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pexels

你的大腦,有一半時間在神遊!想提高專注力,每天做 2 個健腦操

2022-12-12 整理.撰文 邱詠恩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或許你經常覺得很難集中精神、工作效率不佳,當這些感受發生時,你會懊悔自己為什麼分心,為何總是無法完成待辦事項。但是,根據眾多研究與實驗結果,人腦約有一半的時間在神遊,神經科學家發現,大腦會有這種機制,最初是為了要讓人們避免只專注在同件事上,才能對周遭保持警戒,以及審視當下在做的事是否能發揮最高效能。

也就是説,你會分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不需過於自責。想改善分心、提高專注力,你可以從以下 2 個技巧開始。

1. 練習察覺自己不專心

即便你知道自己無法集中注意力,但你不一定能在分心的當下,就察覺到自己開始神遊。你是否曾問過自己「我現在有多專心?」、「我對自己的專注程度有多少知覺?」想在分心時及時找回注意力,就需要時刻保持自覺,並意識自己的注意力跑去哪。

試著將專注力想像成一把手電筒,並留意手電筒的光束何時偏離工作或目標,接著覺察浮現在腦中的所有想法,可能是思緒、記憶或情緒。把它們想成一條從眼前流過的河流,在它流過時梳理這些想法,再把手電筒重新指向呼吸。這麼做可以讓你在面對干擾時,使大腦產生自覺,發現自己在分心,並藉由專注在呼吸上,使你平靜下來,再重新將注意力拉回手邊的工作。

延伸閱讀:深度工作 vs. 淺薄工作,差在哪?高生產力工作者「梳理」時間的祕訣

2. 為干擾因素貼標籤

當大腦開始神遊,許多令你分心的事物就會出現在大腦中存放暫時、非永久性內容的地方,就像在白板上塗鴉,讓你無法專注在真正要做的事上。想保持好專注力,除了讓大腦產生自覺外,還要學會辨別白板上有哪些事物。

當干擾專注的因素出現,你必須「辨識」它是想法、情緒還是感受。想法可能是煩惱、靈感、突然想起的記憶;情緒可能是沮喪或想做某件事的衝動;感受則是肌肉酸痛、聽見門鈴聲等物理因素。一旦建立起這個模式,就能在白板上設下標籤,也能逐步讓大腦習慣為干擾分類。下次分心時,就能更快地透過標籤發現、辨識干擾,回到當下,找回專注力。

(本文取材自 《顛峰心智》,大塊文化。)

繼續閱讀 工作效率
相關文章

顛峰心智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