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辦團隊會議、教育訓練,先別考慮議程怎麼排!場地選對了,達成活動目標事半功倍


你應該找一個能體現聚會目的的場地。當場地可以具體展現想法時,空間能幫助參與者的身心都投入到整個體驗中。
溫柔的巨人搬家公司(Gentle Giant Moving Company)位於波士頓,公司執行長賴瑞.奧圖爾(Larry O'Toole)在募集新血時就利用了這個概念。他會帶著新召募的員工一起在波士頓跑步,最後一段則是要跑上哈佛體育場的階梯。
相較於在辦公室進行新人訓練,選擇這樣的職前訓練場地是向新人們傳達他們加入的是怎樣的一間公司:要在這裡工作,你必須有好的體能,另外也很重要的一點是,你在認真工作的同時,必須能團隊合作,保持愉快的氛圍,就像是在運動一樣。所以也不難想像,這間搬家公司多年來在波士頓最佳企業的票選名單上都榜上有名。
巧妙運用工作場所現有資源,不一定要花大錢租場地
要體現出聚會目的,不代表一定要去非常特別的地方,有時候只要稍微改造一下現有空間就行了。溫蒂.吳恩(Wendy Woon)在紐約的現代藝術博物館(Museum of Modern Art)負責教育部門的運作,她的工作是讓這間舉世聞名的博物館更親民。
這在任何一間博物館都是相當具有挑戰的工作,因為博物館的權力通常都握在館長手裡。有時候,感覺更像是博物館在為館長服務,而不是反過來。讓博物館更貼近大眾的目標,往往與館長的理念互相衝突,因為館長們經常希望博物館的館藏能讓他們在其他博物館甚至整個藝術圈獲得尊敬。
而像是吳恩負責的這類工作就是要不斷平衡這樣的個人期待,在博物館裡他們會針對藝術品如何呈現提出質疑,並確保展品不脫離大眾,能與大眾的生活及經驗有所連結,就算這麼做會與館長持相反意見也在所不惜。吳恩的角色就是要提醒大家,館長覺得神聖的東西其實沒有那麼神聖,博物館應該調整自己,和大眾對話。
而吳恩其中一部分的工作是教研究所課程,對象是那些想要成為博物館教育工作者的學生,授課地點位於博物館裡的一間教室。第一天上課,下午 3 點一到,教室門就打開。教室中央擠著一大堆白色的椅子,全部交疊在一起,像是一座由椅子疊成的高塔。學生看到這個景象後都愣住了,紛紛感到相當困惑。他們看了看彼此,接著又望向吳恩。老師則靜靜地看著他們,什麼也沒有表示。
最後學生們開始彼此交談。慢慢地,學生逐漸變得更有自信,隨著時間進展,彼此間的互動變得更有趣,最後他們把椅子都分開排好。而在他們進行這件事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必須決定要如何在沒有任何指示的情況下排列他們的椅子。我應該把椅子放在哪裡?應該跟別人的椅子距離多近?要排成一排嗎?還是一個圓圈?如果有人不想要配合其他人排列的形狀,該怎麼辦?
我常說,好的聚會不需要花錢或分類細緻的餐刀,就是這個意思。不需要很華麗的場地,吳恩使用的教室非常普通。在這個充滿獨特地點的城市及建築中,她選擇的是相當普通的一個空間。吳恩把椅子散亂地交疊,只是透過這樣簡單的一件事,就讓這個場地體現出她的目的。
她的目的是什麼?她要告訴這些未來的博物館教育工作者,博物館中沒有什麼是神聖的,就算是在現代藝術博物館裡一堆散亂交疊的椅子,也不該被誤認為藝術。
她還教導學生,只有當大家參與其中,才會產生藝術,只有當大眾在其中互動,博物館才會活過來。「我之所以這麼做,是想挑戰傳統上對下的教學方式。社交空間、實體空間和情緒空間的設計都會影響大家與想法、內容、彼此的互動。我想告訴我的學生,你一定要實際『設計』一個互動交流的『空間』,並透過設計邀請大家參與。」她這樣說道。
接下來幾週,吳恩教導學生如何創造這樣的互動,如何達到參與式的博物館體驗,這是她所相信並努力捍衛的理念。就在課程第一天,在零成本卻記憶深刻的衝擊下,她便已經體現了她想表達的所有概念。
適合的場地能啟發參與者,投入聚會目標
我不是溫蒂.吳恩,但在我的工作中,我會試著讓客戶選擇能展現其目標的空間與地點。針對一場幫助大家尋找人生方向的研討會,我選定的地點是法國東南部一間 12 世紀的修道院,地點就坐落在前往聖地牙哥朝聖之路(Camino de Santiago)的途中。針對一間欲討論未來城市的建築事務所,選定的地點是好萊塢山上,可以俯瞰整個洛杉磯。對於一名想要精進技藝的喜劇演員,選定的地點則是諷刺報刊《洋蔥報》(The Onion)著名的寫作室。
我見證過無數次這樣的情況:當一個場地能啟發客戶,讓他們覺得更接近其聚會目的時,我作為會議引導師的工作就會變得更簡單,因為他們已經在朝著目標前進了。
想想你的聚會。針對公司下一次的業務訓練,可以選擇讓每一位員工都各自花一天跟在一名地鐵街頭藝人旁,這些街頭藝人做的其實就是另一種極端版的業務工作,透過這個安排,試圖建立員工的同理心及與這些街頭藝人的連結。下一次大學同學會就辦在墓園裡,以最直接甚至有點地獄哏的方式提醒同學們,對於那些年輕時說過的理想,一切的精髓都在時間。
可惜,我們其實更常見到的是各種無法體現出聚會目的的情況。那些不願意如此做的聚會,有時看來甚至有點滑稽。我曾經為一個提倡保護海洋的組織提供顧問服務,這個組織當時要在鄰近聖地牙哥的某處舉辦團隊會議,讓大家可以暫時離開悶熱的東岸辦公室,好好喘口氣。但當我一看行程表,卻發現行程被塞得滿滿的,於是我問他們何時有機會可以去海邊,「我們有太多事情要做了,沒空去海邊。」主辦人這樣跟我說道。
這個機構的員工正是因為熱愛大海,才願意投注他們的人生在倡導如何保護海洋。花點時間待在海邊或海裡,能幫助已經疲憊不堪的員工們再次充電,並藉此想起他們的核心目的。
(本文出自《這樣聚會,最成功!》,遠流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