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決策技術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怎樣才是主管眼中的優秀人才?當年老闆點出的「兩個字」,我現在終於懂

郭家齊
2019-12-13

多年前,我在美國一家大企業工作,身為菜鳥的我,自認做事認真負責。當時的主管和我們一群部屬閒聊,他提醒大家,盡可能在工作中找到「突破」(breakthrough);否則事情做得再好再快,頂多只是盡到基本責任,並不算超越這份工作的期望。

這句話給我很大的震撼,讓我明白在組織裡,自己可能不如想像優秀。因此,我開始試圖在工作上尋找突破,但實在沒能力想出新的案子,也不知道如何改變現有的做法。老闆那天後沒再提起這件事,我想,在他心中我可能不是一個好人才。

這幾年自己創業,愈來愈能體會他的意思;經營者都希望團隊的每個人,不管是生產力或做事的方法,今天都可以比昨天進步。這也代表每位成員必須不斷丟掉過去的包袱,創造新方案或優化舊有做法,但這是件非常困難的事,大部分的人很容易被組織制度框住,加入公司不用多久,現有的一切就會變成常態

這也是為什麼創業者、早期員工、新進員工較容易想出「突破點」,因為他們看過公司尚未形成的樣子,或是剛入職還沒熟悉既有的框架;他們相信現有的狀態並非唯一的方法,應該還有更好的路。

讓自己接近經營者思維,從他們的視角看待工作

回想多年前的情景,當年的我提不出新想法,團隊裡卻有個跟我一樣的菜鳥工程師,時常在會議上提出有趣的做法,他常反問大家「為什麼我們不這樣做?」即便 10 次有 7 次因各種理由遭到否決,其餘的 3 次建議,的確讓產品有小小的、正向的改變,他抱持積極的態度工作,老闆對他總是另眼相看。

相較於當時的我,這位同事的工作態度顯然更符合經營者的期望,在動態的競爭環境中,幫助組織得以不斷變形、維持優勢。現在反省,我沒有創造力的原因有三,包含經驗及知識不足、不勇於表達意見,最核心的問題是,沒站在經營者的視角看自己的工作。

一般來說,工作者習慣從自己的職位看整間公司,這也是為什麼多數人容易感到挫折,明明自己很認真,始終沒辦法得到主管的肯定;原因在於,你只是盲目做分內事,卻不理解公司的策略目標,當然無法把握機會,施展抱負。

不妨倒過來,從公司(或主管)的視角看待自己的工作,或許能夠突破盲點。對公司來說,不只是維繫原本的運作,而是必須讓今天的組織比昨天進步一些,透過不斷的突破讓營運效率更好。

你可能會認為,突破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能力和機運都很重要。事實上,突破不見得是多厲害、多大的創新,它不需要是一個專案,也不一定要說服誰,它往往是思維上的改變。簡單來說,每天工作時問自己,「怎麼做才可以更好?」「讓組織往前的辦法有哪些?」不斷質疑,看待問題的角度就會變得更廣。

不要小看日常事務,小事往往是突破的機會

創業的這幾年,無論組織人數增加多少,我們都努力維持創業團隊的氛圍,才能持續創新。對新創團隊而言,大部份的工作或流程都是急就章設計出來的,大家認為這些做法只是暫時的,就不會被組織的框架限制;一旦想到更好的方法,就會主動提出,新想法被大家認可的機會也高,就容易產生正向循環。

然而,當組織長大,流程優化到一定程度,想要發展出不得了的創新,確實相當困難。此時,重要的反而不是優化,而是合理懷疑是不是存在其他更好的做法,即使這個方法可能打破現有的流程、銷售方法、對產品的認知等觀念。

以松果購物為例,平台上提供超過 25 萬種商品,但消費者來到一個購物網站,通常看個幾分鐘或幾秒鐘就會離開,如何在短時間內,找出消費者感興趣的商品,進而延長他們的停留時間,一直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公司的產品和工程團隊,自主地在這個問題上嘗試許多不同的方法,像是用不同的演算法測試,質疑現有做法、找尋更好的方案、嘗試新方法的循環過程,逐步建立出過去無法達到的進入門檻。

除了研發團隊,業務團隊也從日常事務中,找到發展機會。因為商品的銷售數據是透明公開的,大家總是一窩蜂追逐時下熱門的商品,而那些一飛沖天的業務,總是可以找到新的切點。他們利用數據分析市場趨勢,在一個產品正要起飛的時候,提早談妥上架權;這時的競爭對手少,商品還沒進入大規模的價格競爭,更能夠談到好的利潤。

當每個人都用這樣的精神做事,無時無刻找尋日常工作的突破點,組織的成長動能就會愈強。

繼續閱讀 思考術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