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終身學習
feature picture
GatesNotes

「因為軟體只需要腦力跟時間」,比爾.蓋茲於自傳《原始碼》揭創辦微軟契機

2025-02-20 撰文 麻愷晅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我正在思考!你難道都不會思考嗎?」這是比爾.蓋茲(Bill Gates)因為母親嘮叨而罵出來的一句話。

說這話的蓋茲,不過小學五年級,顯得有些早熟又叛逆,但他確實常常待在自己的房間,讀書或是坐著思考像是「聲音是什麼」的問題,並透過閱讀、蒐集並整合資訊,去解開這些謎題。

蓋茲熱衷於思考,或許與他小時候常與外祖母加米(Gami)打牌有關。他的外祖母牌技高超,卻從未傳授策略或戰術,只是不斷地跟他打牌,並鼓勵他「聰明思考」,讓蓋茲知道無論某件事看起來多複雜、神秘,通常都可以想明白,而且只要訓練自己的大腦,就能增加獲勝的機會。

這些往事,皆來自蓋茲親筆撰寫的回憶錄《原始碼》。他在自己的部落格「蓋茲筆記」(Gates Notes)表示,自己邁入 70 歲,過去幾十年來雖然時常出現在公眾視野,但很少講述自己的故事或是透露個人生活細節。後來目睹父親因阿茲海默症逐漸衰弱、辭世,因此決定把自己的回憶記錄下來,最終完成了這本書。

在書中,蓋茲寫下從童年、上小學、中學,到錄取哈佛,以及投入微軟創業的故事。

延伸閱讀:辭去微軟董座、全心投入慈善事業,比爾蓋茲的「下半場」格言:人生不是一齣獨幕劇

愛上寫程式,因為電腦會「強迫我動腦」

蓋茲進入湖濱學校後,第一次接觸到電腦,體驗何謂寫程式,當時,他輸入指令,告訴電腦印出 2 個數字相加的結果,就此愛上編寫程式,「簡潔優雅的 4 行程式,正好符合我追求的秩序感」。

後來,蓋茲寫了自己的第一個電腦程式,是一個井字遊戲。雖然過程中犯了許多錯誤,但他享受在失敗中不斷嘗試。蓋茲表示自己很喜歡電腦強迫他動腦,因為電腦不允許他的思考有任何疏漏,必須從頭到尾邏輯一致,注意細節,程式才能順利運作。

為了挑戰自己,蓋茲更決定為學校電腦撰寫某個版本的 BASIC 程式。同一年,他與友人赴奧林匹克山區挑戰長達約 80 公里的健行,由於出發前還忙著寫程式,當健行途中又冷、全身難受時,他竟躲到自己的思緒裡,「我的腦中開始浮現電腦程式」。

他邊走路邊在腦海中撰寫程式,並試著想像電腦會如何執行指令。蓋茲表示,那次的健行,給予他時間寫出程式,「那是我寫過最棒的程式」。雖然後來無法在學校完成他的 BASIC 程式語言專案,但蓋茲寫下的程式、公式求值器已經烙印在他的腦海裡。

延伸閱讀:成功人士一天睡多久?比爾蓋茲也曾信奉「少睡覺」,後來卻因一件事改觀

認為寫軟體只需要「腦力和時間」,創業方向底定

湖濱學校開啟蓋茲通往程式的學習大門,也讓他結識了未來跟他一起創立微軟的保羅.艾倫(Paul Allen)。蓋茲表示,他們的工作模式正好互補,而且性格迥異,反而能推動他們進步,也讓彼此變得更好,進入哈佛大學時,便計畫與艾倫一同創辦公司。

但該朝什麼方向創業?蓋茲表示,艾倫對硬體特別感興趣,會閱讀大量雜誌,了解實驗室和電腦公司在技術上取得的新進展,也常說服他投入電腦硬體。但蓋茲認為風險太大,也無法跟 IBM 這樣的大型企業競爭。此外,他亦覺得軟體不需要電線、工廠,寫軟體只需要腦力和時間,是他們的獨特之處,也是優勢所在,甚至可以成為領先者。

寫出史上第一個為個人電腦開發的程式,也確立了蓋茲的人生之路

當新創公司 MITS 推出首款個人電腦「Altair 8800」後,他們便主動聯絡對方,爭取幫微型電腦開發程式語言。但因為沒辦法拿到這台電腦,團隊只能使用模擬器編寫軟體,蓋茲喚醒了當時健行的記憶,專注編寫程式,艾倫負責調整模擬器,他們也幸運遇見熟悉浮點數學的大一新生,處理各式數學計算的程式,解決劣勢。最後,他們順利讓微型電腦執行 2 加 2 等於 4 的指令,這也是史上第一台個人電腦開發的軟體程式。與 MITS 達成合夥關係,也為蓋茲和艾倫後續創立微軟鋪路。

蓋茲表示,除了睡覺、寫程式,他常做的,就是思考下一步該做什麼,例如要招募那些人、談成那些交易、要找哪些新客戶。後來,為了成為領先業界的個人電腦軟體公司,蓋茲離開哈佛,並從 MITS 手中拿回原始碼的所有權,寫信拓展業務,順利收到 5、6 家客戶的款項。

1977 年底時,學校、辦公室和住家購置的個人電腦,每一台都安裝微軟開發、客製化的 BASIC 版本,他們不再需要依賴 MITS,也將微軟總部遷至西雅圖。蓋茲表示,從那時開始,微軟就成為他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的人生之路,就此底定」。

《原始碼:成為比爾.蓋茲》
作者:比爾.蓋茲(Bill Gates)是微軟共同創辦人,31 歲成為當時最年輕的全球首富。除了商業上的卓越成就,蓋茲成立全球最大的私人慈善基金會,投身慈善事業,致力於解決氣候變遷、全球健康等挑戰。著有《如何避免氣候災難》、《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前者談的是淨零轉型,後者則針對預防傳染病和強化公共衛系統提出見解。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25.02.05
ISBN:9786267468685

延伸閱讀|比爾.蓋茲熱衷於理解世界、提出解方

《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
書介:比爾.蓋茲在本書中探討面臨傳染病威脅的解方。聚焦於新冠疫情的啟示,並從疫苗研發、藥物治療到數位轉型等方面,分析大眾可以如何因應未來可能出現的流行疾病。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時間:2022.06.29

《如何避免氣候災難》
書介:比爾.蓋茲的基金會致力於解決氣候變遷的問題。他在本書中深入淺出說明為什麼需要實現淨零碳排放,並提出一套具體可行計畫,包含政府的政策、企業的行為,以及個人可以採取的行動。

出版社:天下雜誌出版
出版時間:2023.03.01

《失控的焦慮世代》
書介:作者為紐約大學社會心理學家喬納森.海特(Jonathan Haidt)。本書探討智慧型手機和社群媒體對年輕一代心理健康的影響,被蓋茲納入 2024 年冬季書單。蓋茲表示,閱讀此書讓他思考,若自己在科技中長大,是否還會成功。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時間:2024.11.29

核稿編輯:張玉琦

繼續閱讀 微軟
相關文章

原始碼:成為比爾.蓋茲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