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Uber Eats 買下 Foodpanda,從產業角度來看,可能是「打不下,就買下它」,畢竟以 9.5 億美金買下不是小數目。但對我們消費者來說,更關心的是,這樣的平台結合,有什麼便利性與優惠可以撿?
我自己的經驗是有的,也看得出各平台、各賣場對於生活用品與生鮮食物的投資與用心,暫時沒跟上的實體通路當然也有,但我猜之後要加入競爭也是早晚的事。
目前市場上有哪些超市加入戰場?我的觀察如下:
家樂福:竟然半夜也有送!與店內同價、不收外送費
周末半夜 2 點,我正在等家樂福的家速配到貨,因為家附近的家樂福是 24 小時,所以半夜還有家速配可以訂,我買了水果、牛奶、雞蛋、肉品、蔬菜、進口義大利麵條和醬汁等食材,因為免運門檻很低,那筆外送領了家樂福網站上的優惠券後只要滿 199 元就免運,隨便買就達到免運門檻,而且商品都是店內同價,不同於外送平台上的餐點總是要提高價格再加外送費。
在家樂福 App 和網站使用家速配服務時,並不是自建車隊,是與 Uber 合作。在寄送時的網站畫面會出示 Uber 外送員的進度。這點和全聯很像,不用花錢自建車隊又有系統可以查看外送進度,對賣場、對消費者都好。
家樂福擁有很多進口商品,像我常買的進口義大利麵條和醬汁,品項多品質好價格又實惠,這點真的對消費者來說是很大的吸引力,在家坐等大賣場的商品送上門,真的很輕鬆,適合像我一樣晚上才在想明天中午要做什麼菜的媽媽們。
全聯:初一、十五前有活動,時不時祭出買一送一
全聯也很特別,推出的外送服務叫小時達,幾乎一小時內就送達,一樣也是派 Uber Eats 車隊送上門,上他們網站或 App 會有很多店內沒有的優惠,定價也是跟店內一樣,搭配 App 的活動,買下來幾乎都比店內便宜,時不時都有買一送一的促銷可以撿,平時滿 399 元就免運,但每周三只要 99 元就免運。更獨家推出初一、十五前的生鮮蔬果優惠。
有在買菜買生活用品的家庭,常常都是趁周末買足一星期的量,所以他們這個 99 元免運活動,完全就打中我,在不是採買日的周三,也可以上 App 補買。
從以上行銷操作可看出,全聯果然是台灣在地的社區型超市,擁有多年的數據量可以分析,懂得運用過往消費者數據與經驗的業者,行銷成本都可以砸在該砸的地方,省去了亂槍打鳥的學習成本,這點在 Uber Eats 和 Foodpanda 等外送平台上就很難看到。
大潤發:運用獨有的優勢來創造新服務的利基點
買過大潤發的肉品,大概都會驚訝,不管是實惠的價格或是肉品的品質優異、品項多元,我每周必造訪大潤發的原因就是肉品,他們自己進口的牛肉,各等級都有,不同於美式大賣場,他們可以用實惠價格購買小分量,而冷藏豬肉還買得到各個部位,甚至連小吃店常在賣的肝連肉都有,一大塊買來自己煮,100 多元就有一大盤,外食族看到那個份量和實惠價格,真的會感到不可思議。
我後來也在 Foodpanda 的生鮮外送上買過大潤發商店的肉品,讓外送員送上門,因為規格必須先設定,例如 400g 牛肉,但送達時明顯都大於下訂的規格,這點我尚未了解原因,但買過牛、豬肉的狀況都一樣。我猜想是平台的規格可能大潤發賣場架上沒有,所以收到訂單後,肉品部門得要另外切分、包裝,所以給的分量較大,畢竟切大塊總比切小塊好。
總之幾次下來,身為消費者真的覺得也太實惠了吧。我想,這就是他們自己進口肉品的優勢吧,懂得運用自己獨有的優勢在外送平台上,真的可以圈粉無數。
7-11、全家等超商會受影響嗎?
外送巨頭合併、超市大舉做外送,對於主打離家近、方便、24 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勢必會有影響。
首先,很難所有品項都仗著地點方便可以賣貴一點了,不急著使用的生活用品應該利潤會變薄。畢竟消費者手機點一點,家樂福就送到家,連走去超商都不用。
早餐時段應該最不受影響,結帳一樣大排長龍,咖啡還是每年二次買一送一優惠時,很多人買來寄杯,但午餐時段有外送平台競爭。看到 7-11 推出店內的素食者專區,品項一應俱全,熟食都超吸引人,焗烤飯也有,店內座位也都很舒適,對上班族的各類目標族群,都很用心掌握。而全家 App 有推出以量制價的特別優惠,的確會因為價格吸引消費者。
自有品牌產品難以創造利潤,恐變庫存
因為競爭已經不是只在店內 / 線上 / 手機 App 裡,而是全部打通,各賣場的自有品牌恐怕將失去優勢。
例如衛生紙在電商或大賣場特價時,比很多自有品牌都便宜,最近在漲價的橄欖油也是,賣場自有品牌敵不過其他在促銷的知名品牌進口油。
這些各賣場本來要拿來拉高毛利的自有品牌商品,在線上、線下的戰場打通後,有許多價格優勢不在,恐怕一不小心就會變庫存。
很多人都說通膨物價漲,但其實在產業變化下,也是有很多因應變化的優惠可以撿。外食因為人力、租金等成本降不下來,外送平台抽成等等,較難省到錢。
但如果願意自己下廚,或是買生活用品時,多用手指頭比價,日常生活可以省下許多,樂趣也更多。這場外送大戰似乎才剛開始,如果你還沒有下載這些 App 或線上享受過比店內價還便宜、方便的購物經驗,一切都還來得及,我猜接下來只會愈來愈激烈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