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xFrame

優秀部屬不想升主管,怎麼辦?培養接班人不能只看能力,更要看「內在驅動力」

2021-12-13 全球頂尖企業人才輔導顧問 汪士瑋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顧問,我們部門擴編,主管向公司爭取到一個小主管的缺,她想要讓我上去接,可是我不想要接主管耶。主管一問我,我就跟她表達沒有意願,她也承諾不會逼我接,可是沒兩天,她又說部門沒有其他人選,還是希望我接,好煩喲,我不知道怎麼辦。

我真的不想接主管,但是我不知道怎麼拒絕她,好像會被迫要接,我心裡又很不願意。」Jenny 一臉苦惱,微蹙著眉頭的說著。

「你有嘗試過嗎?你這麼不想要接,主要的考量點是甚麼呢?」

「有,主管請假或是去出差的時候,我是她的職務代理人。我代理時做過的那些工作內容,我覺得以後如果當小組長,業務上應該是還好,平常我也會協助主管處理一些業務。」

延伸閱讀:每個人都同時扮演 8 種角色!沒看懂部屬的人生配比,帶不好團隊

「所以看起來,工作內容不是問題?」

「是的,主管雖然說不會逼我,但其實她已經開始要求我要分擔原先她一部分的工作。她只要求我跟另一個同仁先做分擔,而沒有叫其他同仁一起分,讓我很不安。

臨時幫她是一件事,我擔心現在我把分擔的工作做好,以後就都是我的事情了,得要一直接下去,那可不行。工作只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只想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可以把自己的事情穩穩的做好就好,我不喜歡去指揮或麻煩別人,我也不喜歡和別人有衝突。」

學會先從員工的角度看事情

我們曾提過冰山隱喻,薩提爾女士把心理治療擴大成為一個成長取向的學習。主管們可以從探索引動員工行為的內在因素,接觸員工的內在動機,帶動員工成長。而且我們必須意識到,不同的人其實有不同的內在動機,並非每個人的驅動力都是一樣的。

要能夠找到員工的內在驅動,第一步要從員工的角度來看,才知道對方想要的是甚麼。

Jenny 遇到一個很好的主管,願意培養她為接班人。主管在培養接班人的時候,想要讓員工採取更多、更進階的行動,除了考量員工的能力,平日也要觀察部門員工們對工作發展的想法,以及是否有在職涯發展上的意願:

  • 是想要在專業職能上持續取得專業成就與肯定?
  • 或是希望朝向管理職,帶領他人一起提升績效、貢獻心力?

職涯發展上,不論是專業職或管理職都很重要,規劃上也要匹配員工個人意願,與公司發展上的需要。有些主管會認為升遷是對員工能力的肯定,認為員工一定會很樂意。其實不一定每個人都想要朝向主管職。

像 Jenny,她工作表現優秀,是因為她想要在固定時間內下班,所以不管主管丟了多少工作,她總是會找到最佳做法在時效內完成。也就是說,從 Jenny 的角度,她的目標是要找到最簡捷的做法,完成這些任務,對她來說,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才是第一優先。

而 Jenny 的主管,看到了她的能力,卻忘了先探詢她的個人意願。興沖沖的跟上司爭取到基層主管的位置後,員工卻表示沒有意願接任,不難想見主管面對這種狀況的為難。

從觸發內在驅動力的對話開始

在企業裡,要怎麼帶新生代的員工,怎麼跟他們內在的驅動力對話呢?

以冰山隱喻來說,員工的能力是冰山表面可見的外在行為。冰山下,潛藏的就是個人的意願。工作上能不能做,跟願不願意做,是需要相互匹配的。能力可以藉由訓練逐步培養,意願則須要在帶領同仁過程中,一步步觀察同仁的成就動機、和對方在意的點在哪裡。

內在驅動力,是人內在渴望自我實現的方向,

  • 有些人的內在驅動力在於金錢、希望工作績效能夠反映在業績獎金上。
  • 有些人的內在驅動力在於技術挑戰,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專利、負責更有挑戰性的專案。
  • 有些人希望能領導不同國籍的團隊、去到不同國家工作,建構宏觀的視野。
  • 有人的目標不在工作,而是每天跟家人一起好好生活,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
  • 也有人目標追求能力上的突破,期待自己 5 年後,要能夠領導 200 人的團隊,對組織有更大的貢獻。

這些驅動力都很好,也沒有所謂對或錯。

主管在培養同仁能力的同時,也可以觀察一下同仁內在的驅動力在哪裡。小從平日鼓勵、激勵同仁的方式,大到規劃同仁的任務分配、職涯發展,都有可能派上用場。

延伸閱讀:淘汰績效墊底的員工,組織就會愈來愈強?管理,沒你想得這麼簡單

例如:Jenny 因為是新手媽媽,對於育兒,是她的第一優先。在行動上就是需要準時下班回家。在她的認知裡,接主管可能等於無限的加班,跟她的第一優先是有衝突的,所以她非常不願意。她也能感受到主管栽培的好意。如果可以讓她從主管幕僚開始,在上班時間內,培養她對於這份工作的創新、投入,建立她的掌握感,或許更能讓她有經驗去衡量,新任務對她工作、生活可能造成的影響。

不管如何,事情是人在做的,掌握同仁的內在驅動力,會更能讓我們對員工的輔導,跟後續行動的引導上,產生四兩撥千金的效果。

(本文出自《成長型領導》,創意市集出版)

相關文章

成長型領導

領導 Leadership > 團隊管理
feature picture
李雅玲 / 製圖

4種類型的員工,領導方式大不同!你的部屬是哪一種?

2025-07-24 整理‧撰文 陳清稱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但在這之前,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部屬才能跟上腳步,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

《好員工是教出來的!》作者松尾昭仁指出,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

若你是剛升任主管,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調整交辦方式,建議參考《經理人》推出的「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少走摸索冤枉路。

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妥善交辦工作

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最困難的事,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

類型1.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1.jpg
李雅玲 / 製圖

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

類型2.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再決定要我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2.jpg
李雅玲 / 製圖

部屬很有創造力,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

類型3.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

4種員工類型3.jpg
李雅玲 / 製圖

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

類型4. 大家一起討論、共同決定後,我就很樂意去做

4種員工類型4.jpg
李雅玲 / 製圖

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聽取他們的意見,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

想給部屬建議,這樣說才有效

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又不能主動提醒時,該怎麼辦才好?

1. 以問句取代命令,讓部屬服氣

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例如,把原本要說的「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命令)」改成「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問句)」

2. 採用間接提醒,而非當面斥責

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例如,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

3. 視對象不同,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

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但好感度低,例如「你老是遲到,真的很糟糕!」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但好感度高,例如「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表現就100分了!」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