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數位轉型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160期

大數據能做到的事:把供應鏈「數位化」,從 6 面向提升組織營運效率

徐瑞廷
2018-04-23

我們談過製造面的數位轉型,也就是工業4.0;談過服務面的數位轉型,像是顧客旅程分析、個人化體驗等等。接下來要談的是在這兩個面向之上,還有一個重要且全面的思考方向,亦即產品從原物料、生產到上市的一整條供應鏈,如何運用數位科技,創造更即時的調度、更便宜的成本、更聰明的決策?

「供應鏈數位化」最簡單的解釋是, 透過大數據分析,建立預測計畫,並善用科技串連供應鏈上下游的數據,精準控制生產量及庫存量 ,連帶倉儲成本、物流成本、門市缺貨風險都會下降,提高整體營運效率。

運用數據分析,做出更精準、划算的規畫

該怎麼將供應鏈數位化?我從以下6個面向來談:

1.規畫:活用數據,精準預測。

採購原物料之前,公司通常會進行預測分析,訂出「何時該進多少原物料,才趕得上銷售」的計畫。如果預測的不夠精確,可能會產生大量庫存或大量缺貨,付出額外的管理成本。

有些大型消費品公司已經開始整合供應商、製造、銷售、財務端的數據,以評估各國的產品需求量,相較於過往只採用自家公司的數據,預測結果更為精確。

這個預測計畫還必須能即時調整,以符合外在環境變化。當企業從上游的原物料、生產到物流運送,都安置感測器蒐集數據,就能將訊息全部傳送回總部的「控制塔」(Control Tower),用可視化儀表板顯示跨部門、跨地區、即時的物流供應狀況,方便計算出原物料的缺口,馬上改變計畫。

2.採購:說服供應商共享數據,構思更好的採購方式。

要做到精準規畫,採購端必須做到數據串連,讓供應商願意把原料的數量、生產進度都讓你知道。

這點技術上不難,難的是怎麼讓供應商「同意分享」。企業必須提出數據共享對於「雙方的好處」(而不是只對自己有好處),像是可以幫對方減少存貨,或是對方能用數據換取更多折扣。如果是重要的供應商,取得數據之後,還可以與對方一同構思更好的採購方式。例如,從一次送貨改成先送A品項再送B品項,不僅降低自家存貨的壓力,也能減緩供應商的趕工壓力。

3.生產:加速生產流程、減少不良率。

進入製造階段,3D列印是常見的應用,可以更快速精確地製造出少量多樣的產品。另外則是像將廠房的設備裝上感測器,讓機器之間能彼此「溝通」,當A機器停擺,其餘機器自動做出相應的調整,無需人力監控就能減少因製程不順產生的成本浪費。

4.物流:機器人揀貨,效率、安全倍增。

不少企業採用機器人揀貨、裝車,再搭配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無線射頻識別系統)或條碼等技術,機器人能自動掃描、辨識貨品,再分揀至指定的位置,過程中還懂得相互避讓,大幅提升物流效率和安全性。

5.銷售:即時收發資訊,掌握客戶和通路需求。

過去,銷售數字是層層上報,通路回報給經銷商,經銷商再提交總公司;如今,銷售數據可以直接同步各層級,產品從任何管道一賣出去,總部馬上隨之調整發貨給不同通路的數量,不會積壓太多庫存在門市。

6.售後服務:提早報修,遠端維修。

對顧客來說,產品一壞就要進廠或預約維修人員,絕對是一大麻煩。為了提供更好的服務,企業可以先在商品中安裝感測器,一旦發現異常訊號,就主動通知客戶、提供維修服務,甚至可採用遠端視訊連線,馬上提供顧客解決的方案。(口述 / 徐瑞廷,整理 / 韋惟珊)

供應鏈數位化,對企業的4大助益

預期成果:營收增加2~5%,銷貨成本降低80%以上。

❶流程自動化
將重複的工作任務改為自動化,員工可以全心處理自動化無法處理的「例外狀況」。

❷打破組織藩籬
從部門分治,變成跨部門資訊整合的組織,各部門密切合作,反應更為即時、彈性。

❸工作方法更靈活
打破穩定的工作流程,改以數據分析為基礎,搭配敏捷開發的工作法,貼近市場所需。

❹人才更有發揮空間
從日常營運中解放,可以花更多時間和心力在分析和跨部門協調,累積更多知識和技能。

資料來源:波士頓顧問公司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