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闆你好,周六有空可以幫我的車子清潔一下嗎?這次一樣是做 XXX 項目。」我習慣去電預約這家汽車美容店的服務,這間店就在離家不遠的路口,由一對從南部北上打拚的年輕男女朋友合夥經營,我對他們工作勤快與注重細節的印象深刻,每隔一陣子都會把車子交給他們整理。
「沒有問題啊,但因為人工與材料漲價,這次的服務費用會是 OOOO 元。」
看來通貨膨漲的確影響各行各業,這次價格也調漲了不少,而基於過往良好的顧客體驗,我仍選擇把車子送去請店家清潔美容。但這次消費經驗卻是令人大失所望。許多沙塵和油污沒有清潔乾淨,一些刷洗與保養細節也不像以往到位。
「怎麼會這樣呢?」我忍不住問了老闆。
「我們最近接的案子比較多,沒有辦法像以前那樣照顧您的車喔!」老闆理直氣壯的回覆。
「但是你們的收費比以前還高,這樣的服務內容跟價格不相符吧?」
「沒有啦,這是反應成本,現在什麼都漲啊!你去看看附近的店家,我們的收費算合理的。」老闆完全不理會我的抱怨,完全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向友人提起這次的經驗,朋友告訴我,這家店的服務已經每況愈下,網路上都已經查得到負評。
「這間店已經失去當初的服務初心了,只會一直推高價的護理內容,基本保養都做不好了,你怎麼還一直去當肥羊給人宰呢?」朋友半開玩笑地分享他的看法。
這次消費體驗不佳,讓我對「初心」這兩個字讓深有感觸,也體會到「保有初衷」的不容易與重要性。
當一間企業開始失去了初心,就等同於讓自己失去了客戶,失去了市占率。 我相信,沒有一個組織會願意失去客戶,但為什麼保持初心這麼不容易呢?
從經濟學的觀點來看,是因為保有初心時選擇不多,機會成本並不高,所以容易堅持自己原有的看法;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擁有的資源開始豐富,選擇變多了,要能夠堅持自己的想法更不容易,因為為此放棄其它東西的代價變得更昂貴了。
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保有初衷」這麼困難,因為一路上的分心誘惑實在太多了,使得保有「初心」的成本不斷提高,變得不容易,也更可貴。
一旦失去了服務客戶的初心,卻足以讓組織陷入生存危機,因為僅靠過往的品牌影響力與成功模式,是無法維持長期競爭優勢的。
我問友人,我該繼續向店家反應他們的服務已不若以往,並告訴他們公司的網路評價其實不好嗎?
朋友笑了一下道:「那些失去生意的公司,都以為是競爭對手害的,其實是自己的受害者心態,使他們沒能察覺市場需求與保有服務初心。」
「做生意的如果連這點都沒能力發現,你這個小客戶講再多有用嗎?」
說得真是有道理,只依靠過往經驗而成功的企業,紅利終會散去。只有那些願意秉持服務消費者的初心、傾聽使用者需求的組織,才能有機會在市場不斷突圍、基業長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