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uki, 我近期自己公司的事快忙死,但要放手給部屬,又會怕品質沒辦法維持、忍不住插手,再這樣下去很難退休,這已經困擾我許久了。」上周去上 podcast 節目後和主持人聊天,主持人剛好是企業的創辦人,公司經營十多年,經歷疫情,公司屹立不搖還持續擴大,他對經營成果充滿熱情與信心,但想到要學著放手、接棒,就面露難色。
我帶 300、500 人大團隊,或是高速擴張的團隊時,也會經歷需要強迫自己放手的階段,因為事情真的太多,自己沒辦法兼顧所有任務,那大概是練習克服完美主義、強迫提升管理技能的最佳時機。
帶大團隊的時候,常常遇到底下的主管職不夠用,除了要在外面找人,也要一邊拉拔同事,但往往碰到同事的歷練不足,或是自信不夠,沒有勇氣接主管職。以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先說結果,他們都可以快速成長,而且很快就可以接棒被指派的任務,因為他們更專注在一個任務上,不像我們當主管的人,還會分心照顧其他項目,所以一定會表現的比我們更好。多培養幾個主管,組織內就樣樣強,每個都強棒了。
但授權給部屬,也不是完全丟了就不管,怎麼丟、什麼時候丟?哪些事該給底下主管去磨練、哪些事則要自己負責?都是有背後邏輯的。我自己的方式是這樣:
1. 自己拚到 80 分的基礎,只求新手主管做到 60 分。
我自己做,可以做得又快又好,但這樣做再久,還是只有我會。所以首先必須要把標準設為 60 分及格就好,這樣比較符合一般人可以達成的目標。
再來,我會先做到 80 分,交給部屬後,就不要一直盯,如果他們可以執行的很好,結果就有 80 分,更好就有 90~100 分,即使糟一點、細節或是決策出錯,結果也會有 60 分。真的搞砸到不及格,我再跳出來救,但往往這種情況不多。
一般來說新人主管的表現會在 60~80 分之間,起初我會給他們肯定,他們有信心了,就會慢慢往更高分邁進,有一天就會超過我了。
有一種迷思是,主管自己做有 95 分,就拿 95 分去要求底下的人,或是時時盯著,不容許品質變成 60 分。那就會有兩個結果,一個是底下的人熬不了一兩年就走了,還在他處接高位,主管等同於替人練兵;另一個就是團隊裡永遠只有主管是將,底下的人都是兵。
2. 全權交給新手主管處理強項,在弱項上伸出援手。
要讓培養的主管有自信,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們有成功經驗,所以在他們的強項上,我會盡可能忍耐不做任何指導,即使看到一些細節可以調整到更好,也要忍住不要多說話,瑕不掩瑜。因為一插手,功勞就不能完全說是他們的。也因此,我對外常常可以說:「這個案子是他一手搞定的,我完全沒參與。」
但每個人都有弱項,在弱項上,主管就要出手,我通常會直接做到好。很多人的迷思是,部屬這樣不會成長;我的觀點是,沒有人是全方面優秀的。一個人才只要有某一、兩個能力可以很突出,就已經是公司賺到,其他的由團隊補位就好。也因此,團隊可以收攏各領域的人才,讓他們互相協作,這樣打團體戰,彼此都是神隊友。
3. 建立帶人口碑。
主管如果帶出很多比自己優秀的人才,例如都去當創業家、總經理、副總等等,自然會有很多人想加入你的團隊一起打拼。另一方面,應徵者在加入前,也會去打聽你的管理風格和帶人口碑。這會導致愈資深的主管,招募上愈是兩極化,要嘛找不到人,要嘛一堆人,因為大家都想在工作中學習與發揮,而不是被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