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生產與供應鏈
feature picture
韋惟珊製圖

廠商給的報價,合理嗎?4 面向看穿報價單是否「摻水」

2022-05-09 肖瀟

在實務當中,供應商在報價中摻一些「水」,往往難以避免。所謂供應商報價中的水分,主要是指廠商在分攤成本時,令採購者承擔本不應承擔的費用。那麼,供應商通常會如何在報價中摻水?就讓我們擦亮眼睛,一一檢視。

1. 材料費中摻的水

一般情況下,一家供應商往往要面對多個採購者,而在生產製造中,不可避免的會存在一定的生產損耗(如機器設備折舊)和廢品率,對此,廠商又不便於讓某個具體的採購方,承擔自己生產中的損耗和廢品,所以採購方看到的供應商材料費用,與供應商內部看到的材料費用一般是不同的。例如,在供應商內部,直接材料費的計算公式是:

直接材料費=產品實體+損耗+廢品

如果供應商在採購契約中,讓某一個採購者全部承擔材料費中的損耗和廢品費用,那麼採購者一定會認為其中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儘管如此,羊毛出在羊身上,供應商一般總會在契約中,以某個科目的名義分攤這部分費用,這時,我們就要查看其分攤程度是否合理。

2. 人工費中摻的水

我們再來看供應商報價中的直接人工費的構成:

直接人工費=實際用時+間歇+停工(工間休息、設備調整)+廢品耗時

其中,實際用時通常是不可少的,否則會影響產品品質;關於間歇,舉例來說,生產工人在工作中,由於要等待上一道工序完成才能作業,如若上一道工序比較慢,使得一部分工人不得不停下來,等待工序完成,這段時間就是間歇,供應商同樣還是要支付工人工錢;停工,主要是指工人在工作期間的正常休息,以及機器設備正常保養所占的時間;所謂廢品耗時,是指工人即便生產出廢品件,也會消耗時間和費用的,供應商甚至還要支付程度不等的工資, 正常來說,這部分費用是可以報給採購方的,但是採購人員要提防供應商這部分的費用報得過高。

3. 製造費用中摻的水

一般來說,製造費用可以分為變動製造費用和固定製造費用。在實際工作中,製造費用通常需要用預定的分配率來計算,以歸入相應的製造成本。該分配率的參考計算公式為:

製造費用分配率=製造費用預算總額 ÷ 標準工時總數

例如,某企業生產線全年計畫製造費用為 3 萬 6000 元,全年定額工時為 4 萬小時,那麼製造費用在該年度的分配率為每小時 0.9 元(3.6 ÷ 4=0.9)。假定本年度實際耗費工時為 3 萬 5000 小時,那麼本年度所發生的製造費用則為 3 萬 1500 元(3.5 × 0.9=3.15 萬元)。

採購人員需要注意的是,供應商的產品主要是依靠人工來生產,還是以機器設備來生產,這將決定標準工時是採用人工還是機器設備來衡量。假如產品生產主要投入的是人工,則用人工來衡量;若生產是以機器設備為主,就要用設備去衡量。

4. 費用分攤中摻的水

財務費用、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未直接參與產品的生產製造,供應商處理這部分費用的方式,主要是靠分攤。在實際工作中,主要有兩種分攤方式,分別是傳統分攤法和 ABC 法(Activity-Based Costing)

傳統分攤主要以直接材料作為分攤標準,方式比較簡單易行。例如,材料費高的就多攤一些,材料費低的就少攤一些。當然,這種分攤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舉例來說,有些產品雖然價格較高,但是品牌認可度高,產生的銷售費用反而低;有些產品雖然價格低,但是市場上的同類型產品多、競爭力大,銷售費用隨之也大。這種情況下,採用傳統分攤的方式,就會與實際產生的費用產生較大的差異。

ABC 法簡單來說,就是發生在誰身上的費用,就由誰來承擔。這種方法可有效避免傳統分攤法的不足。會計作業上得一一檢視、確認歸屬,稍麻煩些。

供應商為了佐證自己報價的合理性,通常會列述成本中多項費用的組成。一般來說,外行往往看不透其中的玄機和水分。對此,採購人員一定要練出一雙火眼金睛,看出廠商的報價是否合理。

(本文出自《賺錢公司的採購學》,大是文化出版)

相關文章

賺錢公司的採購學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