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ature picture
create jobs 51 via shutterstock

運用財報解決管理問題,為什麼常會失效?專家:解讀數字之外,還要多注意兩件事!

報表裡的數字何其多,分析完數字後,要檢討優劣,擬定對策。一旦釐清負責人該在什麼時候(when)完成什麼事(what),主管可要奪命連環追,追到底,結案。

一般企業正規的財務報表,無論按月、季、年編製,須採用諸多的規範,從簡易的商業會計法、商業會計處理準則、企業會計準則公報等,到嚴謹的證券發行人財務報告編制準則、國際財務報導準則、國際會計準則等。

但是,回到管理面,正規的財務報表,未必派得上用場,如手頭緊張的公司,三不五時要關注現金水位,外加掌握近期的現金收支情況,實在沒法等到按月結算的正規報表後才來調度,再如組織龐大的公司,單看公司整體的財務報表,好壞單位全混在一起,很容易看不出個別單位的經營績效。

延伸閱讀:財報如何把投資人騙得團團轉?識破舞弊手法,不被華麗數字鬼遮眼

從管理報表找原因,原因也要有數字驗證

因為正規的財務報表不敷需求,所以組織裡還會有各式的管理報表,顧名思義,也就是管理需要用到的報表,如現金收支表、業績銷售額(量)報表、費用明細表、實際與預算(或去年同期)比較報表等。

報表裡的數字何其多,關鍵是讀完數字後,該要做什麼?首先,要勾勒出誰負責那些個數字?透過數字來強化管理,舉例而言,業務本要被管理,業務的業績數字更要被管理,所以,管理用的業績報表,而且是歸屬到個人的業績報表,顯得格外重要。

既然要管理業績,當讀到實際業績數字時,如何判斷優劣?簡單來說,如果和目標(或預算)相比,達標算優,未達標算劣,如果和去年同期相比,成長算優,衰退算劣。

接著,無論是優是劣,一定有具體的原因,千萬別拿草率的差異分析來搪塞主管,記得在疫情期間,我參加例行的業務會議,業績偏離預算的業務,絕大多數總是歸咎於疫情、大環境經濟萎靡,有天,主管暴怒,「每個月的原因都一樣!你們不累,我都聽厭了,難道你們什麼事都沒做嗎?」

通常,有建設性的差異分析,多要搭配報表數字背後的原因,而這原因也要有數字的支持,以收入為例,如出貨量(額)、退貨量(額)、定價、折扣率、促銷專案影響數等,以費用為例,如員工人數、例行合約交易金額的增減、一次性(特殊行銷)費用的影響數、勞動法令變更的影響數等。

找到病因提解藥,追到行動都落實

最後,一旦釐清負責人該在什麼時候(when)完成什麼事(what),主管可要奪命連環追,追到底,結案。以業績收入來舉例(參見圖表),可以知道差異分析之後還有很多事情要做、要追。

無論是在前線的業務同仁,還是持家的後勤同仁,都會有誰(who)在什麼時間(when)該做什麼事(what)。以我自身為例,對於該做的一項工作,就算團隊成員陸續換了幾輪,我仍不放棄,連續追了7年多才結案。奉勸主管,針對你認為該做的一件事,倘若遲遲沒法完成,肯定是途中擱在某位同仁的手裡。

延伸閱讀:營收增幅創歷史新低!蝦皮母公司公布財報:電商發展受阻外,還有哪些難題?

如果每次追問,聽到的回應都是「沒問題」時,在我看來,恐怕是「大有問題」,不妨參酌以上追蹤歷程的格式及邏輯,奪命連環追,直接施壓應該負責的特定同仁,同時主動協助或排除途中的卡關障礙,此案才有完美終結的一天。

025差異分析做完,該怎麼跟進才有效?
經理人
繼續閱讀 財務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