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生產與供應鏈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常換採購人員,就能防止舞弊?懂賺錢的企業,不會踩這 4 種地雷

2022-03-23 肖瀟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所謂採購,是指企業在一定的條件下,從供應市場獲取產品或服務作為資源,以保證生產及營運正常開展的經營活動。在採購的發展歷程中,經歷了從傳統採購到戰略採購的演變。而在傳統採購中,人們對採購工作的認識,普遍存在幾種誤解:

延伸閱讀:原物料大漲措手不及!當採購契約遭逢變數,條款變更要注意哪幾點?

誤解一:採購就是殺價,價格愈低愈好

有些人認為,做採購就要熱衷於和供應商打價格戰,把價格一再壓低,並將獲得最低價格視為成功。這是典型的誤解,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忽略了採購的總成本。

俗話說:「買的沒有賣的精。」供應商看似在價格上已經沒有營利的空間,但是他們會透過其他管道來挽回損失,例如降低材料品質、交貨時間不準時、服務水準下降等。結果,採購人員看起來在交易上占了便宜,過程卻飽經磨難,甚至在後續使用中,付出更大的代價。所以,不僅要關注單價,更要關注採購的總成本。

延伸閱讀:商品少一顆螺絲無法維修,可向供應商追討?簽約時注意 12 點,才不會站不住腳

誤解二:採購可以「吃、拿、卡、要」,不吃白不吃,不拿白不拿

有些人認為,採購是個肥差,很大程度上掌握著選擇供應商的權力,供應商有求於自己,就認為有權不用、過期作廢,所以在過程中為自己謀取私利。這種觀念和行為不僅有違職業道德,還使採購中的風險加劇。

對於任何管理良好的企業而言,都不會允許發生上述現象,在強化內部控制的基礎上,總會致力於打造堅守道德規範的採購團隊,以防止過程中的貪腐現象。

誤解三:認為企業要經常更換採購人員,以預防採購貪腐

有些企業認為,採購工作不過是花錢買貨,容易滋生問題,為了控制採購人員的不道德交易,得要經常更換人員,以防止貪腐發生。一些企業甚至明文規定,採購人員不得連續任職超過 3 年,期滿要轉調到其他部門工作等。

上述做法固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遏制弊案,卻忽視採購工作的專業度。由於採購在生產經營中發揮的作用愈來愈大,不再僅僅是簡單的事務性工作,而是專業性很強的職位。頻繁的調職,既不利於採購人員累積專業能力,也不利於培養、提升工作能力。

誤解四:認為做採購就要會急催貨,然後慢慢付款

有些人認為,做採購就是在拿貨的時候,要學會如何催供應商快速出貨;在收到貨物後,到了付款環節,卻不著急了。即便供應商不斷催促,還是非常淡定,能拖多久就拖多久,彷彿為所在的企業「減少」支出一樣。

其實,上述做法很不利於採購人員培養企業的商業信譽,更不利於與供應商發展良好關係,最終更會影響企業的健康發展。一般來說,每個企業都處於特定的供應鏈之中,如果只顧私利,不管上游供應商的死活,基礎就會動搖、甚至喪失其可持續發展的良性根基。

4 大特徵,判斷企業有沒有「戰略採購思維」

隨著社會發展和採購工作重要性的突顯,從傳統採購走向戰略採購,成為當前採購發展的趨勢。我們要判斷一家企業是否具備戰略採購的思維,主要基於下述關鍵特徵:

1. 從關注單價到關注採購總成本

採購總成本,就是採購材料的生命週期的全部成本。也就是說,從與供應商談好單價,到材料交付、運輸、檢驗、儲存、使用,轉化成相應的產品,直至產品為客戶所接受,或者遭到客戶投訴並處理完投訴的整個過程。過程中附加在材料單價之上,而發生的各種費用支出的總和,構成材料整個生命週期的成本。

2. 與供應商的關係,由短期交易到長期合作

傳統採購只關注單價,使得企業會基於價格因素而頻繁更換供應商,不利於與廠商發展穩定的夥伴關係。但在戰略採購中,企業與供應商會把彼此視為夥伴關係,雙方致力於長期合作,才有助於雙方實現雙贏的發展。

3. 供應商由分散到集中,數目由多到少

傳統採購只關注單價,誰的價格便宜就買誰的,使得供應商很分散,數目也很多。至於戰略採購,一般會強調高度集中,供應商的數目也會隨之減少。

我們知道,採購追求的是品質優、成本低、交貨準時、服務好。從品質方面來看,由於不同的供應商遵循不一樣的品質標準,而且在水準上參差不齊,因此如果供應商數量過多,就會使得材料品質波動大、不穩定,同時增加檢驗次數和檢驗費用。倘若從中篩選出表現優秀的廠商,就會讓品質有更好的表現;從成本來看,供應商數量多、貨源多,會使得企業採購數量分散,不利於形成數量優勢和規模效應;反之,可以透過採購規模效應,爭取到更好的價格優勢,以及更低的採購總成本。

從交貨與服務方面來看,實施集中採購,有助於企業成為供應商的大客戶,由於廠商普遍奉行大客戶優先原則,因此在產能分配、供貨保障、技術支援與服務上,都會不同程度的向企業傾斜,以滿足其需求。

4. 採購部門的角色,由被動執行到主動參與經營

傳統採購被視為一項簡單的事務性工作,主要是簡單的下單、跟催、驗貨、付款等,只是被動執行需求部門提出的商品規格;戰略採購則高度重視採購對於經營的重要性,強調其專業度,視為企業的一項戰略職能,使得人員積極主動參與經營。

(本文出自《賺錢公司的採購學》,大是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財務管理
相關文章

賺錢公司的採購學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