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Flickr / @Masaru Kamikura

三度救活 SONY、成功轉虧為盈!平井一夫的管理祕訣:建立「徵求歧見」的團隊

2023-06-28 平井一夫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3 度帶領索尼起死回生、成功轉型!從曾經長期虧損將近 5000 億日圓,到事業版圖從電子業橫跨內容產業、硬軟體產業、AI 科技產業、汽車工業與金融服務等多元領域。眾人不看好的非主流人才平井一夫,如何帶領 SONY 轉虧為盈?他在《SONY 重生》一書分享了自己的管理體悟、經營祕訣:

賈伯斯致力追求優秀產品和服務的信念,也就是我提倡的「感動」,我認為兩者有異曲同工的地方。可是,我們的經營手法和扭轉局勢的方法,有著極大的差異。

延伸閱讀:賈伯斯離開8年,為何蘋果依舊強大、市值還翻了3倍?讀《庫克傳》

我不是有領導者魅力的人,況且我一個人的力量太有限了。索尼要痛改前非、扭轉劣勢,必須打造出值得信賴的經營團隊。這個專業的團隊,每個人都要有不一樣的背景,以及不同的強項來互補不足。如此一來,成功扭轉劣勢的機率才會大幅提升。

這個道理是安德魯.豪斯和傑克.特雷頓告訴我的,安德魯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安迪。他們陪我一起重建索尼電腦娛樂美國分社(SCEA)。安德魯是行銷專家,加入索尼以前曾在仙台教英文,說著一口流利的日文。傑克則是銷售專家。

我本來在音樂界服務,身分也是索尼音樂的員工,根本不懂如何經營電玩事業。他們在那個領域待過,也提供我相當寶貴的經驗。例如怎麼和沃爾瑪、玩具反斗城等大型零售商打交道,這些基本知識全是傑克教我的。

延伸閱讀:裁員萬人、賣掉內部最驕傲的事業版圖!眾人看衰的平井一夫,憑什麼救活 Sony?

當年我轉戰電玩產業,SCEA 幾乎處於分裂狀態,員工還會互相扯後腿。帶領這樣一家企業實在太沉重了,好在有他們幫忙,我才能老實請教自己不懂的問題。這兩個人才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不要不懂裝懂」是我的領導哲學。現在回想起來,要不是我認識了這些不同領域的專業人才,可能也不會有這種思維吧。另一個我很看重的哲學,就是「尋求歧見」。顧名思義,就是者要說出自己有負起全責的決心,用行動證明這一點。否則,大家不會說出「歧見」。

再怎麼優秀的人才,也不可能完全通曉某一個行業的所有門道。即便是某個領域的專家,也可以從其他人的意見中,思考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創舉才對。找出不會逢迎拍馬的專家為自己效力,我認為這是領導者必備的素養。因此,領導者必須建立出一種信賴關係,展現出你有傾聽歧見的雅量。同時,領導者要說出自己有負起全責的決心,用行動證明這一點。否則,大家不會說出「歧見」。

過去索尼在報紙上刊過一則求才廣告,標榜「徵求出頭鳥」。索尼就是靠著吸收各種不同的人才,才成長到如此規模。那是 1969 年刊出的廣告,正好是我在紐約住宅區第一次接觸到「歧見」的時候。所以,我無緣認識當時的索尼,但我猜索尼的求才哲學跟我的觀念是相通的。

我需要敢於提出歧見的人,而且要具備我缺乏的能力。我的經營團隊就需要那種專業的人才,而我心中也確實有中意的人選。那個人就是索尼網路通訊的社長,吉田憲一郎先生。

人才,企業最重要的資產

吉田先生比我大一歲,也比我早一年加入索尼。過去曾在索尼美國分社任職,也有在證券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服務的經驗。出井伸之先生擔任社長時,他還是社長室的室長。

我是先在音樂和電玩產業打滾,才接觸到母公司的業務。吉田先生跟我不一樣,一直都在索尼的核心事業服務。不過,辭去社長室室長的職位後,他在 2000 年自願加入索尼網路通訊(So-net)。那家企業對整個集團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子公司,但吉田先生離開了大家心目中的「主流」業務,而且是自願的。

後來,他在 2005 年當上 So-net 的社長,同一年該公司在東證新興市場上市(之後改在東證一部上市)。換句話說,他自願加入「非主流」的業務,累積深厚的經營實力。更重要的是,他在四十多歲就有這樣的特殊經歷,算是相對較早的。

光看吉田先生的資歷,就知道他是一個跟我截然不同的專家。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我初識吉田先生時,正好兼任 SCE 和網路產品服務集團(NPSG)的副總裁。吉田先生率領的 So-net 公司,對 NPSG 而言是很重要的合作夥伴。

