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Rawpixel.com via shutterstock

把理論畫在餐巾紙上,竟引起瘋傳?從小故事看決策背後的情緒力量

2020-11-24 整理‧撰文 周頌宜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經濟學家約翰.凱因斯(John Keynes)在 1919 年的著作《凡爾賽合約的經濟後果》中,準確預測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凱因斯強調,第一次世界大戰令德國承擔高額的賠償,因而心生怨懟。他曾警告:「如果我們刻意以令中歐貧困為目標,我敢預測,復仇將不會是軟弱無力的。」

20 年後,正如凱因斯的預言,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打。身為經濟學者的凱因斯並非以量化、理性分析,反而使用「復仇」「革命」等字眼,描述社會及市場波動的可能成因。

行為經濟學家羅伯.席勒(Robert Shiller)把訴諸感覺卻帶來經濟影響的話題,稱之為「敘事經濟學」(Narrative Economics),於 2017 年美國經濟學會(AEA,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年會首次發表。

敘事經濟學,又可稱為故事經濟學,用具感染力的故事(包含思想、報導、話題等)不斷傳播,如病毒般擴散,逐漸改變人們的決策,進而影響經濟市場走向。因此,想要解析重大的經濟事件,或預測市場趨勢,不能只看數據和資料,還要評估流行於社會的敘事。

延伸閱讀:決策憑直覺還數字?最爛球隊變冠軍,解密休士頓太空人隊「贏」的關鍵

買股票的決策軌跡,平均和 20 人談過後下手

「故事比統計數字更有力量。」席勒解釋,人類本身就是人云亦云、輕易被操縱或欺騙。

席勒曾做過一項調查,以理解機構和個人投資人,做投資決定的過程。他先請受訪者回想最近一次購買「價格快速上漲」的股票,再回答是否同意以下陳述:我最初對該股產生興趣,是因為我(或其他人)尋找具某些特徵的個股,(利用電腦化方法)系統地檢索大量個股。

結果顯示,僅有 25% 的機構投資人和 16% 的個人投資人同意,他們注意、購買某檔股票的主因其實是口耳相傳;前者平均和 7 個人談過最近買的股票,而後者更高達 20 人。

人們投資股票的方式不如想像中理性,甚至容許選擇和注意力受到「道聽塗說」左右。席勒將傳播的過程比喻為傳染病擴散,只要傳染率大於康復率,敘事就會綿延不絕,促成經濟事件。

「拉佛曲線」(Laffer curve)就是一個實例,一般而言,人民賺的錢愈多,國家抽的稅率愈高;但是,過高的稅率反而降低人民的工作意願,壓低國民所得。經濟學家亞瑟.拉佛(Arthur Laffer)1974 年主張,減稅才能刺激人民工作,活絡社會經濟。

席勒藉由 ProQuest 和 Google Ngrams 資料庫分析詞彙,發現關於拉佛曲線的經濟敘事,在 1978 年後才廣泛流行。事實上,亞當.斯密(Adam Smith)早在 18 世紀就曾表達相同概念。那麼,讓拉佛曲線瘋傳的原因是什麼?

原來是《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社論主筆裘德.萬尼斯基(Jude Wanniski),曾在 1978 年出版的《世界運作的方式》(暫譯,英文原名為《The Way The World Works》)提及一項軼事,自己有次和拉佛及兩位白宮高層於高檔餐廳吃飯,拉佛信手拈來將曲線畫在一條餐巾上,向眾人說明論點。

席勒認為,讓此事爆紅的原因有幾個,第一是內容簡單,拉佛曲線的概念人人都能理解;其二是故事主人翁都是當時的知名人士,深化事件可信度;再加上輕鬆的餐巾與嚴肅的理論之間的反差感,讓這則經濟軼聞演變成長期記憶。

拉佛曲線大流行後,美國前總統羅納.雷根(Ronald Reagan)在任內(1981~1989 年)推動減稅政策,將美國聯邦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從 70% 降至 28%。

高度瘋傳故事的特徵:重複出現、有趣、名人加持

敘事可能改變經濟事件,卻不是每個故事都能廣泛流傳,為什麼有些故事容易傳播,有些卻不受人注意?席勒歸納出敘事流行的特徵,包含重複的機會,以及情感助長。

有些故事的傳播取決於人們談話中插入敘事的頻率,愈多機會或場合提及某個敘事,傳染率和記憶力就會顯著提升。一個大家都熟悉的例子:歌曲《祝你生日快樂》。

這首歌可說是有史以來最著名的歌曲,之所以富有感染力,並非政府強制規定,或是曲調特別優美;而是它一再出現,因為生日儀式對人們具有重大的象徵意義,且年復一年重複,鞏固記憶、降低遺忘。

