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工作生活平衡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_2183226477 .jpg

為何4點就能下班?丹麥人的「不勉強」主義,工作高效又身心平衡

2024-08-19 針貝有佳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在澳洲時,我去新聞台打工是穿西裝、打領帶。但丹麥人工作全都是休閒打扮,這一點真的讓我很驚訝。

丹麥人基本上不做不必要的自我勉強。他們相當務實,說到工作,只要把該做的事情做好,風格、形式都不重要。

在丹麥,你會見到很多戴耳環或身上有刺青的幼兒園老師或教師。男性穿著白襯衫、牛仔褲的體面「商務人士」。

在這裡幾乎看不到打領帶的男性。偶爾見到穿西裝打領帶的男性,大家還會忍不住回頭看,想著:「今天是什麼紀念日嗎?」

在丹麥生活很輕鬆。就算你看起來像穿著睡衣,也不會有人說什麼,更不會有人側目。大家都穿著自己覺得舒服的服裝在工作,即便如此,事情還是能順利運作。這倒不如這樣解釋,正因為丹麥人不用花時間在意多餘的事情,更能保持好能量,專注於工作。

延伸閱讀:北歐的顛覆炫耀學:還在追求名牌包、名車?瑞典人更重視誰活得「正確」

我看著丹麥人,發現衣著亮麗、整齊、體面並非工作的本質。正確來說,就算工作多少需要形式、手續、規則,也不應該被與工作本質無關的形式、手續、規則所束縛。

工作的目的是做出成果,而不是遵循形式、手續、規則。每個人都以自己覺得舒適的風格來工作就好。

省去多餘的形式、手續、規則,簡單地朝目標前進就好。

有休閒的工作文化,就不必做多餘思考,可以專注在原本的「工作」上。

丹麥人這樣想:比起形式、手續、規則,專注於產出工作成果吧

「休假」才能維持熱情

丹麥的文化就是「不勉強的文化」。不對員工的身體和心理造成負擔,讓員工能夠以各自舒適的方式完成工作。接受我採訪的人異口同聲地表示:

員工如果健康、有活力,就能以最佳狀態投入工作,進而提高生產力。相反地,當員工感覺疲憊,工作動力無法提升,就更不可能提高生產力。

「努力」、「毅力」、「忍耐」是日本人經常會說的詞彙,但你絕對不會從丹麥人口中聽到。

為了對工作保持熱情,更應該重視「休息」,我覺得保持好能量非常重要。

正因為有好好「休息」,才能在勝負之間,全力投注心力。

建築師蘇連總是在比稿前拚命工作。總是在勝負的關鍵時刻燃燒熱情,一心只想在比稿時勝出,就連平日晚上及週末都投入工作。然而,比稿結束之後就會徹底休息,拿回自己的時間。

在丹麥社會,加班後好好休息是一般常識。

因此,不需要跟上司或公司交涉加班之後的休息。對於公司來說,員工歷經長時間加班,會覺得之後減少工作時數,好好休假是理所當然。

努力工作之後必須拿回自己的時間,對蘇連來說非常重要。

如果必須集中精神連續工作好幾週的話,那麼就應該有意識地休息。蘇連這麼說:

就算對專案計畫再有熱情,如果連續幾週不分週末、夜晚投入工作的話,就無法持續保持同樣程度的熱情。我的話會適時休息,這樣才能保持動力直到最後。

覺得有點勉強就喘口氣,覺得有點累就稍微休息。

「休息」是為了不讓勉強及疲勞累積,這樣做反而能讓能量延續,保持熱情完成工作。

短暫加油,但不勉強自己一直加油。努力一時,但不勉強自己永遠努力。堅持一下,但不勉強自己持續堅持。短暫忍耐,但不勉強自己一直忍耐。

覺得有些勉強,最好就休息。為了發揮最好的表現,為了保持高度生產力,必須有意識地經常「休息」。

在一天、一週、一個月、一年之中,大家會花多少時間「休息」呢?順便一提,所謂「休息」指的不是上床睡覺,而是好好享受你感到快樂的私人時光。

像是邀請家人、親戚、好友到家裡玩、自己烤麵包、做DIY、閱讀,又或者是散步或運動等,什麼都好。

當感覺能量下降,即便再忙,也要找時間讓自己的心靈跟身體維持喜悅。

(本文出自《丹麥式幸福工作法》,商業周刊出版)

繼續閱讀 工作生活平衡
相關文章

丹麥式幸福工作法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