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成功習慣
feature picture
Juan Rumimpunu_Unsplash

忙於瑣事會讓大腦的「頻寬不足」!避開 3 件事,才不會徒增疲憊感、拖累產能

2025-09-30 作家 李筱懿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經濟學上有個叫做「匱乏」(scarcity)的概念,可以理解為:你缺少的東西會俘獲你的大腦,占據你的心智能量,導致認知頻寬變窄。 這裡的「頻寬」,簡單來說是指「精力」。

有一類人的「頻寬」很容易被瑣事占滿,很難騰出多餘的精力創造收益;另外一類人,則有足夠的「頻寬」能建立核心價值。

1. 瑣事做太多,不會為你加分

幾年前我們公司招募的新進員工裡,有兩個女孩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曉文,一個是思琦。

曉文性格活潑,善於社交,入職第一天就能把相關部門人員的名字記住。半個月不到,她開始負責訂購下午茶,每天下午兩三點,就開始統計大家要喝什麼奶茶、吃什麼點心。一個月之後,公司週末的聚會也變多了,密室逃脫、狼人殺、郊外野餐,豐富多樣,全是曉文負責籌備。

延伸閱讀:常被笑「金魚腦」的你,別太絕望!掌握大腦 3 種特性,再多的訊息量也能記住

有這樣一個處處為大家著想的人,同事們當然都樂得輕鬆,暱稱她「小福委」,也漸漸習慣有什麼困難都去找曉文幫忙。

下雨天沒帶傘,曉文一定能幫你借到;寫稿件缺少素材,曉文會立刻放下手上的工作幫你一起找;同事失戀,曉文盡心盡力地安慰;同事結婚,曉文也幫忙籌備。

甚至,有位外地同事要回老家,養的小狗沒人照顧,曉文也自告奮勇把小狗接到自己家。結果,因為對狗毛過敏,她全身長滿疹子,不得已只好請假在家休息三天,銷假來上班的時候,臉上的疹子還沒完全消退。

我看著揪心,問她:「妳知道自己對狗毛過敏嗎?」
曉文說:「知道,但沒想到這麼嚴重,可是如果我不把狗接過來,狗狗不就沒人顧了嗎?」

總愛為別人操心的曉文,其實很少為自己著想。進公司半年,業務一直不慍不火,有時候還因為被別人的事情耽誤,自己的工作也會出錯。

和曉文相比,思琦剛進公司時顯得較默默無聞。她不愛湊熱鬧,午休時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她很少參與。同事週末聚會,她也不太去。有一次,我帶她一起做專案,她說:「我們的用戶都是 30 歲以上的『姊姊』客群,這點很明確。不過我發現到,她們喜歡新的變化和新觀點,我們可以多嘗試不同的內容方向,拓寬使用者的接受度。」

我很驚喜,因為那段時間我剛好也在思考創作內容的轉型。

「妳有什麼想法?能不能再多說一點呢?」我問她。

思琦很慎重地說:「我現在還沒有很明確的資料,給我一週時間吧,做完市場調查,再把構想整理給您看。」

半個月後,思琦提出一份詳盡的市場調查報告,涵蓋了目前市場的現況分析、各大媒體平臺的優劣勢、我們的現狀及可能的機會。儘管有不少較為生疏的地方,但她對於用戶的整體認知,既具備宏觀思維也有實際操作的細緻度。因此,探索業務新方向的專案,我交給思琦來主導。

一年之後,思琦的業務能力相較於剛進公司時,有了飛躍式的進步,甚至超車不少資深員工。

2. 時間陷阱會引發大腦頻寬不足

之所以分享這兩個女孩的故事,是因為她們分別代表了職場上的兩類人─原本的天賦和專業能力差不多,但是由於一些細微習慣的不同,時間愈久,差距愈拉愈大。

職場上有一類像思琦一樣的人,他們注意力集中、目標明確,只要腦子裡有想法就一定要做成。所以,他們不會太關注工作之外的枝微末節,比如:要不要和大家一起點下午茶、週末要不要參加聚會、同事的感情狀態等等。他們並不是排斥與人交往,而是有意地避開一些無效社交,從而掌控自己的時間,把精力投入在能夠提升個人價值的事情上。

