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郵件副本=浪費彼此的時間!丹麥人高效率的祕密:不做「雙重核對」


前面提到海外企業跟日本合作時,最受不了的就是確認程序工作太多。對丹麥人而言,最沒有意義的工作就是「雙重核對」(double check)。
基本上,在丹麥完全不做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上司不僅不需要仔細確認下屬的工作進度,甚至將此當成「禁忌」。
為了避免錯誤發生,為了以防萬一,多人重複檢查的流程在日本很常見,一點也不稀奇。確實,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出錯,日本品牌也因此深獲信賴。
然而,複數員工做同樣的工作所花費的時間,無論對每一位員工或組織整體的成本面向來說,實在太高。
在丹麥,不幫下屬或同事做「雙重核對」。因為大家覺得,與其把時間花在重複確認,倒不如讓每位員工負起全責做到最好,還比較有效率。
當然,隨工作不同,有時一個疏忽就可能導致致命性的錯誤,還是做雙重核對比較保險。但是,如果付出的時間成本比獲得成果還多,可以試著思考自己是否正在做「無用的雙重核對」。
光是捨棄耗時的雙重核對,可運用的時間便會大幅增加。而且,只要想到負責的人只有自己,工作時就會更有責任感,也會對自己的工作感到驕傲。如此一來,工作幹勁自然湧現,減少失誤發生的可能性也會提高。
盡量少寄電子郵件副本
在職場上也要注意跟大家共享資訊時,寄送的電子郵件副本(carbon copy, CC)。因為若在郵件裡加入不需要的副本,也會妨礙對方的「時間價值」。
一旦在郵件裡加入副本,被寄送的人就必須花時間看這封信,其實這就像複數人員重複做「雙重核對」。或許你沒有注意到,加入電子郵件副本,正在剝奪彼此的時間。
將對方的電子信箱加入副本時,請先思考「為什麼要副本給對方」。即使想讓對方掌握進度,你逐一加入副本的同事全都真的需要知道此信件的內容嗎?定期做「副本的斷捨離」或許還不錯。
若將對方加入副本,可以省去個別確認的細節,聯結彼此的時間價值的話,就有意義。若非如此,那麼刪除無用的副本,才是對得起雙方的時間價值。
確保集中回覆郵件的時間
工作的生產力,取決於是否將手上的時間做最大程度的運用。
「TAKE BACK TIME」的培尼雷表示,打造一個能專注工作的環境,讓自己可以完成今天應該達到的目標很重要。
因此,他建議制訂處理電子郵件的規則。
有些人會一直回覆郵件,但那只是浪費時間跟精力。 頻繁確認郵件,意味著經常切換工作主題,反而導致生產力巨幅下降。
也因此培尼雷認為,應該將「處理郵件」視為一項工作主題,並決定需要花多久的時間處理。
例如,一天中設定多次三十分鐘專門來「處理郵件」,在這些時間內集中回覆。如果是需要花費較多時間處理的郵件,就設定另一個新工作項目叫做「寫信給○○」,並決定所需時間。這麼一來,「郵件處理」以外的時間就不用在意郵件,可以集中精神處理其他必須完成的工作。
只要頻繁確認郵件,新工作項目就會不停跳入腦中,反而無法集中注意力。
此外,立刻回覆郵件的話,對方也會很快再回信,結果一來一往停不下來。這麼一來,你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處理郵件上,就沒辦法推進應該完成的工作進度。
你是否也是如此呢?至少我就是這樣。為什麼過去的我工作這麼沒效率?為什麼工作怎麼做都做不完?現在的我似乎知道原因所在了。
而且不只處理電子郵件,相信大家都能明白,使用社群媒體也是同理可證。
不勉強自己,也不勉強別人
只要知道自己跟對方都必須在下午四點下班回家,自然而然就會想在工作時注意時間,避免造成彼此負擔。
你就會在腦中考慮,真的需要花這些時間做某件事、某個工作項目嗎?而且,也會變得開始考慮對方的時間。
例如,拜託下屬影印會議資料時,就會冒出這些問題:「真的需要讓對方付出這些時間成本嗎?」、「我真的需要這些資料嗎?」
漸漸地,你開始懂得不勉強自己,也無需勉強別人。
為了讓自己跟對方都能確保私人時間,工作的關鍵就變成是,如何在有限時間內,達到最大效率。
只要這樣想,就會發現根本沒時間做無效工作,同時,也會發現對方也無暇陪自己做這些無用之事。
為了可以跟重要的人悠閒共享私人時光,就不該被瑣事綁住時間。為了彼此的「時間價值」,就不要勉強自己,也別勉強別人吧。
(本文出自《丹麥式幸福工作法》,商業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