當時 NPSG 的經營團隊會定期聚餐,吉田先生也曾出席。每一次出席,他都會帶簡報供大家參考,主題是「考察索尼之現況」。當然,每一次的考察內容都不一樣,通常他會在乾杯之前簡單介紹內容。

吉田先生的每一份簡報,都精闢地掌握了索尼的現況,提出的對策也相當有說服力。一開始我只覺得這個人很好學,但我很快就明白,吉田先生很不簡單。

有這種感想的也不止我一個,事後我才聽說,上一任社長霍華德也很看重他的才幹,多次拜託他離開 So-net,加入索尼的經營團隊。可是,吉田先生沒有同意。畢竟當時 So-net 成了上市企業,他認為自己有責任管好那家公司吧。

2012 年 4 月,我接下霍華德的社長大位後,決定將 So-net 轉為全資子公司。So-net 是上市企業,索尼直接在市場上收購其股票。由於雙方都是上市企業,在交易完成之前必須謹慎行事,這段期間我也沒法找吉田先生詳談。

不當阿諛奉承的部下

成功轉為全資子公司後,我拜託吉田先生加入索尼的經營團隊。我記得,雙方就這個議題討論過好幾次。

「吉田先生,請你回歸索尼吧。跟我一起共組經營團隊,幫助我重振索尼好嗎?」印象中,我是用這種說法表達自己的誠意。起初,吉田先生說他需要時間考慮一下。就算 So-net 轉為全資子公司,他還是放不下領導者的職責吧。吉田先生責任感很強,我可以理解他的想法。饒是如此,我也非請他來幫忙不可。重振索尼這份大任,絕對少不了他的幫助。

吉田先生說的某一段話,讓我確信他就是我要找的人才。

「我不會當一個阿諛奉承的部下,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沒問題吧?」

「那當然,我也希望你這麼做。」

吉田先生通曉財務知識,又有率領 So-net 的經驗,也深諳經營的門道。他不僅是一個專業人才,也具備我缺乏的能力。而前面那段對話,讓我感受到他是正直敢言的人。我也老實說出自己的感想。

「我會聆聽其他人的意見和歧見,接納跟我不一樣的見解。今後,有很多事情我們必須完成,可能也得做出艱難的決策。不過,有一點我能答應你,我一旦下決心就會貫徹到底,絕不會半途而廢,更不可能退縮。」

我直接對吉田先生表明心跡。我多次詢問吉田先生是否願意回歸索尼,有一次他說,他必須報答索尼的恩情。儘管他離開索尼,建立了 So-net 的霸業,但我看得出來,他對老東家求好心切。

吉田先生一方面拒絕霍華德的邀約,一方面對我們提出索尼的考察和改善方案,實在用心良苦。經過多次對談,我總算得到一位重要的夥伴了。那是 2013 年 12 月的事,我當上索尼社長也一年多了。吉田先生一開始擔任執行副財務長(CFO)和首席戰略官(CSO),很快就轉為財務長。顧名思義,他就是財務負責人,但他不只負責財務,還千方百計助我完成重振大業。

最幸運的是,吉田先生還帶了他的好夥伴十時裕樹來幫忙。十時先生和石井茂先生都是索尼銀行的創業元老,而石井先生本來在山一證券服務。我和他們不太有交集,但在集團內部也聽過他們的好名聲。

十時先生後來加入 So-net,成為吉田先生的左右手,表現十分活躍。這位專家也具備我欠缺的專業和經驗。我聽說他不只是吉田先生的心腹,也敢於表達自己的歧見。換句話說,十時先生也是正直敢言的人。

2018 年,我將社長的重責大任交給吉田先生,十時先生便是他指派的財務長。這樣的人事安排,就如同我過去信任吉田先生,讓他獨攬財務大權一樣,吉田先生也對十時先生抱有同樣的期待。吉田先生器重的人才願意加入團隊,對我來說是天大的幸運。

十時先生擔任資深副總裁(SVP),負責掌管事業戰略、企業發展、企業轉型等業務,等於是重振索尼的參謀。後來還重整移動通訊事業,移動通訊也是索尼的一大隱憂。

主張不同才最好

經營團隊每半個月開一次例行會議,吉田先生會到我的辦公室,報告各項計畫的進度,同時互相交換歧見。現在回過頭來看,老實說我和吉田先生意見分歧的狀況並不多。唯獨有一次,雙方的主張真的南轅北轍,那就是美國電子事業的戰略。

