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蔡仁譯攝影

預購破萬本!股癌新書《灰階思考》裡,最重要的 5 個觀念

2021-06-03 整理‧撰文 吳美欣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Podcast 冠軍節目「股癌」製作人謝孟恭整理自己的投資心法成書《灰階思考》,預購量破 1 萬 1000 本、電子書預購衝第一,寫下近年新書起印量、預購量新高紀錄。《灰階思考》說了什麼?為什麼這麼紅?以下精選《灰階思考》5 個重要投資心法:

1.看得多,不代表看得多元

就像現在鼓勵吃天然的原形食物,投資時也應該攝取「原型知識」,也就是不「吃」透過自媒體、新聞網站、財經專家解讀過的理財知識,畢竟你不知道你拜的是神還是鬼。

假設是投資美股,可以參考 13F 報告(Form 13),指的是超過 1 億美元(約新台幣 28 億元)的投資機構,包括共同基金公司、對沖基金公司、養老基金、銀行 / 信託 / 保險公司,每個季度須公布持股變化;上市公司的財報、上市前的公開說明書等,都是「原型知識」的來源。

延伸閱讀:想看懂公司財報,先學會這7個關鍵數字!

另一項含金量高的資訊,則是透過大師領略大師。像是美國著名對沖基金專家雷·達利奧(Raymond Dalio)、價值投資大師霍華·馬克斯(Howard Marks)、股神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分享的備忘錄、股東信或文章,都可以從中窺見大師的觀點。

若要培養觀察全局的能力,就要確保自己平時看的消息來源是否足夠多元。看得「多」不等於看得「多元」。花些時間閱讀國內外券商獲研究機構的報告,挑出跟你投資標的有關的訊息,再自己統整結論;假設你能夠從報告中看出小錯誤,或者發現有更好的解讀方法,就證明你累積了一定的判斷力。

2.別抗拒與你立場相反的消息

人心喜新厭舊、但大腦卻喜舊厭新。每當革命性想法或產品問世時,經常被批評、嘲笑,汽車最初被形容為是會走路的炸彈,然而愈顛覆性的概念、將來也可能愈有價值。股市投資只問結果,不會問我們是否喜歡改變,因此抗拒改變,很容易會讓我們錯過新的獲利機會、甚至賠掉過往績效。

避免一意孤行的方式很簡單,當我們看見新的消息,特別是與你的投資策略背道而馳時,請一定要訓練自己,先從對方角度思考、而非一笑置之。很多時候放空機構會放出消息,說某間公司股票被高估,如果手中持有該股票,一定要花時間閱讀完這份報告,就算看完覺得沒有道理,也會增加你的投資信心;反之,如果讀完覺得很有說服力,那就挽救一場投資悲劇。

試想,你買瓶可樂,貴 10 元都會讓你猶豫,買台筆電或手機,也要比價半天,但很多人只是聽聽消息就跟風買股票,買貴了一點感覺都沒有,但是在股市裡,幾個低級錯誤就有可能讓你慘賠幾年積蓄。

對於新知跟相反意見,我們應該懷疑,但更應該去驗證、得出自己的結論,絕對不要假設提出這個觀點的人,只是異想天開、更不該沒去理解對方論點,就直接忽略,抗拒改變的人性,可能會賣掉你在股市中自救的機會。

3.對股票別太專情

未來要挑中好股票的難度愈來愈高,因為股市對成長股燒錢的容忍度愈來愈高,倘若遇到泡沫化,再優秀的企業也會面臨大修正,因此投資人愈來愈難分辨哪些才是真正的潛力股。

儘管還沒有一套衡量標準,但是無法正確估值的無形資產,技術、競爭優勢、潛在獲利能力、人力資本價值等愈是難以計算的,愈有可能是決勝關鍵。

近年竄紅的 SpaceX,是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 2002 年啟動的計畫,馬斯克說,「在創新時首先要相信這件事是有可能的,可能性才會發生。」但樂觀不是空口說白話,樂觀的基準是建立在充分準備、熱誠、動機,更重要的是,持續前進。

