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unsplash

溫水煮青蛙,青蛙並不會死?華頓商學院教授:那些你相信的事,可能騙了你

2021-03-09 整理‧撰文 盧廷羲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華頓商學院教授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在新書《重新思考:了解自己的無知》(暫譯,原文書名《Think Again:The Power of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指出,傳統上,人們普遍認為智力是左右行為的重要因素,但正因為你覺得自己「很懂」,反而跳不出框架,使思想和行動受到局限。其實,願意重新思考、探究自己潛在念頭的人,才有機會破除成見,在重大決策、危急時刻表現更突出。書中以一名大火中倖存的消防員為例:

在 1949 年,美國蒙大拿州曼恩峽谷(Mann Gulch)發生一場森林大火,起初 15 位消防員跳傘到起火點,協力滅火。沒想到,一陣狂風吹起,短短 10 幾分鐘內,火勢蔓延 1200 公頃土地,5 天後才被撲滅。其中,13 位消防員來不及閃避,不幸罹難。

如果你是訓練有素的消防員,當下會有什麼反應?也許是先拿起滅火器材,依照標準作業程序,盡最大努力撲滅火勢,並往高處逃生。然而,倖存者之一的韋格納.道奇(Wagner Dodge),做了出乎意料的決定,當時他拿起樹枝,竟在空地點燃新火。

就這樣,道奇燒出了一塊地,在周圍灑水後,就躺在這塊地上,拿濕手帕掩住口鼻呼吸。原來,這塊區域被他「燒完」後,遠處的火舌燒不過來,保住了他的生存空間。事後,他被問起動機,道奇只說,「所有的消防知識都沒有叫我這麼做,但我當時多想了一下,發現好像可以試試看。」

延伸閱讀:大腦使用手冊:這世界批判太多,「批判性思考」卻太少

人有「認知惰性」,面對知識時傾向守舊

回想學生時期,考試時你會改答案嗎?好幾次經驗證明,改答案未必能取得高分。美國教育機構卡普蘭(Kaplan)更曾提醒考生,除非你很有把握,否則不建議貿然更動答案。

然而,格蘭特援引大量研究數據,發現事實不全是如此。例如,心理學家檢視伊利諾伊州(Illinois)的 1500 份考卷,有橡皮擦痕跡的答案裡,1/4 是「由對變錯」,1/2 卻是「從錯改對」。格蘭特解釋,這不代表第二個答案就是對的, 但願意質疑第一個答案是否正確的人,有機會獲得較佳成績,這就是重新思考的重要

但在實際上,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這是因為人們有認知惰性(cognitive laziness)傾向。雖然你會好奇,衣櫃裡的外套是否過時、廚房的擺設夠不夠流行,但在面對較嚴肅的知識上,我們普遍都很守舊,自認接受到的訊息都是對的,而不願多想一點。

延伸閱讀:一張表讀懂《快思慢想》!了解你的大腦如何運作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大家都聽過溫水煮青蛙的道理,如果把青蛙放入沸水中,牠會馬上跳出來,但如果將牠放到冷水中慢慢加熱,牠感受不到危險,會逐漸死亡。但真的是如此嗎?格蘭特做了實驗,把青蛙放在冷水中,只要水溫稍微升高,牠就會跳出來,和常見敘述的完全相反。

格蘭特說,改變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全盤接受所有訊息,別再把每句話、每件看似有道理的事情視為事實,這樣你才有獨立思考的空間。

學習科學家的論證精神,永遠試著質疑自己

缺乏獨立思考,會招致各種挫敗。你可能沒聽過麥克.拉扎里迪斯(Mike Lazaridis),但你應該知道他創立的黑莓機(BlackBerry)。在 2009 年,黑莓機占了美國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一半,但到了 2014 年,它的全球市占率剩不到 1%。為什麼?拉扎里迪斯當年依舊認為,黑莓機搭載實體鍵盤,是最好的產品,卻低估了蘋果(Apple)推出 iPhone 系列捲起的浪潮。

該怎麼做才能不受舊思維影響,貫徹獨立思考精神?格蘭特指出,人們有 3 種不同的思考模式,分別為傳教士(preachers)、檢察官(prosecutors)、政客(politicians)。

