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Hippopx

愈往上爬愈要小心!做決策的大忌,你該避開這件事

2019-10-02 整理‧撰文 吳同凰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們都有過判斷錯誤的時候:小則東西買貴,大則投資不利讓資產縮水、政策不正確造成社會分裂⋯⋯。再聰明的人都會犯錯,但不是每一次我們都承擔得起代價。那麼,究竟有沒有一套方法,能讓決策更準確?

人類做任何複雜決定都要仰賴大腦,一旦不夠理解自己的思維或行為,判斷力就會產生偏誤,做出錯誤決定。曾為 30 個國家政府提供諮詢、哈佛大學甘迺迪學院公共領導中心的主任麥斯‧貝澤曼(Max Bazerman),對決策心理有長期研究,他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哈斯商學院領導與溝通系主任唐‧摩爾(Don Moore),在合著的《精準決策》中,傳授了如何繞過大腦偏誤、克服個人偏見的方法。

當心!判斷偏誤最常是因「過度自信」

要使決策更精準,先要知道「偏誤」從何而來。《精準決策》指出, 「過度自信」可說是判斷偏誤中,最普遍且危害最大的。 回首歷史重大事件,舉凡戰爭、股市泡沫化、罷工、企業破產、併購失敗等,大多都和決策者過度自信有關。而過度自信,包含三個面向:

1.過度精確(overprecision):過於篤定自己的判斷和決策的正確性 ,因而不願意測試假設,也對所有可能證明自己犯錯的證據不屑一顧。

當一個領域專家對精確性過度自信,往往會導致災難性的結果。2004 年 1 月 3 日的空難就是慘痛教訓。

那日,從埃及飛往巴黎的閃光航空(Flash Airlines)604號航班,機長在經歷了空間迷向(spatial disorientation,指飛行員所感知或判斷的飛行狀態,跟飛機實際狀態不相符,進而影響判斷能力)後,仍然無視副機長和飛機導航儀器所提供的數據,最後導致飛機墜入紅海,機上無人生還,被列為埃及歷史上最慘重的一次空難事故。

「過度精確」的自信偏誤,也常見於一般職場。當經理人對自己的判斷力愈自信,選才用人時愈可能犯下決策錯誤。舉例來說,重要的職位,評估人選時更需要主客觀因素綜合評估,一旦固執相信自己對品格的判斷能力,恐會增添人事任用上的不確定性。

2.過度估計(overestimation):認為自己比真實的自我更好、更聰明、更有能力且更受歡迎。 它導致我們高估完成工作的效率,或者相信自己擁有比實際上更大的控制力。

過度估計可說是「不切實際的樂觀主義」,常見的心態像是:認為自己所屬的群體比其他優秀;過於相信一些會影響表現的迷信,例如棒球系列賽期間不能洗衣服、低估計畫的成本和完成的時間等,沉浸在對於未來的美好想像之中,導致自我感覺良好,忽視了自我欺騙所帶來的風險。

舉例來說,許多無力償還卡債的消費者,都是因為在簽訂貸款或辦理利率過高的信用卡時,確信自己未來會更加富裕,錯誤預期自己每個月能順利繳清貸款或卡費,等發現金額遠超出自己負荷的能力時,負債也像滾雪球般愈積愈多。

3.過度定位(overplacement):誤以為自己在某些方面優於他人,特別是在競爭的環境中。 它可能導致人們在談判、交易市場、法庭,甚至是戰場上,太熱中與他人競爭。

最常被引用的例子是美國大學委員會於 1976 至 1977 年所做的調查,他們讓準備參加 SAT 測驗(現於台灣稱為「學術水準測驗考試」,由美國大學委員會委託美國教育測驗服務社定期舉辦的測驗)的學生評估自己與他人相處的能力, 60% 的學生將自己評為前 10%,甚至有 25% 的學生將自己評為前 1% 。

過度定位可能導致的錯誤,像是認為自己比潛在的競爭對手更有能力,選擇進入新的市場積極參與競爭,卻導致在錯誤的事業中賠上畢生積蓄。在我們選擇職涯發展、工作任務和嗜好的根據,也很常奠基於過度定位,預期自己會有比其他人更好的表現。(延伸閱讀:錯誤的正面思考,只會害了自己!日本精神科醫師給你的提醒

