錄自《商學院沒教的 30 堂創業課》,商周出版)

相關文章

商學院沒教的30堂創業課

商業 Business > 經營策略
feature picture
GRAVITY

從GOLF MONSTERS出發,GRAVITY打造沉浸式娛樂體驗空間

2025-08-07 經理人XGOLF MONSTER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讓經典遊戲IP《RO仙境傳說》不再只限於螢幕,GRAVITY集團選擇推出沉浸式實體空間「GOLF MONSTERS」,重新定義娛樂與生活的邊界!走進台北嶄新的沉浸式娛樂空間,一邊是鮮明可愛的《RO仙境傳說》角色牆,一邊則傳來揮桿擊球的清脆聲響,這裡是GRAVITY集團新推出的實體旗艦空間——GOLF MONSTERS。

這是一間結合高爾夫運動、親子互動與社交娛樂的沉浸式場域,更是GRAVITY從遊戲開發商蛻變為「全方位娛樂生活品牌」的重要起點。

遊戲不只是遊戲,是生活的延伸

期望為現代人打造能夠陪伴生活、傳遞歡笑的體驗,GRAVITY集團以《RO仙境傳說》為核心,全面推進IP多元化,打造虛實整合的娛樂生活宇宙。這一場從虛擬延伸到日常的轉型旅程,首發作品便是「GOLF MONSTERS」。不同於一般的IP授權展覽或是舉辦快閃活動,GRAVITY選擇以實體空間深耕經營,並從最重視的台灣市場出發,展望亞太地區。

高爾夫運動為何會成為GRAVITY集團的起手式?「觀察到歐美、日本、韓國這幾年來高爾夫球風潮明顯年輕化、家庭化,甚至成為許多人社群打卡的新時尚。我們就是觀察到這個趨勢,所以希望用更生活化的語言與玩家重新建立連結。」GRAVITY理事金珍煥笑說。

GRAVITY
GRAVITY

他還補充道,這項選擇背後深藏著一份對跨世代陪伴的理解——有許多20多年前的RO玩家,如今紛紛成家立業,與其讓遊戲停留在過往青春回憶,不如讓它走進玩家們的生活日常,陪伴孩子一同成長、玩樂,甚至成為三代共遊的娛樂媒介。

三位一體的空間設計:健康、親子、社交

與其說「GOLF MONSTERS」是一間高爾夫球運動場,不如說它是一個兼顧運動與情感交流的生活場域。整體設計訴求的是「健康娛樂、親子共玩、社交互動」,不僅吸引家庭族群,還能提供空間給企業舉辦活動、高爾夫品牌聯名與KOL實體互動的機會。金珍煥觀察,相較於其他室內高爾夫場的時段規劃及產品供應,GRAVITY的場域從白天到夜晚皆維持親子友善氛圍,無論老中青,全齡都能輕鬆參與。

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設施還具備跨國虛擬連線功能,能與韓國、日本、美國等地的玩家們展開同場競技,「大家可以同步進入同一張高爾夫地圖,一起開球、比賽,彷彿就身在國際賽事的現場。」金珍煥難掩自豪地說。

而之所以選擇台灣作為集團拓點首發站,金珍煥表示:「最主要是台灣市場對《RO》的熱情與黏著度,遠高於我們韓國本土。」也因為這些年在地耕耘的豐碩成果,讓GRAVITY深信台灣是推動虛實整合娛樂的最佳據點。如今,除了插旗台北外,GRAVITY也已著手評估在高雄等地開設直營或加盟據點的可能性。展望未來,東南亞市場更是GRAVITY下一階段的重要戰略,他說:「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我們都還在評估。希望從台灣出發,打造出一個深具亞洲文化的娛樂生活品牌。」

讓RO成為生活風格的代名詞

除了實體空間的拓展,「RO仙境傳說」也正在推動IP生活化工程。GRAVITY集團也與蝦皮、MOMO等平台開展新合作,並積極洽談餐飲、旅宿、服飾等異業聯名,一步步讓RO真正走入日常用品與潮流風格之中。

GRAVITY
GRAVITY

「我們在思考,RO是不是可以變成一種生活風格?一種讓你吃飯、旅行、運動,甚至購物時都能感受到快樂的方式。」金珍煥的語氣裡滿是期待。他也進一步透露,未來集團甚至有可能規劃推出小型主題樂園或主題館,以更多元形式貼近玩家的日常,讓這個陪伴玩家20年的虛擬角色群,能以更豐富的樣貌及姿態進入你我生活的真實世界。「因為看重與玩家長久的情感連結,我們希望他們的人生下一站,也能帶著RO一起向前走。」

在快速更迭的娛樂浪潮間,GRAVITY集團選擇用「生活實踐」重新定義遊戲與娛樂的價值。從經典《RO仙境傳說》的線上世界出發,穿越二十年的時空,走入真實空間、跨進家庭生活——他們的下一場冒險,才正要展開。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