當你遇到挑戰,會進入傳教士模式,你會保護自己的觀點、理想;當你看到其他人的缺點,則變成檢察官模式,會質疑、論述別人的錯誤;當你想說服他人,則會在政客模式下,大力闡述意見。

格蘭特建議,不論處在哪一種模式,都不妨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抱持「論證」心態,對不了解的事物抱持好奇,並依照證據佐證想法是否錯誤。歐洲研究員曾對 100 多家義大利新創公司進行實驗,他們把這些新秀創業家分成兩組,一組接受科學家式的思維訓練,另一組則是對照組。

經過一年後,「科學式思考小組」創造的平均收入超過 1 萬 2000 美元(約新台幣 36 萬元),對照組的收入卻不到 300 美元(約新台幣 9000 元)。為什麼?在對照組中,他們雖然積極維持產品優點與策略,但維持過往的思考模式;科學小組則願意重新思考,並推翻自己的商業模式。

總結來說,舊有的思考模式,比較偏向接受訊息、對某種知識自豪、說服與反駁其他人事物,長期下來容易僵化。而重新思考能對事物感到好奇、發現問題、謙卑學習、勇於質疑,建立起新的循環,有更大的助益。

繼續閱讀 思考術
相關文章

Think Again

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連啓佑提供

你的 SEO 策略還有效嗎?告別零點擊焦慮,3步驟導入 AIO 搶占 AI 搜尋能見度

2025-09-19 經理人用戶成長中心 羅秀如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Google 在 5 月宣布,AI Overviews 已經在超過 200 個國家與地區、40 多種語言推出。AI 搜尋,已經全面進入主流使用場景。

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頁頂端提供彙整式回答,對用戶方便,但對企業網站而言卻是挑戰:即便你的內容排在搜尋結果第一名,用戶也未必會點擊,因為答案已經「被看過」了。

雖然企業能透過廣告補足流量,但廣告成本不斷攀升,且無法完全彌補自然流量的缺口。面對這股流量消失的浪潮,中小企業有限的行銷資源該投向何方?與其焦慮,不如立刻行動。

專家解方:3 步驟,讓品牌在 AI 搜尋中被看見

為此,《經理人》與將能數位行銷創辦人連啓佑合作,將多年顧問經驗與國際觀察,濃縮成一門立即可用的《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線上課。這套方法的精髓,就是從防守轉為進攻,透過 3 個核心步驟,讓你的品牌直接出現在 AI 的答案裡:

1. 建立結構化內容 (Structured Data): 讓 AI 能優先抓取並引用你的資訊。

2. 累積品牌信任度: 透過專家引述、媒體報導與穩定的內容品質,讓品牌成為 AI 眼中的可信來源。

3. 導入數據分析工具: 即時追蹤內容成效,快速調整策略,持續優化能見度。

延伸閱讀:AI 搜尋帶來 SEO 新規則!3 策略,讓品牌成為 AI 信任的資料來源

這場挑戰的關鍵,是從追求「關鍵字排名」進化到「能見度排名」的思維轉換,而這正是《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的設計初衷。

從策略到實戰,立即升級你的 AI 行銷力

涂貴婷製圖

這門課程不只拆解趨勢,更提供實戰步驟,幫助你在有限資源下高效落地:

  • 顧問級工具: 提供 11 組獨家 AI 指令,解決內容發想與優化難題。
  • 實戰框架: 設計符合 AI 檢索需求的內容結構,手把手帶你產出高能見度文章。
  • 案例實作: 透過練習,確保你能將所學應用在你的品牌上。對於希望快速補強數位行銷戰力的團隊與個人來說,這是一個兼具策略性與操作性的實戰資源。

AI 正在重寫搜尋規則,改變使用者的資訊取得習慣。對台灣品牌來說,關鍵在於能否快速調整心態,將目標從單純的網站排名,轉向成為 AI 回答中值得信任的來源。

與其害怕流量下滑,不如及早投入新一代的 SEO 與 AIO (AI Optimization) 策略,將挑戰轉化為新的成長動能。

資料來源:《破解零點擊 AI SEO 實戰課》blog.google

繼續閱讀 數位轉型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