過度自信可能會造成傲慢、粗心、以自我中心的方式行事,以至於高估自己的能力。貝澤曼、摩爾建議,

在做出決策前,應該調整心態,讓自己的信念與現實接軌,將判斷偏誤降到最低。

改善決策,降低失誤機率!你該建立 3 個觀念

麥可‧路易士( Michael Lewis )在其 2003 年的著作《魔球》,以及 2011 年的原著改編電影中,讓世人看到了一個改變決策的成功故事。故事講述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比利‧比恩(Billy Beane),如何透過質疑棒球專業人士的直覺,利用數據分析帶領團隊取得驚人成績,證明了改變心態、善用工具,就能有效降低人為失誤的機率,達到理想成績。(延伸閱讀:決策憑直覺還數字?最爛球隊變冠軍,解密休士頓太空人隊「贏」的關鍵

《精準決策》進一步分享了幾個改善決策的觀念,避免受到判斷偏誤的影響:

1.參考含經驗值的專業知識

比起單純依賴經驗,透過向經驗豐富的決策者請益,或開發自己的專業知識,可以有效消除、改善帶有偏誤的決策。

試著回想一下,你在網路競標商品是否有過這樣的情境?當你下標一條很美的地毯時,發現有很多人搶著要,這代表不只你知道地毯的價值,因此當你得標時,容易因為贏得競爭而感到開心,忽略了是否買得划算。根據貝澤曼做過的研究顯示,這代表你正成為「贏家詛咒」的受害者。

所謂的贏家詛咒,意即出價最高的人可能會大大高估商品的價值,錯把多人競爭轉化為對商品的信心,導致支付的得標價格高於商品實際價格。此時,透過觀察「贏家」在拍賣中承受的損失,或是請益有經驗的競標者,獲得更多相關的拍賣知識,便能免於成為贏家詛咒的犧牲品。

2.採納局外人觀點

正所謂「旁觀者清,當局者迷」,人們對決策往往抱持兩種觀點:一是局內人觀點,本身容易帶有偏誤,認為每個情況都是獨特的;二是局外人觀點,更有能力歸納各種情況,並識別相似之處。

舉例來說,你想要大規模翻修房子,認為房子會如期完工,支出也會接近預算,這是局內人觀點;但有經驗的朋友告訴你工程通常會拖延,導致施工金額超支 20~50%,便屬於局外人觀點。

在做出重要決策時,建議邀請局外人分享見解,向有類似決策經驗且可信賴的同事或朋友商量,或用局外人的角度來思考自身處境,便能減少偏誤。

3.了解他人的偏誤

假設你今天是一名連鎖零售商店的行銷總監,找來一位分析師想幫你預測每間分店潛在的業績發展,但是預測一個新市場的業績並不容易,儘管我們理應相信分析師的專業,仍然存在著預估錯誤的風險。

此時,你可以選擇比較組,找出過去一組觀察資料,和當前的預測做比較,例如找出近三年新開的門市數據,包含周邊分布狀況的數據,綜合分析師的直覺估計,進一步計算初始決策與比較組數據之間的相關係數,找出他人決策中可能存在的系統性錯誤。

繼續閱讀 思考術
相關文章

精準決策

商業 Business > ESG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永續競爭力,從人才數據開始!HR Max 打造企業數據驅動的治理力

2025-10-13 經理人 X 104人力銀行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是全球供應鏈的重要核心,電子、製造業高度出口,任何國際永續規範,都會直接影響企業能否持續接單,如GRI(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SASB(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以及CBAM(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等規範,都對出口導向產業衝擊深遠。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處長張詩音也指出,2023 年政府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啟動「2050 淨零」路徑,以及 2025 年起金管會要求實收資本額 20 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須提交永續報告書,都讓 ESG 躍升為企業顯學。

然而,現實卻出現落差。多數企業願意投入資源建置碳排系統,人資數據治理上仍停留在紙本與 Excel。當永續揭露範疇不只限於碳盤查與財報,與「人」相關的指標——包括留任率、薪酬公平、多元共融等也成為揭露項目;一旦遇到上游客戶或其他利害關係人要求在短時間內提供離職率、薪酬結構等關鍵人才數據,甚至完整的通勤與差旅碳排數據,又有多少企業能辦到?