此外,吸引人的故事通常饒富趣味,如果還能與名人產生連結,大腦就會自動將相關的印象串在一起,進而提升敘事傳播率。

即使是 200 多年前的故事,現在提起華盛頓與櫻桃樹,腦中浮現的想法仍是「誠實是美德」。如今 Google 搜尋「I can’t tell a lie」(我不能說謊)加上「Washington」(華盛頓),還可以得到 6000 多萬筆資料。

席勒也坦言,雖然目前並沒有精確的科學得以評價敘事和經濟的因果關係;肯定的是,故事能夠驅動情緒,情緒則驅動人的行為,人的行為並不總是理性。

(本文整理自《故事經濟學》,天下雜誌出版)

繼續閱讀 策略 談判
相關文章

故事經濟學:比數字更有感染力,驅動和改寫經濟事件的耳語、瘋傳、腦補、恐懼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晉泰科技

晉泰科技深耕亞灣,攜手國際夥伴打造智慧港灣與AIoT人才樞紐

2025-09-15 經理人X晉泰科技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高雄亞灣區在政府「亞灣2.0」政策推動下,正加速發展為台灣人工智慧(AI)與物聯網(IoT)產業的創新重鎮。晉泰科技看準南部智慧產業的成長潛力,宣布投入新台幣5億元推動AIoT技術創新與實證應用,於亞灣設立「AIOT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並選定高雄鴻明碼頭作為智慧港灣示範場域,積極導入關鍵技術與應用,打造具國際規模的智慧港口典範。

推動高雄港智慧升級,三大平台落地實證應用

晉泰科技致力於將高雄港轉型為AIoT智慧港示範基地,透過「數位孿生」、「AI視覺辨識」與「資安防護」等技術,推動港區營運智慧化與安全升級。高雄鴻明碼頭作為示範場域,將驗證各項創新應用於真實環境中的效益,並以在地實證為基礎,拓展至更多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領域。

為支撐這些創新應用的落地與擴展,晉泰串聯15家技術夥伴,橫跨AI、物聯網、資安與數據治理領域,共同打造三大核心平台:

  • Smart+ AI 智慧應用平台: 提供垂直產業智慧化應用能力,支援多元場域導入與應變彈性
  • GSS+ 智慧服務平台: 強化營運監控、異常預警與數據可視化能力
  • 全球維運支援平台: 串接海外據點,打造跨國營運協作網絡

這三大平台不僅是技術架構,更已進入實際應用階段,支撐智慧港灣日常運作,並作為高雄智慧產業升級與台灣AIoT輸出國際的重要基礎,展現晉泰在智慧應用落地與產業轉型推動上的整合能量。

【新聞圖片】聚焦於永續能耗管理、即時影像分析與數位孿生決策支援,不僅導入可信任AI與生成式AI技術,
聚焦於永續能耗管理、即時影像分析與數位孿生決策支援,不僅導入可信任AI與生成式AI技術,實現人員安全、貨物安全與品質保證等多元應用。
晉泰科技
【新聞圖片】思科與晉泰科技攜手於高雄啟動「亞灣 AIOT 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整合三大創新平
晉泰科技整合三大創新平台,推動 AIOT 解決方案試煉與智慧應用落地
晉泰科技

AIoT人才扎根高雄:啟動5,000人國際證照培育計畫

在推動技術應用之外,晉泰也同步展開大規模人才培育計畫,預計兩年內培育5,000名AIoT人才,並協助1,500人取得國際認證,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在地人才庫。此舉將為南部產業升級提供即戰力人才支援,並吸引更多創新資源匯聚亞灣,形成正向循環。

高雄出發、布局全球:國際鏈結擴展至美日東南亞

此外,晉泰科技與全球企業網路與資安領導品牌思科(Cisco)展開策略合作,引進全球資源與技術能量,強化在地AIoT解決方案開發,並加速國際市場佈局。雙方合作將使台灣研發成果有機會輸出至美國、日本及東南亞等地,擴大國際影響力,提升產值規模。

【新聞圖片】思科攜手晉泰科技打造亞灣 AIOT 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整合在地與國際資源,推動智
晉泰科技與思科打造亞灣 AIOT 生態系發展基地暨研發中心,整合在地與國際資源,推動智慧產業落地與打造亞太資安人才樞紐。
晉泰科技

晉泰科技在亞灣的深耕布局,象徵的不只是企業成長與轉型,更代表一股推動台灣智慧基礎建設、人才發展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力量。以亞灣為起點,晉泰將持續扮演技術整合者與創新加速器的角色,攜手打造具永續性與國際競爭力的AIoT生態系。

[本文由 經理人 與 晉泰科技 共同製作]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