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業務銷售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臨時喊漲也不怕衝擊銷售!掌握消費者心理,4 種態度對應合宜溝通方法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面對國際原物料價格調整,又或是電費拉升,許多公司都把這些成本反映在價格上。不過,漲價最怕顧客流失,若品牌能掌握消費者心理變化,在溝通價值時,就有更多策略可運用。

延伸閱讀:現在是漲價的好時機嗎?2 個判斷關鍵,決定市場優勢誰屬!

如果把消費者的決策模式簡易區分,我們可以把消費類型分為 4 個類型:樞紐消費、生活升級、生活享樂及購買信仰。

213-119.jpg
經理人

為了生活而產生的消費,都屬於「樞紐消費」,如民生用品。消費者會依不同品牌特性來定調自己的生活,品牌一旦漲價,消費者就有可能移轉到其他競品,甚至帶動消費降級。

由於民生必需品的使用者涵蓋整個家庭,考量到家人健康,這筆花費不能省去,品牌因為成本上升而漲價,除了用「好品質」擔保,也可以增加消費的群體效益,降低消費者對價格的敏感度。比方說,每筆消費將投入固定比例做社會公益,把個人效益擴大到他人。

創造獨特體驗與稀缺價值,打破消費者對 CP 值的追求

如果消費能改善或提升當前的生活狀況,就是屬於「生活升級」層次,如汽車、保險、投資理財、房屋裝修等。對於這類型消費,人們會努力蒐集資訊,仔細評估付出金額與功效,也就是所謂的 CP 值。

假設你的產品或服務屬於此類型,可以將商品價值轉向無形的體驗感受,跳脫明確的對價關係。比如說,汽車不只是代步工具,可以向消費者溝通它是可以為環境付出個人心力(電動車),或是保護家人健康的移動堡壘(疫情期間)。

另一個方法是創造稀缺性,透過眾人爭搶、熱門缺貨的感受,讓該筆消費更具價值。如去年的 NFT 狂潮,在市場競逐的心理影響下,就有更多溢價空間;限量商品、期間限定也算這種操作。

凸顯商品的保值與增值潛力,激發「想要」的欲望

再來是「生活享樂」型消費,通常目的是增加生活豐富度,價格較為親民。想刺激這種消費可以訴求其「增幅」,讓消費者感受到購買的潛在價值遠大於實際支出,如樂透、福袋等。

或是將消費形塑成犒賞自己的獎勵,讓開銷不會成為心理負擔,反而認為是維繫身心健康的必要支出,如綁定自我療癒的紓壓產品。

最後一種是屬於「購買信仰」的消費,它通常價格不斐,消費者無法確知其投資報酬率,如精品、家電等,所以會依賴品牌形象、代言人,或是透過網路上的口碑作為判斷基礎。

品牌可以透過二手市場的資訊揭露,凸顯該商品不只能保值,甚至有增值潛力。這個無形價值在貨幣購買力下降時,將成為更值得持有的資產類型,也能激發購買欲望。

再來是透過廣告行銷溝通讓消費者感受產品的真實效用,例如 SK-II 的「你可以再靠近一點」、Bioré 的「45 公分的近距離是自信的開始」廣告詞,都是訴求消費者在使用保養品時期待效益的具體呈現。

延伸閱讀:怎麼漲價才不會被罵?提升商品價值,讓顧客感覺「貴的有理」!

在規畫價格策略時,行銷經理人必須透過市場行銷溝通,強化商品或品牌在消費者心中不可替代的價值,否則一旦調漲價格,就有可能讓消費者轉向其他品牌,或是減少不必要支出,讓價格調整成為業績衝擊的致命傷。

楊少夫 |15 年以上市場分析資歷,專注消費者研究、探究趨勢變化。曾任美商公司、消費者研究集團要職,判斷市場缺口與發展機會,現為電通行銷傳播集團電通智能中心智庫負責人。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