還有一類像曉文那樣的人,他們關注的重點容易分散,對周圍環境的變化和周圍人的狀態很敏感,一點兒風吹草動就會觸發他們的情緒。

大家都在點下午茶,我也得加入,不然會不合群。」
「大家都在聊一部新劇,我也得熬夜看看,不然就沒有話題了。」
「別人有事,我一定得幫忙,這樣才能維持同事關係。」

抱持著這樣的心態,他們陷入了「湊熱鬧、隨大流、為別人操心」等一個又一個時間陷阱裡。雖然看上去只是一些小事,但日積月累,無形中耗費許多原本可以用來提升個人價值的有效時間。更重要的是,這些時間陷阱會引發我們大腦的頻寬不足,影響工作狀態與效率,進一步影響到職涯發展。
我們從處理日常的事情到思考問題都需要「頻寬」,它是我們的計算能力、關注能力、決策能力、執行能力和抵制誘惑能力的統稱。

你可以把大腦想像成一條高速公路,這條路有一定的寬度,並行的車輛數量是有限的。換句話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同時能夠關注的事情數量是有限的,這就是頻寬。

如果事事都關注,就會加重頻寬負擔,造成擁塞,導致我們沒有充足的精力和時間去處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 這也是有時候我們感覺自己每天都很忙,但是整天下來好像什麼事情也沒做的真正原因。

忙於應對外界的各種刺激,會讓我們陷入主動或被動的消耗狀態,無暇顧及自己本該完成的工作與思考更多的可能性,成為「時間上的窮人」。

3. 節約頻寬,不做「時間窮人」

在《匱乏經濟學》這本書裡,作者森迪爾.穆蘭納珊(Sendhil Mullainathan)對「貧窮」一詞給了全新定義。

過去我們認為「貧窮」單指財富狀態,但作者認為,貧窮不單是指缺錢,也包含缺時間、缺知識、缺技能、缺少良好的人際關係等。

綜觀來說,對資源感覺到匱乏的狀態都可以叫做「貧窮」。

作者長期研究後發現,不論是哪一類資源的缺乏,只要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人就會進入匱乏心態。 匱乏心態會讓我們只關注緊急的、眼前的東西,忽視重要的、長遠的價值,從而導致你在這類資源上更加缺乏,陷入惡性循環。

舉例來說,當我們上了一整天班,回到家只剩下寶貴的幾個小時,很多人會想要趁機娛樂一下。滑手機、看直播買東西、和朋友聊天,不知不覺到了半夜。熬夜之後,第二天無精打采,人會更加懊惱,但到了晚上,又不知不覺陷入同樣狀況 。

前文提到大腦有「頻寬」,它在一段時間內只能容納有限的幾件事,當周圍有更多的瑣事進入大腦後,我們就會感覺疲憊、產能下降,進入匱乏狀態。愈是意識到時間不夠用,就愈焦慮,頻寬就會再縮小。

延伸閱讀:佐克柏為何一步步失去員工信任?Facebook 擴張的醜惡內幕

想要擺脫各式各樣的時間陷阱,就要有意識地節約大腦的頻寬,減少日常生活中需要做決定的瑣事。祖克伯(Mark Zuckerberg)每天都穿一樣的牛仔褲和高領衫,就是為了減少自己每天做選擇的時間。至於思琦,她拒絕無效社交,精簡身邊的人際關係,是為了把有限的注意力集中到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這些都是節約大腦頻寬的好方法。

後來,曉文也在見證了思琦的成長之後,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逐漸調整「總為別人操心」的習慣,把更多時間花在自己身上。

(本文摘自《有錢花》,幸福文化)

繼續閱讀 時間管理
相關文章

有錢花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