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 Business > 變革管理
feature picture
pexels

川普關稅強襲!公司的「對等關稅因應會議」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王怡淳
2025-04-08
王怡淳
已完成
已取消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美國宣布對等關稅後,台股像百貨周年慶一樣,幾乎全面 9 折。清明連假以後,許多公司紛紛開會研商對策。我好奇的是:不同企業文化下,這些緊急會議真的能解決問題嗎?

誰該參加「對等關稅因應會議」?

在企業文化「由上而下」的組織中,通常會有以下成員與會:

成員 任務
董事長/總經理 定戰略、講方向
財務長 預估成本與財報影響
營運長 盤點供應鏈、重整製造布局
業務/行銷長 設想價格策略、穩定客戶關係
法務/公共事務 掌握政府關係/風險/關稅條文

不管是五虎將還是七人小組,通常是封閉式會議,資訊不對外公開。決策效率高,但第一線往往只能等指令。

延伸閱讀:團隊人變多,為何產能反而下降?從市值千億美元的大企業,看 OKR 的導入困境

而企業文化「由下而上」或開放的組織,會怎麼做?

除了上述高層,供應鏈、採購、區域負責人、產品PM等一線主管也進場。會議不只是報告與指令,而是用工作坊、小組討論或 OKR 的方式展開。接著,跨部門專案團隊接手,把策略變成方案,把方案變成行動。

這兩種開會方式的效率與產出,有什麼差異?

「由上而下」會議的典型特徵:
- 開會目的:設定立場/穩定信心
- 溝通方式:部門報告制,資訊單向流動
- 產出方式:嘴(紙)上作業居多,少有執行細節

這種會議的潛在風險是:決策快速但落不了地,或錯估市場與產線的真實情況。

而「由下而上」的會議則像:
- 開會目的:框定方向/開放方案/快速試行
- 溝通方式:高層定目標,中層帶任務,小組交解法
- 產出方式:用「OKR + 快速迭代」推進

例如 :4 周內提出 2 套具體的落地對策,含成本、交期與品質風險評估。

具體來說,在「由下而上」的組織中,一位主管開完對等關稅因應會議後,應該會列出以下 OKR:
- O:設計在 8 周內落地的因應對策,降低關稅衝擊 10%
- KR1:完成2套供應鏈調整與包裝改良方案,含交貨與品質風險評估,經董事會同意執行
- KR2:說服3個主要客戶接受調整後的價格與交期
- KR3:完成與供應商的2輪協商,達成共同承擔關稅成本的協議

延伸閱讀:什麼是 OKR?跟 KPI 差在哪?一次讀懂 Google、Linkedin 都在用的 OKR 目標管理法

開會可以很快,但不代表能解決問題!面對像「對等關稅」這樣的突發性衝擊,短期應變確實需要高層拍板決策;但若只靠高層「交代下去」,多半只是治標。

企業口口聲聲說要有「韌性」,那麼中長期該怎麼轉廠、降成本、改產品線,就不能少了第一線的參與。

真正能治本的文化是這樣的: 高層定方向,中層帶團隊,一線交方案 ,並且容許公開、透明、快速試錯。

如果還停留在「高層開完會,一紙指令發下來」的模式,企業韌性很可能只是表面功夫。

繼續閱讀 目標管理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