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林娟

懂用人,當主管心不累

發年終獎金前,主管該做的5件事!否則員工領到獎金,沒被激勵、還會怨你


獎金發放前,主管一定要跟員工溝通嗎?曾有一位公司 CEO 提到這個問題,公司剛成立時,企業規模較小,員工人數不多,平均每位員工領到獎金會比較高,隨著公司日漸成長,員工人數日益增加,雖然公司營收有增加,但隨著員工人數增加,薪資總成本也逐年遞增,實際每位員工可以領到的獎金,反而有下降的趨勢。這時候要如何跟員工溝通?
第一,必須先確認年終獎金的類型
上述企業 CEO 所提到情況,指的是年終獎金,而非固定薪資。
年終獎金如果屬於營運獎金,意謂著公司根據當年度經營績效,提撥一定比例,分享給績效表現佳或者是對公司有貢獻的績優主管或關鍵員工。
如果屬於固定薪資,公司提供給員工聘僱合約書內就會詳細說明,例如保障年薪 13 個月或者 14 個月,其中 1 個月或者 2 個月是年終獎金,這時不管公司當年度經營績效如何,公司都要按照當初合約簽訂內容支付給員工,如果沒有支付,就違反勞動契約。
第二、清楚說明獎金類型與發放目的
員工今年實際領到年終獎金,不管金額是比往年多或者少,主管一定要跟員工說清楚講明白。到底獎金是如何計算出來?
主管說明的愈清楚,員工猜測機率也就愈低。跟員工說明的時間,必須在員工收到獎金前,同時說明這筆獎金名目為何?舉例來說,因為您今年度整體績效表現比去年佳,因此您今年度獎金總額,相較於去年,總金額將高出多少百分比。反之,如果員工表現比去年差,也需要明確跟員工說明與去年金額的差距,具體希望明年度做那些改善。
獎金發放,以激勵為前提,主要是獎勵對公司有貢獻或者績效表現佳的員工,讓主管與員工感受到公司誠意,願意與公司共同打拼,一同打造更美好的企業,這是獎金發放的目的。
面對面溝通,才能達到此目的。主管如果沒有事先溝通,沒有將公司發獎金的美意,讓員工知曉,一旦員工不理解,恐將產生更多誤解,形成反作用力。
如果屬於固定薪資,則屬於員工入職約定薪資條件,只要詳列明細發給員工,就可以達到目的。
第三、主管必須知道員工獎金計算公式
有些主管會提到,員工獎金要發多少,不是我可以決定的,可能我也不一定知道這個資訊,這時候應該如何處理?
這中間牽涉公司企業文化,多數台灣企業都認為薪資與獎金是保密的,不傾向讓很多主管知道,但有些企業則採用透明化管理,訂好規則,讓員工都很清楚,自己為何會領到這筆獎金,如果員工對於獎金有任何疑義,都可以直接跟主管或人資單位反應。
如果公司屬於前者,最好的方式,就是直接跟您的上級主管或者人資單位詢問,主管必須直接面對員工,把公司發放獎金精神以及如何計算正確地傳達給員工,雖然您不一定具有獎金決定權,但您有知道的權利。
第四、溝通時間必須在員工領到獎金前。
試想員工看到銀行存摺,或者網路銀行通知入帳的那一瞬間,員工會如何思考?
通常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如果領到年終獎金比去年多,可能臉上會帶有一抹微笑,工作認真付出工作,被看見,被主管肯定,付出與收入呈現正比。
第二種情況,如果領的金額比去年少,心中肯定會不開心,這時腦海中就開始浮現,公司今年業績完成情況為何,自己的努力情況為何,比較基準都是來自過去的經驗。
資訊如果不透明,員工認知肯定與公司有差異,這時候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去溝通。如果發放金額不如預期時,更應該提早溝通,在員工領到獎金之前,取得員工理解。
第五、必須由直屬主管跟員工進行說明。
不論公司規模大小,獎金金額由誰決定,一定要請直屬主管跟員工說明,原因就是要塑造主管在員工心目中的地位,對員工來說,誰擁有獎金發放權,誰就是老大。
透過主管跟員工說明獎金金額,有助於日後主管對員工的任務安排。同時培養主管當責意識,承擔主管的職責,代表公司向員工說明,員工若對於獎金發放公式與金額有所疑慮,把員工意見帶回給上級主管或人資單位,而非只是把責任推給公司。
發放獎金,是為了激勵員工,如何讓員工有感,就是要透過主管溝通與傳遞,才能讓公司發放獎金的美意,效果加倍。
(本文出自《懂用人,當主管心不累:人資長教你帶出好員工的40個實戰QA》,創意市集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