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Vecteezy

「開源」應該怎麼做?多打幾份零工、接單做外送...是讓收入變多的好方法嗎?

2023-09-15 葛捷思(陳昭文)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職場上,撇開投資市場的被動收入之外,大多數人都只有一份的收入來源,如果單純只想靠加薪來提高所得,而且職場工作的內容不是業務單位,那薪資擴張的速度跟幅度其實很慢也非常有限,一年能調整個 3000 到 5000 元 就已經是非常多的級距,但絕大多數的薪資調整都落在 1 至 3000 元之間,這才是我們熟悉的職場環境,而且並不會因為公司的獲利增加,就有機會大幅提升薪水,能期待的,就是年終獎金比預期來的更優渥點。

延伸閱讀:談加薪失敗,可能是搞錯談判重點了!想讓薪水「升級」不可不知的 3 種籌碼

既然職場的薪資成長速度緩慢,那我們經營自己的另一個目的,就是希望可以獲得額外的業外收入,嘗試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讓收入的來源方式能夠更多元,就有更多機會可以突破原本的所得天花板。

試想一下,如果在職場上一個月加薪 3000 元,一年就是 3 萬 6000 元,看起來似乎不錯,但如果以業外接案的水準來對比,可能就只是兩三個月的收入而已。

延伸閱讀:為何加薪沒有你的份?從主管角度看,定期調薪的目的是什麼?

這裡必須強調,並不是鼓勵把工作重心放到業外,卻不顧主業的工作狀態,而是必須將本業維持一定的水準,再靠著業外的實戰經驗,壓縮時間、快速累積增加收入的必要條件與職場能力。

最後再回頭將這些能力,運用在原本的職務上,來取得更好的執行成果,以及競爭更高的職位與薪資條件,這才是業外經營自己的最終目的,不僅提升收入,也提升自己的職場實力。

別用時間換取薪資條件

許多人開源的方式,會選擇多做一份工作,或是近幾年興起的 Uber 或美食外送平台,這些工作內容門檻相對較低,只要你有意願,隨時可以加入並增加額外所得,花多少時間,就能取得對應的收入條件。

但這些工作屬性,通常與自身的專業或原始職務沒有延續性,沒有辦法取得相關的連結,簡單來說,就是用時間去換取金錢。雖然這樣的形式可以在一開始踏入就可以取得收入,但這樣的收入方式會非常有限,而且對於職涯的累積沒有直接的幫助,得到的只是更多的疲勞與倦怠,往後就必須用更多的時間去復原狀態,個人認為比較不划算。

以我自己的條件為例,設計專業的工作背景,大多會接觸到行銷、企劃和文案等專業的工作者,也因為與他們長時間的合作,就容易比其他人能更快速的抓到市場的動向,以及行銷企劃的目的與精神。

當初我在接案或業外合作的屬性上,就設定行銷相關的方向去承接,擺脫完全純設計的工作內容,並在過程中去複製行銷企劃、文案、投放廣告的能力,學習他們所擁有的技能。

也因為過去多少都有接觸,學習的效率與成果就會非常快速的上手,因此在往業外發展的路上,就會比較順遂,畢竟不是從 0 開始,會讓自己減少許多挫折感。未來,我將這些工作經驗,移植複製到原本的設計工作後,就會讓自己比其他的同業人員來的更有競爭力,也就成了現在的我。

「會設計的品牌行銷」、「會操作廣告的設計」或「懂管理的行銷企劃」,這些都是合作夥伴曾經給我的評語,簡單的一句話,卻能完整表達專業領域,以及職場的寬廣度。

善用原始的專業背景,去延伸產業內的相關技能,是最有效提升自己的方式,最起碼缺少的資源都能唾手可得,不懂的,抓旁邊的同事來問馬上就有答案。

用專業延伸,創造收入的延續性

不管你在哪個產業、哪種職位,只要擁有相對的專業度,所發表的貼文與作品,都能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提供專業的知識分享,就可以在文字創作平台發表限定文章獲得分潤,或是選擇透過影音自媒體經營開啟營利,也可以使用接案平台取得案源,這些都是已存在的固有商業模式,只要你帶著熱情加入,都可以取得一定的回報。

若你有更大的野心,也有一定的資金預算,可以考慮直接建立品牌,販售專業知識與品牌商品,這是最快的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做生意不可能沒有任何虧損的風險,將來要考驗的反倒是商業模式的轉換,以及廣告行銷操作的技能。

但操作品牌販售商品,需要穩定的銷售數字去維持營運成本,而品牌企劃是一個很有趣的工作,不一定要相似的產品才能合作銷售,只要會說故事、創造場景,都能帶來不一樣的效果。這跟經營個人形象又是不同的內容,個人賣的是專業與知識內容,品牌的產品銷售重視的是商業模式和行銷企劃的能力,雖然兩者的關係看起來相似,但主要的核心項目其實並不相同。

延續性,是個人成長與增加收入的關鍵,當擁有一項技能,通常沒辦法發揮太大的功效,但多了幾項額外的專業就會讓自己有亮點。

就如同第一章提到的,物流人員擁有專業的外語能力,就有機會往外商與關務的工作發展;如果懂得分析出貨的相對關係,就能知悉採購的資源與優勢;如果了解企業的成本結構,未來就有獨立創業的機會。

每一個職位上都有不一樣的商業機密,就看自己能否把握住機會去學習,延續性能替自己帶來複利的成果,找到機會,替自己突破薪資的上限值。

(本文出自《沒名片,你就是招牌》,采實文化)

繼續閱讀 財務管理
相關文章

沒名片,你就是招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