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井晶也

業務學,保證拿下訂單的流程

強迫成交賺到業績,卻失掉客戶的心!不咄咄逼人也能促成買賣的聰明話術


銷售的最佳結尾就是在商談的最後,讓客戶說一聲:「這次謝謝你們了,期待今後的合作!」準備簽約是顧問式業務流程的最後一個階段,扮演著臨門一腳的重要角色。此時,必須全方位提供各項支援,以確保客戶心甘情願下單。
1.認清雙方的焦點落差
那麼,實務面該怎麼做才能發揮臨門一腳的功能呢?基本上,必須掌握以下四項重點。
- 從預計的引進時期反推生意成交的時程表。
- 消除客戶的疑問點或不安。
- 配合客戶的條件(如售價、交期或體系等)進行調整或交涉。
- 確定客戶的內部決定。
但再怎麼說準備簽約也是業務流程的一環,因此,對於生意成交的影響力與其他流程不相上下,如果客戶對於前面的流程中,業務員的提案沒有問題的話,那麼最後階段的作用就是雙方條件上的調整。
反過來說,如果在這最後關頭溝通或交涉失敗的話,前面的努力就等於打水漂。有時為了拿下訂單,必須配合客戶的各種交易習慣(如徵信),因此,切忌覺得即將大功告成而掉以輕心。
這就像案子只要結的好就一切搞定的道理一樣, 最後關頭最怕的就是應對進退或社交禮儀方面,給客戶留下不好的印象。 例如礙於公司的壓力,三不五時的詢問進度就是其中之一。當雙方決定合作以後,自然會你來我往的頻繁聯絡,如果只是業務員一廂情願,遲遲得不到客戶的回覆也在所難免。
對於客戶而言,任何採購的下單與否不過是日常工作之一,客戶不放在心上也在所難免,其中的拿捏其實頗有難度。
因此,遇到客戶遲遲沒有回音的狀況也無須心急,不必三天兩頭打電話跟催,而是 要將客戶視為大忙人,從支援對方的觀點確認商談的進度。同時,堅守崗位,直到生意成交為止。
問題是,如何才能不讓客戶反感呢? 我覺得迂迴戰術倒是不錯的選擇。例如, 在最後委婉的詢問:「方便與您確認貴公司的討論結果嗎?不知道電話與電郵那一個比較好?」
事先給客戶打了招呼以後,之後的聯絡也就不討人嫌了。除此之外,如果客戶的公司允許員工使用SNS等社群網路服務的話,不妨申請加入好友; 有時在客戶的貼文點個讚或留言,也能吸引客戶主動聯絡(千真萬確,回報率極高) 。
2.便宜沒有好貨的糾紛
即便是進入提案結果階段,也切忌強買強賣的逼著客戶下單。業務員必須有所認知,訂單應該來自於客戶的心甘情願,而不是說破嘴皮子的說服。兩者的行事作風對於客戶來說,簡直天差地別。
事實上,因為透過說服才拿下的訂單也會有後遺症, 客戶若非心甘情願的下單,心裡難免留下上當或推不掉的陰影,正式合作以後可能成為爭執的導火線 ,將合作關係搞得一團糟。
根據我們公司在業界豐富的經驗來看, 便宜不一定沒有好貨,但是客訴的機率較高 ,其他像是續訂與買斷相比的話,買斷的交易模式更容易產生糾紛。
明明是客戶占了便宜,還有什麼好抱怨的呢?其實無非是低單價的商品,業務員習慣單方面的自說自話,讓客戶當場或迫於壓力而下單。買賣講究的是心甘情願,任誰被趕鴨子上架也會一肚子火。因此,業務員必須將準備簽約定義為「幫助客戶決定下單與否」的業務流程。
另一個常見的糾紛是越級聯絡。業務推廣不如預期,雖然說不上天經地義,但也算是理所當然,心急一點的業務員為了打破僵局,難免將目標鎖定聯絡窗口或專案負責人的頂頭上司。
問題是這種欠缺思量,如同無頭蒼蠅般的亂闖亂撞,簡直是給自己挖坑跳,這種 不顧職場倫理,越級聯絡的不當言行,有時會被客戶列為黑名單 。因此,業務員切忌沉不住氣而因小失大,破壞好不容易和客戶建立起來的關係。
3.失敗為成功之母
拿不下訂單不是作為自我安慰的藉口,反而是反省的契機。幹業務這一行的,誰不想讓每筆生意順利成交?拿不下訂單像是被客戶否定似的,其中的抑鬱沉悶自然不在話下。然而,若能從另一個角度正面思考,卻能讓廠商與業務員跳脫既有窠臼,一鳴驚人。
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這就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重點在於找出理由或原因,研擬相應的解決對策,避免自己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掉單之所以是反敗為勝的關鍵在於 「反省—避免犯下同樣的錯誤」 。例如,透過訪談、電訪或問卷調查等,蒐集在客戶那裡碰壁的理由。
如何應用雖然視情況而定,但前提是在客戶的同意下,調查掉單的原因。對於客戶而言,商談告一段落以後,與廠商的業務聯絡也打下休止符。此時,即便業務員想方設法的,探聽自家商品落選的理由終究得不到任何回應。利用顧問式業務流程中的簡報,探究客戶的下單意願。例如:
感謝您給我一個與貴公司合作的機會。如果此次沒有機會合作或者貴公司有其他選項的話,可不可以請教其中的理由?至少作為我下一次提案的參考或者定期交換市場資訊。
僅憑這麼一句話,便能讓客戶的態度有一百八十度的改變。 懂得探討與蒐集掉單的理由,擬定業務或銷售策略才能有效的操控業務成果,確保生意百無一失的成交 。
(本文出自《業務學,保證拿下訂單的流程》,大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