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覺得上司看你不順眼?掌握 3 個相處眉角,他會更願意信任、放權給你


有時跟主管在相處上發生問題,或個性合不來,實在讓人挫折。但每天的工作任務擺在那裡,如何藉由手頭的工作應對主管,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有沒有什麼簡單的方法,可以讓自己在與主管的互動中不會產生大的偏差呢?這裡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讓我們對主管風格分類,以此來確定我們的應對策略。
這個分類方法是從兩個維度來衡量的, 一是對人的信任,分成放心或不放心;二是對做事的信任,分成放手和不放手。 從這兩個維度,剛好可以把主管分成四類:
1. 既放心又放手的主管(既信任又授權)
這一類主管通常 更注重員工的自主性、自發性,也放心讓員工去嘗試,放手讓員工接受挑戰 。這樣的主管是「教練式」主管,既關注員工個人成長,又重視工作績效,堪稱完美。在這樣的主管手下做事,其實也需要一些膽量和勇氣。因為既然主管選擇了先信任你,那麼做得好,你會得到快速成長;但一旦做不好,這種信任關係就會被打破,主管可能會轉變風格。
該怎麼平衡呢?當然是 及時彙報和溝通 。主管既放心又放手,並非指不管了,而是為了給員工更大的自由發揮空間。你一定要在關鍵節點上及時溝通和彙報,這樣主管才會欣賞你,即使有錯誤,主管也能夠在可控制的範圍內調整。只有這樣,彼此的信任才更牢固。甚至,你可以想辦法讓主管參與其中,從而獲得達到目標所需要的足夠資源。
當然,主管放手授權出去並不是說不再收回來,主管也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授權的範圍與期限。因此,在這樣的主管手下做事, 一定要珍惜主管的信任和給予你的發揮空間,同時透過及時溝通重要節點、同步你的工作時程來控制風險 。
2. 既不放心又不放手的主管(既不信任,又不授權)
主管感覺「手下的人總是不盡如人意」也是正常現象,但員工不給力,也有可能是和主管不授權有關。那些對下屬既不放心又不放手的情況,通常 發生在新晉主管身上。他們由於沒有太多當主管的經驗,所以在交辦下屬工作前,總是擔心下屬做不好,把事情搞砸,最後責任還會落到自己身上 。
萬一下屬辦事不力,還會拖垮公司整體業績,與其一一指導,還不如親自上陣比較快。於是,新晉主管不敢把手頭的工作放心的分派出去。
遇到這樣的主管怎麼辦?有人覺得,既然主管喜歡親力親為,自己也樂得輕鬆。NO!千萬不要做那個「傻樂呵」的員工!記得, 在工作中最好的學習就是直接做,如果主管都不給你學習的機會,你還會因此而高興嗎? 那該怎麼做呢?記住三個要點:
① 讓主管知道你擅長什麼工作。 自己擅長的部分可獨立完成。而主管擅長的,你可以協同主管完成,並及時總結。
② 主動和主管建立定期溝通機制。 如果是一項一週內要完成的任務,雙方可以設定每天一對一溝通任務進度。告訴主管你有沒有碰到困難,需要什麼資源支援,有沒有什麼資訊需要進一步了解等。這樣可以讓主管及時了解專案進度和你的需求,保證專案進展的方向正確和品質可控,讓主管徹底放心。
③如果度過磨合期後,主管依然不放心不放手,那你真的可以 考慮尋找更合適的工作機會了 。
3. 放手但不放心的主管(授權但不信任)
這種情況通常 發生在非專業型主管身上 。例如:主管在專業技術方面不如下屬。這時,他只能依靠專業員工做事,但又對員工的信任度不夠,因此會出現這種現象。從主管的層面也能理解,主管承擔自己部門所有工作的責任,但又不太懂專業技術,所以會造成讓你做事但處處提防的情況。
不管你能力超強,還是每次都勉強完成任務,不管你的選擇是為公司工作,還是為主管工作,你一定要記住一點,就是要讓主管信任你。那麼如何讓主管放心,取得主管的信任呢?
首先 反思自己,主管對你缺乏信任,是自己做得不夠好嗎?是否有過主管信任,自己卻辜負了主管信任的經歷? 有的人會有那種一次做錯、次次懷疑的心理,所以你首先要想想自己是否有「前科」。
如果自己有「前科」,工作的時候就要更加仔細一些,避免類似的錯誤再次出現。讓時間證明,而非急著找主管理論,後者顯然不是明智的作法。
自己如果沒有任何問題,可以嘗試找主管溝通一下。最好是在主管心情比較愉悅的時候去找他交流,如果正碰到主管有什麼不開心的瑣事,就要識時務,不要在這個時候往「槍口」上撞。
如果主管不是只對你一個人這樣,那麼你大可不必耿耿於懷。 有些人生性多疑,不容易相信他人。主管肩負著經營壓力,所以事事秉著懷疑的態度 ,並不為過,畢竟出現任何錯誤,都關係著主管個人和公司的利益。你可以換位思考,如果你是主管,是否也會這樣呢?這樣就更能理解主管的作法了。
而如果是因為你自身能力不夠、做得不好,扯了部門後腿,造成主管不放心、不信任,那你就得千萬小心了。除了 有意識的學習,快速提升自己的業務能力、學會所需的各種技能,還可以了解主管的工作喜好 ,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讓主管節省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證明你是有價值、有利於他的工作的。讓主管放心的最佳辦法,就是遇事及時溝通,及時彙報。
主管不信任你,也許是因為你本身太優秀,這時你需要做的就是獲取主管信任。簡單的說,你要做到讓主管信任你的人品道德,或者讓主管信任你的工作態度。為了讓主管認為你不會威脅他的地位,你甚至可以主動用專業技能為主管做出業績,這樣不但容易獲得信任,還會讓主管越來越依賴你。接著, 你就可以耐心等待適合自己升遷的機會了。
4. 放心但不放手的主管
這種主管和前一種主管相反。主管自身本領高超,甚至是業內專家。 這樣的主管往往希望培養出與自己一樣,擁有精湛專業技術與自我管理能力的員工。 在員工沒有成長起來時,他會事事親力親為,雖然對下屬信任,卻常常要反覆督導監察,有時會捲起袖子自己做,搞得自己很累。
主管可能信任你的工作態度,信任你的人品,但對你的專業能力還不信任。 應對方案也很簡單,增強自己的專業能力。從小事做起,做一個可靠的人 ,畢竟工作能力是你除薪水以外的最大收穫。說到底,所有應對策略都離不開「建立信任」、「提升工作能力」兩方面。
主管的擔心是失控,那麼我們的 管理策略就是「如何打消主管對失控的顧慮」或者「我可以說明什麼,讓主管消除部分顧慮」 。這是下屬應該問自己的問題。歸根究柢,員工自己的「修煉」非常重要。人品和能力,便是修煉的基本功。還有一些小細節,也是建立信任的必備技能。
① 敢於主動示好。 示好並非討好,示好是主動獲得主管的好感。主管比較難主動接近下屬,但主管會觀察員工,考量什麼人可用,什麼人不可用。這就是你展示自己的機會。
② 從接觸的點點滴滴上體現你的人品。 讓自己做得一天比一天好,在主管心中塑造出一個值得信賴的個人品牌。
③ 定期溝通彙報工作 ,口頭和書面的都要有,讓主管隨時看得見自己的工作進度。
另外,除了做好分內的工作,平時留意積累自己對工作的思考和總結,並定期和主管交流。這也是獲得主管對自己能力認可的一個捷徑。
(本文出自《主管使用說明書》,樂金文化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