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自己開個人生進步會議,拿到想要的東西沒有這麼難!


人生計畫檢討會議(LPR)的目標,是消除「你此生打算要做的事」和「你實際完成的事」之間的落差。
它的執行方法從名稱就可以看出來:人生、計畫、檢討。它的假定是,你已經決定了此生想做的事,以及如果一切按照計畫進行,你的未來會是什麼樣貌。它和其他許多目標導向的自我提升機制不同,它倚靠的,不是敦促你增強你的動機、習慣、機敏和勇氣。它是一個自我監督的練習:你每週要檢討,你為了贏得你宣稱渴望得到的人生,付出了多少努力。
LPR只要求一件事:關注你的努力程度。不全力以赴,你就無法贏得任何事物。LPR是個簡單的四步驟結構,如果不在社群裡執行,效果會大打折扣。
步驟一:思考6個人生問題
進行LPR時,你和每位成員要針對一組問題,輪流報告你們的答案,這六個問題可以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好。
我是否盡了全力……
1.設定明確的目標?
2.朝著我的目標前進?
3.找到意義?
4.讓自己快樂?
5.維持與建立正向的關係?
6.全心全意投入?
你要針對每個題目,用一到十分(十分為最高分)給自己打分數,你要衡量的是你的努力程度,而不是結果。把努力和結果分開來看,是很重要的一點,因為它迫使你認知到,你不一定能掌控結果(意外難免會發生),但你沒有藉口不努力。
步驟二:每天追蹤答案
在開會日期之間的日子,你要每天追蹤這些問題的答案,養成自我監督的習慣。這個習慣就像吃早餐或是刷牙一樣,不可或缺。我喜歡在一天將盡的時候給自己打分數,並且在每晚十點,透過電話向我的教練報告分數。
但我對於你應該在什麼時間打分數,沒有意見。有些人習慣等到隔天早上再打分數,他們喜歡把答案擱置一夜,然後在隔天的早上,用前一天的高分或低分,成為自己度過這一天的動力。
關鍵在於累積數據,以便看出模式,得到改進的方向:你在哪個方面一直表現不佳,在哪些方面掌控得很好?
步驟三:每星期檢討
這個計畫的重要性和你的個人需求。當你衡量你的努力程度,你監督的是你付出的心力的品質。但你應該偶爾審視一下,你是為了什麼而努力。你是否把有意義的努力,用來追求不再有意義的目標?
努力是一個相對值,它不固定、不客觀,也不精確。它是你個人的意見,只有你有資格表達意見。在你努力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它也會跟著改變。
舉例來說,假如你為了改善走樣的身材而加入健身房,在你第一次做訓練時,你的個人健身教練就要求你做二十個伏地挺身。即使你用十分的努力,也沒有辦法做二十個伏地挺身;六個月之後,體態良好的你可以用兩分的努力,就輕鬆做完二十個伏地挺身。一件事做得越久,你需要花費的努力就越少。
不過,就像溫水煮青蛙一樣,你有可能沒有注意到,你努力的標準隨著時間降低了。你會面對一個安於現狀的誘惑:用比較少的努力,維持在相同的狀態(繼續做二十個伏地挺身)。你的挑戰是,提高你的努力程度來達成你的目標(把運動量提高到三十個伏地挺身,然後是四十個伏地挺身)。
檢討你的努力程度,可以促使你重新思考目標的價值。如果你想維持相同的目標,那麼或許你要考慮調高你的努力程度。如果你不願意付出必要的努力,那麼或許你應該去尋找新的目標。
步驗四:與同伴執行計畫
不要自己一個人執行計畫。LPR會議的一大特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它是一個團體活動,你會置身於由志同道合的人形成的群體裡。根據常識你也會知道,比起獨自檢討計畫,和一群經過挑選的同伴檢討你的計畫,效果會好得多。
