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人力資源
feature picture
shutterstock

「體力不夠」、「名額有限」, 招人不面試中高齡者,不行嗎?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近日,桃園市政府以違反《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為由,裁定國籍航空在招募過程中存在年齡歧視,開罰新台幣30萬元,並公布公司名稱與負責人姓名,引發社會高度關注。

其中,勞動部要雇主自行舉證,證明沒有歧視,這和過去的原則顯然不同。從法規來看,《就業服務法》針對就業歧視設有一般性的規定,而《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特別針對「年齡歧視」採用「舉證責任倒置」原則。也就是說,只要勞工能夠提出自己因年齡遭遇差別待遇的事實,雇主就必須舉證,說明相關決定與年齡無關,或者是基於合理的工作需求或法律允許的例外情形。

延伸閱讀:先承認自己歧視,才可能同理他人!建立多元共融職場文化的一些重要提醒

中高齡促進法上路,對年齡歧視把關更嚴

就《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來看,允許的例外包括:若因職務性質的特殊需求而必須設年齡門檻,或薪資給付是依據年資、獎懲、績效等與年齡無關的合理依據,這些情況就不違法。此外,若有其他法律明確規定任用或退休年齡,或者為了鼓勵特定年齡層就業所採取的協助措施,這些也都屬於法律所允許的例外。

回來看這起國籍航空案例,當事人申訴表示,自己有超過9年的相關地勤工作經驗,連續應徵6項職缺,都沒有獲得面試機會。國籍航空用「名額有限」回覆,但這6個職務卻持續找人,就很難說服人。勞動部還發現,國籍航空全體594名員工當中,51歲以上僅20人(約3%),且大多數是主管或資深人員,從事基層工作的中高齡者僅2人。一年內錄用444名員工,其中51歲以上僅4人,占比僅1%。相對其他年齡層,錄取比例偏低,讓人懷疑公司存在系統性的年齡排除機制。

另一方面,國籍航空面對指控時,也提出多項理由,包括當事人居住地與工作地點不同、自我介紹有錯字,或履歷內容不符職務需求等。雖然如此,勞動部依然認為,這些說法沒有在最初調查階段明確提出,也難以排除年齡因素的影響,最終認定國籍航空未盡法律上的舉證責任,並推定拒絕面試的行為,就是因年齡導致,最終歧視成立裁罰

企業公開徵才,須以客觀標準為主

因此,建議雇主徵才時,應該訂定明確且公開的甄選標準,而且要跟實際工作內容連結,而不是用年齡、性別等無關的特質作為篩選條件。即使職務有特定需求,例如體能、專業證照或特殊技能,也應以客觀、合理的方式檢視應徵者是否符合,而不是用年齡作為簡化判斷的工具。

此外,若雇主在招募過程中必須排除中高齡者,則要提出具體證據,證明這項決定是基於職務需求、合理評量或法定例外,且公司所採用的甄選標準必須具備一致性與正當性,而非主觀判斷。主要原因是,如果雇主無法說明差別待遇背後的正當理由,有極高的機會構成就業歧視。

過去餐飲業也有同樣的例子,現場人員直接表示「40幾歲不行,但可以來面試看看」,理由是工作需要體力,認為45歲以下比較適合。當時主管機關雖認可餐飲工作對體力有一定要求,雇主可要求應徵者具備一定體能,但必須採取客觀、合理的測試方式,不能單以年齡判斷,因為體力和年齡沒有絕對關係。單憑年齡排除年長者,仍屬違法。

延伸閱讀:豐田回聘 65 歲員工、最多能做到 70 歲!「中高齡人才」為何愈來愈夯?

由此可知,篩選年齡是否構成就業歧視,關鍵在於年齡因素是不是這份工作的必要考量。而歧視又分為直接歧視與間接歧視,直接歧視是明確以年齡為篩選標準,例如餐飲業說「40幾歲不行」;而間接歧視,是雇主表面上沒有設定年齡門檻,但實際用人時,還是把特定年齡層排除在外。比方說公司要求,求職者不能有老花眼,如果無法證明這跟職務內容有必要關聯,也可能構成對中高齡者的不利待遇,屬於間接歧視。

事實上,像航空業、服務業的例子,這些行業過去在招募時時常存在年齡或性別偏好等傳統做法,雖然一直有違法疑慮,但過去少有人主動申訴。如今民眾法律意識提升,政府對就業平等也趨嚴執法,這些潛在的歧視行為更容易被開罰。因此,建議企業將「偏好條件」轉換為「客觀測試」。例如將「需反應快、適合年輕人」改為「需通過30分鐘內輸入100筆資料、錯誤率低於2%之測驗」等與職務必要性相關的能力評估,並考量合理調整原則,確保徵才過程不因年齡造成不當排除,落實工作平等原則。

繼續閱讀 人力資源管理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