我在閱讀財報、年報、電話會議紀錄等財務或業績狀況時,特別重視業績指引(guidance)與催化劑(catalyst),前者是告訴投資人他們未來要做什麼、後者則是如何落實展望,例如引進新人材、開發新技術、跟上政策改變、新合作夥伴等等,這些方式可能帶領企業往預期方向前進。

另外一個要點是,買成長股的策略得分散投資,成長股的特性是,只要買得夠早、持有夠久,往往可以獲得數以倍計的績效。看準單一企業會一飛沖天、跟分散投資10間企業,哪個勝算高?簡單的計算就知道,假設手上有 1000 元,分散投資 10 間企業、每家 100 元,只要有一間獲利達 300%,就是獲利 300元,就能承擔其他 9 筆 30% 的虧損,所以分散投資的勝率比較高。

我也不是把所有投資部分都投入成長股,我會定期買入市值型的 ETF 做為防守部位,兩成資金當作風險創投,投入任何我覺得「有意思」的企業。

延伸閱讀:除權息是什麼?股票獲利如何計算?每年想多領一筆「年中獎金」,要注意的兩件事

4.用對帳單認識自己

2020 年 3 月,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美股 4 次熔斷,即使是投資大師,每個人操作手法都不一樣,有人買進中國股市、有人買美股、也有人清空航空股,改持大量現金,待企業需要紓困時出手奧援交換特別股。

股市沒有一套萬用答案,但是相同的是,即便遭遇空前的事件,大師都繼續持有、甚至買進股票。遇到股市崩盤時,他們會先分析危機的真實樣貌、影響程度,避開與危機最為相關的產業、改買被危機錯殺的優質企業股票。

別人恐懼我貪婪,這麼簡單的策略,為什麼大家做不到?可能是你還不夠認識自己、以及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風險承受能力,往往得經歷過才知道,有個通則是,不論投資多少部位,如果你能安穩睡個好覺,就是你能承受的範圍;假設你睡不著,就表示超過了。

認清自己有好幾種方式,如果你已經進場,請切記定期檢視自己的對帳單,不必太頻繁,一季或半年回顧一次,因為太短期也不足以反應個人狀態。如果是新手,建議花最小成本認識自己,5%、10%資金檢視自己心性是否如同想像中得穩、或者覺得自己不貪心,每次卻都投入大筆資金重壓。這些都可從對帳單顯現出來。

假設你總是賣了股票後、股價就狂飆,到底該不該買回?這表示你的長期趨勢都看對,但無法承受短期股價震盪,這時你要做的不只是買回,更重要的是相信自己,挺過短期震盪。

5.尊重股市瘋狗浪

股市裡的瘋狗浪從未少過。2021 年美國 GME 之亂,股價從 20 元美金在不到兩周時間內狂飆 20 多倍,然後又暴跌逾 40%;在台灣,元大石油正 2 之亂(編按:石油槓桿 ETF,此指該 ETF 溢價過高,最後下市)、TDR 之亂(編按:TDR 指台灣存股憑證,此指 TDR 炒作溢價後大跌)、大同改選之亂,都引來瘋搶的股民。

能夠從亂象中獲利,這種可能是超級高手,不論是心臟、本金、經驗值都相當雄厚,否則對一般人來說,就是豪賭一場。但即使我們認清這是一時的瘋狗浪,也千萬別去跟勢頭對做,換句話說,知道GME是被浪頭掀起、十分不合理,但我們就應該去放空嗎?你可能會先被眾人「抬出場」。因為放空也需要成本,當股價不斷狂長,就是我們不斷在虧本慘賠,最後有可能因為資本不夠、無法付出保證金,被券商斷頭。

身在市場,最害怕有「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負,我們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不代表要貿然行事,有和市場不同的結論很好,因為這是尋找被低估價值企業必要的條件,但是不當使用也是一把雙面刃。

所以我給股市菜雞的建議是,當瘋狗浪來襲,除非十分清楚做什麼,否則別去衝浪、也別跟浪頭作對,好好在岸上觀浪,了解這一局的來龍去脈、練習判斷這件大事會對未來投資界造成什麼影響,目睹幾家歡樂幾家愁的心情變化,都是珍貴的經驗。

(本文整理自《灰階思考》,天下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理財
相關文章

灰階思考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