既然你想執行一個充滿企圖心的人生計畫,怎麼會不願意和其他人分享這個經驗呢?獨自一個人做,能為這個舉動增添什麼價值呢?這就像是烤一個生日蛋糕,然後自己一個人吃掉,或者是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演講。
以高爾夫運動為例,它是少數幾種可以獨自進行的運動(另外還有滑雪、游泳、騎自行車和跑步),但是當你和其他人一起打高爾夫球時,表現會明顯提升。此外,它的模式與LPR的優點可以互相呼應。
一個熱衷高爾夫運動的人在找不到球伴、時間有限,或是想加強某些技巧的情況下,會自己一個人下場打球。假如他在球場上追趕上另一個獨自打球的人,這兩個人會立刻變成一組球伴。高爾夫運動有許多讓人喜愛的禮儀,其中之一是:絕對不讓單獨打球的人落單,除非他寧可獨自打球。
如果情況允許,這位熱衷高爾夫運動的人一定更喜歡四個人一起打球,不論這些同伴是朋友、家人,還是陌生人。高爾夫是社交互動最多的運動。你們一起走在球場上,在揮桿之間的空檔,你們會聊聊生意、渡假,或是當天的新聞。有時候,你們甚至會中場休息,一起去吃個飯。
這些社交元素使一起打高爾夫球的四人組,符合了有效會議(像是LPR每週檢討會議)的所有要求。在社群網絡的輔助之下,這個運動呈現了贏得無悔人生模板的四個行動。
高爾夫運動要求遵從的精神。在一場認真的四人賽中,你準時上場發球,球落到哪裡你就從哪裡打(不能調整狀況),你不能重來(也就是重新發球),桿數和罰桿要算清楚。
高爾夫運動落實個人當責的精神。你要為每一桿的表現負責,不能把失誤怪在別人頭上。你的表現水準騙不了人,騙不了自己,也騙不了別人。如果你的球技生疏了、你沒有準備好,或是你不如你所說的那麼厲害,一局球賽就能讓你原形畢露。
高爾夫運動靠追蹤和衡量來驅動。大家會記錄自己和同伴的桿數,打完一洞,就要報告桿數。你把你的成績放上公開數據庫,提供誠實的差點記錄。比賽結束後,你和同伴回顧整場表現時,不論你怎麼吹噓打得好的部分,忽略打得差的部分,一切以你的計分卡上的數字為準,這項運動不容許其他版本的事實。
最重要的是,這個運動體現了我認為社群最有價值的部分:行為規範,不容許批評和酸言酸語。別人打得好,你會喝采;別人打得不好,你不會落井下石,你還會幫忙同伴尋找遺失的球。
在這個社群裡,成員會致力於提升球技,並且分享自己的看法。這是個非常突出的特點。高爾夫和大多數一對一運動不同,打高爾夫球可以成為學習經驗。當我在球場上遭遇職棒投手或是網球選手時,我唯一學到的是,體會到丟臉的感覺,以及我和他們相差太遠。
但高爾夫運動不會發生這種情況。球技普通的人會想和比自己厲害的人一起打球,因為他們知道,光是觀察其他高手打球,就能提升自己的表現,包括揮桿技術、穩定的節奏,以及揮桿前的固定儀式。球技好的人也樂於和球技差的人一起打球,如果你請他們給予忠告,他們會大方分享他們的看法(也就是前饋)。
這也是一個性別平等的社群,每個人的地位完全取決於球技和成績。如果遇到高手,人們不會有傲慢的態度或阻礙的舉動,只有尊敬。
高爾夫運動尊崇英才制和公平,所有的本事全靠自己贏得,不論是大量的練習,充分發揮天分,或是持續不斷的改進。它展現了我們對無悔人生的定義,因為我們所做的選擇、所冒的險和付出的努力,可以直接轉換成我們認為有價值的經驗,不論我們的成績如何。
假如你把上面幾個段落中的「高爾夫」用「LPR會議」取而代之,你就會明白,為何要採用LPR,並以小組方式來進行了。成立一個LPR小組似乎是個令人望之生畏的念頭,因為成員要每週碰面一次,這個計畫很麻煩、很累,風險高於回報。但請你千萬不要因此退卻,相信我,它一點也不可怕。這個每週一次的聚會,能讓你的人生和你的世界發生大逆轉。我知道,因為我是過來人。
(本文出自《放手去活》,長河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