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創新創業
feature picture
Liv Cycling Taiwan

巨大董座杜綉珍退休|回顧創業歷程: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是誰,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2025-01-02 林靜宜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自行車大廠巨大(Giant)集團啟動第 3 任接班,董事長杜綉珍 12 月 27 日宣布退休,由執行長劉湧昌擔任新董座,執行長則由現任品牌長劉素娟接任,人事案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杜绣珍被視為「女性自行車教母」,創立女性自行車品牌 Liv。《勇敢與真實》一書記錄了她的創業故事與人生歷程:

2007 年秋天,杜綉珍接手巨大的女性自行車項目,在她首騎初體驗後。那年 5 月,劉金標受電影《練習曲》啟發,萌生環台夢想,73 歲時完成首次自行車環台。

杜綉珍因公出差,僅陪同他從台南騎到高雄,儘管,從中學畢業後就沒有騎過自行車了,她還是穿著男生版最小號車衣,騎著最小尺寸的鋁製平把城市車,途中還因摔車掛彩,當時因為不會變速,單速騎到高雄,騎完全身酸痛(尤其是屁股),忍不住嘀咕:「怎麼這麼難騎?」

不舒服的騎行感受,成為杜綉珍創辦品牌的初心。

杜綉珍:我並非唯一遇到同樣問題的女性

當時,巨大集團年產 300 萬輛自行車,為什麼沒有為女性設計的自行車?為什麼沒有既好看又合身的車衣和車褲?時尚的她無法接受毫無美感的穿搭,「當我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自行車與人身商品時,我就知道自己不會是唯一一個遇到這個問題的女性。」

延伸閱讀:捷安特Liv 如何在女性市場逆勢成長? 3階段找出獨特的品牌催化劑

所以,她創立了 Liv,這個世界上第一個專為女性打造的自行車品牌,起心動念是想讓自行車運動在全世界都能對女性保持友善、關懷。

事實上,當年的全球市場,不僅是巨大,其他國家也沒有女性專屬自行車品牌。這是為什麼?

自行車沒有女性品牌的 2 個原因

原因有二,一是自行車是以男性為主導的產業,無法真正理解女性生理結構與男性在騎乘自行車上的差異表現,因而把女性車款視作男車版的小尺寸產品;二是普遍認為女生不會像男生,勇於挑戰長程公路、山路與越野的騎乘路線,因而各大品牌推出的女性自行車都以通勤車為主。

杜綉珍不做則已,要做就全心全意。她把創立品牌視作內部創業,「因為不曉得是否做的起來,我們只能克勤克儉,慢慢成長,時機成熟,再獨立出去。」

首先,為品牌命名,「女生要有自己的名字。」杜綉珍堅持,針對女性消費者,品牌想具吸引力,名字就很重要。 內部團隊與外部顧問齊力為全球首創女性自行車專屬品牌發想出「Liv」這個名字。 剛開始,品牌以「Liv/giant」問世。

「那時若沒加上 Giant,沒人要跟你買,我們需要母雞帶小雞。」杜綉珍很清楚,即使消費者初期不熟悉 Liv,也會因為 Giant 信任 Liv 品質。

從那時開始,集團召集研發長張盛昌協助,組建女性設計工程師,從創始人、企劃、工程師和行銷團隊,由研發、設計、製造到行銷的創新流程,皆為女性所主導,就是為了能夠真正進入女性使用者角度,確保每輛自行車完全符合「女性專屬」理念,開發真正對的產品。

杜綉珍從不會因為自己沒做過,或因非科班而打退堂鼓,她相信學習與紀律練習會帶來果實。 就像騎自行車帶來的貼地飛翔之感,加速達到一定程度,雙輪便能產生前行慣性動能。 騎士只需適時踩踏來保持動力,便能維持平衡與速度,持續向前。

延伸閱讀:巨大集團執行長羅祥安:如果台灣人都不騎車,外國人為什麼要買捷安特的品牌?

做了 Liv,她說自己更多的學習來自真實的消費者世界,「我會想知道女性喜歡什麼、想什麼、需要什麼。」

品牌就像人,需要內外兼修。「要做一個品牌,你要很真實,我的個性也是如此,」杜綉珍說,真實的自我是所有行為的源頭,「我們每個人都要知道自己是誰,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本文摘自《勇敢與真實》,天下雜誌出版)

繼續閱讀 創業
相關文章

勇敢與真實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