三星堪稱索尼最大的競爭對手,2013 年三星和百思買合作,發展出「店中店」的合作模式。亦即在百思買的店鋪中,特地安排一塊三星的專賣區,商品展示的效果遠勝過其他的廠牌。

索尼該不該效法呢?我認為應該效法,吉田先生持反對意見。光是在百思買的店鋪內設立專賣區,就得耗費不少投資。因為只做一個小專區是沒用的,要真的做出一個店鋪中的店鋪,合乎「店中店」的概念才行。

吉田先生認為,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這麼做有太多不確定的要素。的確,這套方法能賣出多少電視和數位相機,要實際試過才知道。尤其電視事業尚在重整,2013 年也才剛過完,我們還不知道電視事業能否轉虧為盈。

我的主張是比較直覺性的。憑良心講,我認為吉田先生講得有憑有據。先說結論吧,最後我決定採用自己的做法。當年美國的家電零售商規模越來越小,Circuit City、CompUSA、RadioShack 等家電量販店逐一倒閉,西爾斯等百貨業也面臨經營困境。「亞馬遜效應」(Amazon effect)的浪潮,衝擊到美國各大經銷龍頭。

百思買是少數的倖存者,這代表要在美國賣家電,絕對少不了這個夥伴。就算三星已經搶占先機,如果我們不投資「店中店」,百思買會認為索尼不看重他們這個通路。更進一步說,那時候索尼終於做出令人驚豔的產品了。

我以前在音樂界打滾,也深知一個道理,商品才是一家企業的招牌。工程師滿懷驕傲做出來的產品,要有店中店才能展示出最棒的一面。因為我們可以決定產品的展示位置和打光方式。

商品後方的各式線材,更是馬虎不得的重點。有些店鋪展示功夫做得很差,線材不但全都露在外面,甚至還纏在一起亂糟糟的。

設計師辛苦構思的美麗外觀,全給糟蹋了。我們應該示範給消費者看,讓他們知道商品買回家以後,怎麼擺設會更加美觀。店中店可以做到這種細節,既然我們提倡感動的理念,那麼關鍵就是要做到盡善盡美。

對索尼而言,商品等同於登台演出的藝人,必須發光發熱才行。我感謝吉田先生提出歧見,同時說出我決定執行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我保證自己一定會負起全責。

吉田先生最了不起的一點是,雙方交換完意見後,一旦討論出了結果,他就會豪不猶豫地執行到底。彼此的主張不同,才能琢磨出最恰當的答案。找到答案便不該拖延,理應盡快執行。

時刻傾聽歧見

我在管理經營團隊上有幾個大原則。首先,在議事過程中要互相交換歧見,並且要營造出一種能暢所欲言的氣息。要做到這些重要原則,有 3 大重點要時時留意。

第一、領導者要先專心聆聽別人的意見

我參加會議一向寡言,尤其會議剛開始時,我都盡量不說話。起初底下的人都以為,我是不懂電子業務才保持沉默,但我也不在意他們怎麼想。如果真的有我聽不懂的部分,我會老實說出來。

我之所以一開場不說話,主要是領導者搶先發言,其餘的人就不方便表示意見了。當然,有時候領導者不說話,現場會瀰漫一股怪異的寧靜氣氛。不要害怕那股寧靜,先醞釀出暢所欲言的氣氛才是首要之務。因此,領導者有必要保持沉默姿態

第二、要明定討論的期限

我討厭沒有結論的會議,但有些議題只討論一次不夠。遇到這種情況,要在會議上決定一個可執行的期限,讓大家在期限內討論出新進度。

第三、最後領導者要親口說出組織的方向,這也是領導者該盡的義務

方向決定好就不要左右搖擺,並且直截了當告訴大家,你會扛下所有責任。剛開始站上領導地位時,有一點要特別留意,就是親口說出「你會負責」。說穿了,領導者的責任就是決定方向,並對自己 的決定負責。你要讓大家知道,你決定要做的事情不會半途而廢。否則,沒人願意提供歧見。責任是領導者要扛,決定好的事情不要出爾反爾,這種觀念也要灌輸給經營團隊的每一位成員。

有一次開會,好像是在我就任社長之前吧,我對新的經營團隊說道,「拜託各位,千萬不要事後諸葛,如果你們認為我說得不對,可以現在當場指正我。」所以,包含吉田先生、十時先生、今村先生、高木先生在內的經營團隊,都沒有這種亂放馬後炮的毛病。

(本文出自《SONY 重生》,三采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團隊管理
相關文章

SONY重生:非主流x破框架x去單一,首度完整直擊One Sony全球戰略的祕辛

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製圖 / 經理人編輯部

換了位子卻不換「腦袋」,團隊可能更容易解散?專家:新官上任先換 3 種思維

2025-07-18 整理・撰文 吳俊毅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組織內常會有一種模範員工,不僅績效達標、犯錯率低而且使命必達,短短數年就被提拔為團隊領導者,並因此接受公司的重點栽培,學習主管基本能力,如預算編列、會議管理等。

但這種優秀人才在上任後,卻發生績效沒有達標、管理也出現問題,甚至讓團隊面臨崩潰邊緣;為何具有潛力的模範員工,反而成為不適任的領導者?

