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俺

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決定成為簡單的人

下班後購物、喝酒紓壓,為何還是好累?離職後「什麼都不做」的日子教我的事


我內心深處希望過著盡可能減少與別人頻繁接觸的生活,卻選擇了與外國人密切往來的職業。去國外旅行,跟與外國人共事是兩回事。
我明明連用母語溝通談判都不擅長了,卻得靠著即使努力學習也算不上流利的外語,與外國人做生意。這件事真的讓我痛苦萬分。此外,業務部的工作氣氛也與我的個性牴觸,完全沒有磨合的可能。
儘管如此,我還是拚命過五關斬六將,在面試中脫穎而出,進入優質的白色大企業。好不容易得以在體恤員工的職場環境上班,即使察覺到自己痛苦不堪,也不敢輕易離職。而且我上大學時,借了兩百五十萬日圓的學貸,為了清償這筆債務,我幾乎動彈不得。不瞞各位,那時候我差點就要崩潰了。
當時我透過買衣服來宣洩壓力,常常和朋友聚會喝酒,才能逼自己每天出門上班。遺憾的是,再怎麼飲酒作樂都無法讓我真正放鬆下來,我甚至連深呼吸都做不到。
「我不可能一輩子做現在的工作, 可是我又沒有勇氣辭職……」 這樣的煩惱在我內心糾葛了好幾年。我逐漸察覺自己快要到達極限,終於下定決心尋找其他工作,就算薪水較低也沒關係。
話說回來,當時我根本沒有多餘的心力面試好幾家公司。但很幸運地,我只面試一家公司就錄取,於是我立刻逃離現況,轉換跑道。
那一年我二十七歲,正值我出社會的第四年。
人生很可能因為一次機運而改變。我離開第一家公司時剛好有一個月的特休假,這一個月的假期完全改變了我的人生。
暫時離開職場後,才察覺到自己真正嚮往的生存方式
我一直以為要到退休才能享受一個月的長假,好不容易可以享受假期,剛開始打算出國旅行,但一想到一個月後就要進入新公司,根本無法拋下一切盡情享樂。
最後我決定「既然如此,乾脆什麼也不做,悠閒過日子好了」。
睡前不設鬧鐘,早上睡到自然醒。悠閒準備早餐, 吃完早餐後讀書,讀膩了就去散步,順便到超市買食材。中午只做自己想吃的料理,吃完午餐後睡個午覺。傍晚在家附近散步,或在家裡做些簡單的重訓。傍晚六點前吃晚餐,繼續讀書讀到瞌睡蟲上身,晚上九點夢周公。
看在旁人眼裡,這樣的日子簡單又無聊,但我真的過得很開心,真的。這是我出社會之後,第一次覺得自己能夠好好呼吸。
我突然警覺到:「不對!過去的我到底在追求什麼?」像是被雷打到一樣瞬間清醒。我真心想追求的並不是賺很多錢,也不是在大企業上班,更不是讓周遭的人稱讚羨慕。當然,我也不想過奢華的生活。
我想要的只是「這輩子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如此而已。
擺脫痛苦生活的關鍵字是「選項」
現在的我早已辭去讓我痛苦不堪的上班族工作,低調地經營自己的事業。
我的生活並不富裕,賺的錢也不多。儘管如此,我每天都很快樂。我的妻子天天陪伴著我,我們總是因為小事感到開心,一起歡笑。
我在二十七歲時察覺到自己由衷想要的生存方式,直到三十歲才真正活出自己的人生。這三年來我只做一件事。
那就是「以一點錢努力過得開心」。
花錢可以讓人生變得更豐富。這個世界上有許多美好體驗只能用錢買到,這一點並沒有錯。
另一方面,想要維持揮金如土的生活,就必須賺更多錢才行,這一點真的很痛苦。不僅如此,這也形成了一道「看不見的枷鎖」,將人困在不想做的工作中。「只能緊緊抓住不想做的事,沒有其他選項的狀態」,正是人活得痛苦不堪的真正原因。
簡單來說,擺脫痛苦生活的關鍵字是「選項」。
生活費愈少,生活過得愈簡單,你可以選擇的工作與工作型態就會變多。這才是讓你活出自我的基礎。正因如此,我努力學習如何以最少的錢活得「開心自在」。
只不過,不花錢的生活也有極限。唯有努力學習開心生活,才能破除世俗和自己內心的常識詛咒,思考最適合自己的生活型態。
以下三大要素是達成這一點的重要關鍵:
- 1.磨練生活自給的技能
- 2.不靠自己不喜歡的工作賺錢
- 3.存錢
這三大要素真的很重要。
(本文出自《成不了大人物的我們,決定成為簡單的人》,晴好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