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小勝大」的典故取自於聖經,作家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m Gladwell)在《以小勝大》這本書中,描繪許多歷史與戰爭的故事,其中有一段資料,十分讓人印象深刻。過去 200 年間,在人口與軍力相差十倍以上的強國與弱國對戰當中,大國勝率約71.5%,小國勝率近30%,不過,當弱國採用非傳統的戰術或打法時,勝率會大幅提升至63.6%。
這給我的啟示是,許多「還不夠差」的人,因為還沒有糟到絕境,所以經常選擇用尋常的方式和強者正面對決、硬碰硬,強者因什麼而領先,你就追什麼,但是因為資源、力氣終究不及強者,所以以這種戰略來出奇制勝的機率更低。
書裡也提及,艱困的環境、絕對的弱勢,反而會讓人生出信心,相信能夠自己另闢蹊徑、創造資源。當我們很容易做出往資源多的地方靠攏、搶占主流市場等抉擇的同時,我們需要的是智慧與勇氣,去盤點自己的資源與能力,質疑自己理所當然的判斷,然後勇敢做出不一樣的選擇。
疫情期間,企業轉型的每一步,都值得溫習這本書的觀念,像 KKday 身為旅遊平台,不管是一開始從出國旅遊跳題到國內旅遊,或在國內疫情增溫時,再從國內旅遊跳題到旅遊必吃名店的宅配箱等等,這些生意都有著強大的同行對手,如果選擇硬碰硬,勢必沒有勝算。如同書中提及,自己與對手軍力相差太大時,才會有破斧成舟要走新路的決心,而事實證明書上說的沒錯:看似會導致你不利情況,反而是你的優勢,因為你會為了要彌補這項弱點,而進行彌補性的學習。
接下來,我就舉個實際的例子,來談看似不可能贏,卻出奇招致勝的故事。
創下銷售佳績的生意,竟來自同業「退貨」的庫存
疫情前,我們並沒有賣機票這項業務,但自從疫情後,我們有了機會合作,一開始只是配合親子體驗營特別企畫,或是國內行程三天二夜包套的活動,但這些專案的機位庫存有限,即便提早出手搶,能拿到的數量也受到限制,產生出來的生意也有限。
一直到去年暑假,在離島國旅大爆發的時候,我們突然發現了一筆大生意。那就是因為離島住宿客滿,旅行社找不到配合的住宿,增班後的機位反而被許多國內大型旅遊業者歸還給航空公司。我們在這些空下的機位看到機會,變成很大的商機,在暑假賣了很超值的晚鳥價,打包成澎湖機票加租車或水上活動等體驗的套裝行程,加起來的價格,比消費者單買機票還超值,價值 2900、3900、4900 元等玩三天的套裝都有,怎麼能不賣爆。
你可能會問,這個套裝只有機票加上租車或水上活動行程,那消費者住哪?飯店都客滿了,消費者若只訂了機票和行程,該怎麼辦?那我必須提到,我們的消費者在疫情前,就屬於自己出國自由行的族群,他們在找房間、找民宿、找露營地等的能力,根本是職業玩家等級,更何況只是去澎湖、金門那些語言溝通無礙的目的地呢?但傳統的國內旅行社客人,大多是團進團出,一次幾十個團員都住同一處,不可能安排散落各家民宿的住宿,或是去海邊露營。客群的型態完全不一樣,也因此讓晚出手的我們有了很大的生意可做,甚至還有不錯的毛利空間,在旺季還能狂賣晚鳥機票。
知己知彼、出其不意,就能以小勝大
以此例子來看,身為市場後進者的我們,有許多弱勢變成優勢的機會點。先進場的業者,習慣了團進團出的操作,長期合作下來,早已綁定供應商,後進者在旺季幾乎沒有機會可以拿到多一點商品庫存,尤其是暑假期間離島飯店的房間。
如果採取硬碰𨁈,提高成本去包房或包機票,會縮少獲利空間並提高風險,即便出手,對方也不是省油的燈,雙方持續加碼下,我們後進者能拿到的量也有限。乾脆賣散客,賣早鳥價時,先把拿到的房間和機票,以行程的差異化包套賣完;而晚鳥價則不包住宿,讓客人自己找民宿或露營區住,但給予優惠的價格。
去年暑假的那一場以小勝大的故事,讓我學習很多,附上自己和團隊的學習筆記,也希望可以給勁敵環伺或同屬市場後進者的你,一起思考以小勝大、出奇致勝的戰略,不因資源受限就氣餒。
KKday「以小勝大」的致勝關鍵:
- 不要硬碰硬,改走出奇致勝的戰略。
- 盤點自己的優劣勢,設想強者或先行者的打法和優劣勢、理解自己的顧客和其他同行有何不同。
- 持續追蹤供應商(航空公司、住宿業者、體驗行程業者)的實際賣況與庫存量,掌握隨時可進場的機會
- 時機到了就出手,不要猶豫。
- 結盟(例如民宿或小旅店、船家、租車公司等,都希望我們可以送自由行客人去,他們才有生意做,如果都是團客搭滿飛機,團進團出下,他們都沒賺到生意,也因此他們無論在消息面、產品面、價格上的支援,都會很充足,大家在同一陣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