新官上任遇挫折,是因為換了位子卻「不換腦袋」?

據知名市調機構顧能(Gartner)研究,在首次接棒成為「新官」的領導者中,有高達6 成的工作者會在 2 年內面臨失敗。

波士頓卡羅爾管理學院(Boston College Carroll School of Management)的教授海德.阿貝利(Heide Abelli)認為,這 不代表企業識人不明,而是培訓制度出了問題——提供了管理職的訓練,卻忽略了培養「新官」需要具備領導思維。

延伸閱讀:領導者和管理者,有何不同?領導力之父:有 12 個顯著差異

阿貝利解釋,培訓計畫失敗的原因,在於企業忽視對於這群新官的理解,以及照顧他們的潛在需求。換了位置卻不換腦袋,反而讓過去模範員工的成功,成為擔任領導者的阻力。

這也是許多新手主管陷入撞牆期的關鍵所在:不是技巧不夠,而是沒有一套方法能協助他們轉換視角、練習帶人心法。

為了幫助新官上任順利轉型,《經理人》推出「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線上課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模板,針對從同事變上司後會遇到的自我定位、交辦任務、Z世代溝通等問題,提供系統化的解方與練習策略。

阿貝利建議所有「新官上任」的領導者都應該轉換下列 3 種腦袋:

1 號腦袋:團隊思維

對員工來說,組織是根據個人工作表現來評估績效,因此力求個人表現獲得成功與肯定,已經深植體內成為本能,愈優秀的員工,愈是以「自我」為導向,這正是他們成功的要素之一。

但成為領導者, 心態就必須從自我轉向團隊,焦點也必須從個人成功轉為促進團隊勝利。 如果新上任的領導者持續以自我為導向,將難以讓部屬放心追隨,恐引發團隊缺乏動力、難合作互動等問題,將團隊一步步推向失敗。

反之,若領導者能將腦袋轉換成「團隊思維」,將自己的工作定義成為團隊帶來效益,當部屬看到領導者為了集體的利益而服務時,將被激勵而更加努力,讓組織邁向卓越。

2 號腦袋:解決問題

模範員工十分聰明,會積極避免自身落入問題無法解決的困境,所以多數傾向只接受能夠解決的挑戰,心態上偏向於「迴避問題」。為了保護自己的形象與聲譽,儘管可能喪失機會也會選擇追求穩定性。

作為領導者卻必須挑戰現狀,追求創新並對改變保持開放態度,不能過於避免風險,甚至必須想像新的可能性,不能被面臨的困難或問題所阻礙。

所以,領導者必須換上「解決問題」的腦袋,對於習慣迴避風險的人來說,這的確是一大挑戰,但若沒有進行轉變,他們將難以適應計畫的快速變化。阿貝利建議領導者可以設定更有挑戰性的目標,同時勇於承擔犯錯的風險,才能為組織找到新的方向。

延伸閱讀:千禧世代普遍喜愛「迴避風險」?當心去脈絡化的刻板印象,限制你的選擇

3 號腦袋:靈活適應

模範員工在執行方面十分出色,一直以來都能夠按時將工作完成,也十分重視決策的執行力,所以在擔任領導者時, 容易只專注在如何最快速著手處理,卻忽略掉執行前溝通與改善的空間 ,甚至可能對於部屬的提案產生抵制情緒。

阿貝利提醒領導者,若是過於關注於執行面,會變得抗拒創新與改變,反而讓團隊錯失創新的機會和失去競爭力,甚至忽視客戶的需求,對組織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假如換上「靈活適應」的腦袋、領導者在制定決策時也會樂於接受不同觀點,能夠讓執行更加有靈活性,因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當組織始終保持靈活並緊密合作,就能夠打造強大的跨職能團隊,對於客戶的需求做出靈活與快速的反應。

新官上任3思維
海德.阿貝利認為,新任領導者先轉換成團隊思維、解決問題、靈活適應等 3 種思維。
製圖 / 經理人編輯部

資料來源:CLOHRMorning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