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style="color: #0000ff;">許多公司面臨領導效能的問題關鍵在於,一位主管在運用法定職權、獎賞權以及威嚇權的同時,是否具備專家權與認同權。企業要提高領導效能,只要為部門選
1970年代,李嘉誠有意以收購進行企業擴張,他屬意當時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和記黃埔集團」。但李嘉誠的長江實業,在那時的市值僅有6.93億港幣,與市值高達62億港幣的和記黃埔相比相差甚遠,想以小博大,簡
劉副總是國內一家食品大廠的部門主管,對一位廠長賞識有加,將他視為公司重點栽培人物,還曾向總經理提起,「王廠長雖然在公司的資歷不長,但是有很多創新想法與革新做法,很敢衝,也常讓部屬做一些決定,頗受部屬敬
某家試行360度評量(或回饋)剛滿一年的公司,到了打績效考核的12月份,人力資源部門及高階管理階層面臨了「該如何處理這些360度評量成績」的難題:這項成績應該做什麼用途?如果要做為考核的一部分,那麼應
發展與培養具有未來潛力的領導人才,是現在多數企業老闆關心的議題,但我們如何辨識這些有潛力的人才?現在的績效表現是預測未來潛力的唯一指標嗎? ##無領導力,即無發展潛力 三國時代,劉備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曾說:「向上的關係是經理人理所當然最關心的事務。」經理人往往很在意主管如何看待自己、主管是否接受自己的觀點與建議,以及主管是否認可自己的工作表現等等。杜拉克認
最近與一位在大型公司擔任重要管理職位的老朋友碰面,他提起一位部屬剛獲得晉升,卻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而健康惡化、病況不輕。 朋友說,這位部屬擔任處長時,與部屬相處融洽,部門績效始終超標,因此晉升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