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女鞋品牌 D+AF 在蝦皮平台上面發生標錯價的事件,一雙原價上千元的鞋款,錯標成低價,引來大量下單與討論。其實,網購標錯價的事件,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重演,從大型科技公司到中小企業,無人倖免。原因很簡單:人在執行時,如果系統沒有防呆機制,難免會發生錯誤。
印象中最知名的經典案例,是 2009 年的 DELL,連續發生 2 次標錯價的事件,一次就賣出了將近 5 萬台的筆電,有些消費者事後還提出民事訴訟,最後雖然法院判 DELL 勝訴,但對品牌信任與企業形象都是一場風暴。
DELL 主張且被法院接受的原因是,網站上面展示的商品內容資訊與價格,並非「要約」,而只是「要約之引誘」行為。DELL 的定型化契約及客戶訂購通知信有表明:DELL 收到您的訂單,但不代表 DELL 已經接受您的訂單,……將透過傳真、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您,確定 DELL 已經接受並著手您的訂單。既然雙方買賣契約並未成立,DELL 當然不需要依照標錯的價格給付商品。
防呆機制的 4 種變形:檢查毛利、限制數量、折扣提醒
面對網購標錯價這個議題,對廠商來說,可以分為 2 個部分:防錯設計的預防機制,以及標錯價後的處置,預防機制可分成下列幾點重要事項:
1.保護條款: 如同 DELL 的案例,網購網站有無服務條款(TOS,terms of service)等定型化契約內容,足以在標錯價時具有法律面的保護效果。
2.防呆機制: 購物網站的後台需要人工維護,人很難做到零錯誤率,因此系統的防呆機制就格外重要,可以避免許多人為疏失。
實際操作有滿多選擇,譬如 價格重複輸入 ,假設某商品成本 800 元、售價 1000 元,售價被要求輸入 2 次,減少連續 2 次錯誤的可能;或是系統 自動檢查毛利率 ,當輸入的售價金額低於成本時,系統應自動跳出警示,甚至鎖定操作,需主管授權才能繼續。
再來是 折扣計算提醒 ,許多時候標錯價是因為折扣設定錯誤,例如要做 8 折活動,正確是要填入 20% off,但如果誤輸為 80%,讓折扣變成 2 折,就是一個巨大虧損。如果在輸入 80% 的時候,系統可以出現提示:「原價 1000 元,促銷價改為 200 元,是否正確?」也能避免憾事發生。
最後則是 接單數量的限制 ,讓系統可接單量受到限制,比方說庫存有 1 萬個,但可接單量受到管制,最多只能 999 個,如果 999 個售完,營運可再上去添加數量,這樣也能避免出錯讓訂單爆量。
控制、評估災情,提出有誠意的賠償方案
不過,有了防呆機制,萬一還是發生憾事,如何面對客人的要求與出貨呢?
首先當然是確認、評估災情,如果有足夠的防呆機制,讓標錯價的訂單數量或價格控制在可承受的損失範圍,最好就是依照訂單出貨。企業只要承受這一批標錯價的損失,不必再承受其他消費者的壓力。
如果損失超過公司能承受的範圍,這時就要靠前述的保護文字,保障企業不必履行訂單。然而,就算法律站得住腳,還是得面對消費者與市場輿論,建議還是盡可能在公司能承受的範圍內,提出有誠意的賠償方案。
誠實面對消費者,是最好的方案。其實不只是標錯價事件,許多公關危機也是如此,不要答非所問、轉移焦點,誠實面對才是最好的方式。如果在公司能夠承受的範圍內,誠心、盡力地面對顧客,甚至有時能夠化危機為轉機,讓受到損失或抱怨的客人,反而開始認同企業。
我過去在電商平台時,曾經因為平台的政策改變,讓平台上面的賣家覺得利益受損。當時不得了,賣家不是來公司鬧,而是在社群到處批評,甚至到我個人的臉書留言謾罵,也私訊罵我。但是,我們相信這些新措施,表面好像對賣家不利,但實際上,時間一長就會變得對賣家有利。
因此我跟公司花了很多時間跟力氣,非常有誠意、誠實的持續跟賣家做各種形式的溝通,如座談會、說明會,隨著時間過去,開始有賣家感受到,其實長期來看,是對自己有利的,這些賣家才開始轉變態度,甚至熱情回應。最後在我離開那個平台之後,還能持續收到賣家的私訊感謝。所以,誠實雖然面對不容易,但往往才是能夠解決爭執點的好方法。
核稿編輯|林庭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