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不到盡頭的疫情,旅行業究竟有多慘?2020 年 3 月 19 日全面禁止旅行團出團起,入境人次重挫 93.88%,出境人次出現負成長,旅遊業龍頭雄獅集團(下稱雄獅)每月的管銷費用高達 30 億元,怎麼活?
「這是一場生存遊戲,」雄獅董事長王文傑面對這場危機,迅速成立「雄獅抱報」,直面員工,喊話穩定軍心,並成立戰情指揮中心,積極調整腳步。王文傑啟動一連串的逆境重生術,從服務本業轉型成產品與體驗公司,創造多元生活的旅遊新常態。
旅遊業跨足餐飲、電商,消費者在哪,商機就在那
首先是產品創新,像是餐飲服務、雲端廚房、「雄獅嚴選」。雄獅於 2020 年 10 月,在台北內湖開設首家「gonna EXPRESS」,看準疫後,消費者重視健康的飲食趨勢,主打輕食、沙拉等少油、蔬食餐飲。目標 5 年內開設 30 家店,預估近 2000 名員工投入餐飲業、50 位員工加入外帶外送。
早在 2017 年,雄獅就進軍餐飲業,創立「欣食旅」,累積經驗後,於 2020 年初,斥資千萬在內湖總部打造中央廚房,提高半成品準備量,簡化門市工作,不難看出深耕餐飲業的決心。同時,成立電商平台雄獅嚴選,販售各式料理食材、居家生活、手作文創等商品,經營具有旅遊風格的電商平台,更在 2021 年 6 月成立雲端廚房,回應高速成長的外送需求。
二是服務創新,與 KLOOK、豐趣科技結盟,設立旅遊服務數位化平台「NEXT」,幫助旅遊服務商家數位化,節省電子票券結帳的核銷成本。KLOOK 和雄獅結合各自供應商的產品,重新包裝成獨家商品,再由豐趣技術串接 2 家行程,顧客只要掃一個 QR Code 就能通行,現階段已有逾 400 家供應商導入。
三是體驗創新,雄獅縮編全台 85 家門市至 50 家,整併旅遊產品的銷售、諮詢、餐飲、伴手禮等服務,轉型為複合店型。不僅如此,雄獅也正評估元宇宙的虛擬體驗,思考如何經營另類的旅遊服務與產品。
本業「微」變革:從海外回歸國內地方創生
除了拓展多元產品線、與競業合作,疫情逐漸解封之下,雄獅的海外旅遊本業往國內發展,從分眾市場規畫多元體驗。
以高端客群而言,2019 年 7 月推出的「Signature 雄獅璽品」,聚焦五星級體驗,像是鳴日號東海岸,台鐵鳴日號委託雄獅經營,整合五星級酒店、商務頭等艙、車服員等服務,打造頂級觀光列車之旅。對於中低端客群,由地方創生概念出發,強調在地深度旅遊,強化旅創經濟,例如與澎湖在地大學合作,推出潛水教學、遊艇服務。
雄獅在本業大幅衰退的現實下,先應急、再務本;積極從市場結構變化中找到突圍之策,並由此開創全新的成長曲線。疫情期間,外送外帶美食、電商平台服務成為剛需,雄獅跳脫本業,引進歐美輕快美食;疫情趨緩後,快速轉戰原先就有經營的國內旅遊市場,思索旅遊創生的新商機。
再來是由服務延伸到產品與體驗價值,過去旅遊業屬於中介服務,以人力投資為主,雄獅發展出食品銷售、餐飲連鎖、雄獅嚴選等事業,重新定義企業價值與品牌定位,由觀光服務轉型為生活風格產業。
而從商業模式來看,雄獅原有的一條龍商模並未改變,而是有了全新定義。「在地一條龍」由委託經營爭取台鐵、地方政府等長期收益來源;「虛實一條龍」則是線上旅遊、雲端廚房到元宇宙等跨業體驗。由此,雄獅不再是勞力密集產業,朝向生活與科技美學轉型。
歐素華
東吳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畢業,現任東吳大學數位貨幣與金融研究中心執行長,主要研究領域為商業模式創新,數位轉型與組織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