ESG治理的數據缺口

「雖然多數企業手上有員工資料,但往往散落在不同部門與系統,蒐集仰賴人工,導致計算繁瑣、錯誤率高,也難以留下完整的歷史紀錄。這些結構性問題,都讓永續報告難以落實。」

張詩音指出,當員工留任率、培訓參與度、或DEI 相關指標如性別比例、族群比例等數據逐漸成為投資人與市場的關鍵觀察指標,HR 卻缺乏工具輔助,無法即時輸出可信報表,或報告書就只能停留在表面,無法支援決策,也就無法回應利害關係人的期待。

104人力銀行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處長張詩音
經理人

「HR需要有更即時且精準的數據,所以人資必須數據轉型,否則無法在人才永續治理上建立透明度,更難累積長期的數據資產。」她強調。

HR Max 的數據解方

為協助企業突破困境,104 人力銀行推出 HR Max 系統,結合人資管理、人才發展與永續治理三大構面,透過模組化架構涵蓋招募、出勤、薪資、排班、教育訓練等服務,協助企業降低人工作業風險,讓 HR 掌握更即時且精準的數據,快速支援 ESG 報告需求,一鍵產出人資相關永續報告。

除了系統採模組化設計,還能串接 ERP、CRM,做到「一次輸入、全面整合」,減少重工與資料落差,導入後可節省五成以上行政作業時間。

此外,HR Max 的 ESG 模組還可支援範疇三碳排查。張詩音說明:「過去企業要蒐集員工通勤或差旅資料,常得靠人工一筆一筆彙整,不僅耗時,還容易出錯。現在系統能直接整合員工差勤與交通方式,透過 Google Map API 自動計算里程與碳排放量,自動計算盤查年度內一整年的碳排量。原本需要一到兩週的碳排計算,現在最快一天就能完成!」

同時,HR Max 也提供視覺化儀表板與自訂報表功能,不僅能即時掌握人資趨勢,還能進行橫向比較,了解企業在產業中的位置。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人資發展產品部部長楊庭懿解釋:「以薪酬為例,HR Max 可結合 104 薪酬調查資料,協助企業檢視薪資結構是否具市場競爭力,進而制定更精準的招募與留才策略。」

104人力銀行
104 人資學院數位人資產品處人資發展產品部部長楊庭懿
經理人

人才永續的戰略挑戰

「回想過去 HR 系統工具要買一套光碟安裝軟體,功能大概就算薪水、管考勤,屬於很封閉的系統。」張詩音回憶,那是 HR 角色仍以後勤支援為主的年代。如今隨著數位化與 ESG 浪潮興起,行政效率已是基本盤,人資更被期待能即時掌握數據,支援營運決策,「這也代表 HR 要往更高的戰略高度走,成為組織的『永續人才顧問』!」

楊庭懿也補充,104 人資學院除了開發幫助企業永續經營的 HR Max 人資系統外,也透過顧問服務與其他專業服務,協助 HR 建立 ESG 知識與數據分析能力,讓工具與專業並行,確保永續推動能真正落地。

隨著 AI 浪潮掀起,也推動人資角色再進化。張詩音透露,104 正規劃推出「員工 AI buddy」,作為員工的第一線 HR 夥伴,能即時回應常見需求,從假勤查詢、流程操作到職涯發展建議,都能獲得初步支援;而重要議題仍由 HR 承接,確保專業判斷與人性化關懷並行。「AI 可以先行回應,讓同仁不必等待,更釋放 HR 的時間,專注於更具戰略性的議題。」

張詩音強調,人資數據轉型的核心價值在於解放生產力,讓 HR 從行政事務走向策略決策。唯有人資能在數據驅動下發揮洞察力,企業才能真正建立人才永續的韌性與信任。

立即了解104 HR Max人資系統:https://104ha.com/D8XcY

104人力銀行
104人力銀行

[本文由經理人整合行銷部與104人力銀行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