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攝影 / 賀大新

從 13 桌到年收 10 億!老四川創辦人留給後世的管理學:除非員工犯錯超過 6 次,否則別輕易罵人

2023-06-28 經理人編輯部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編按:知名麻辣鍋餐廳、興櫃餐飲股「老四川」,6 月 27 日發出重訊公告,創辦人梁朝辰於睡夢中辭世,享年 56 歲。老四川公司表示,目前各項業務均由專業經理人負責,對公司營運並無影響。梁朝辰 2003 年向中國友人學習麻辣鍋配方,以麻重於辣的正宗川味在高雄創立「老四川巴蜀麻辣燙」,從一間 13 桌的店舖發展至 14 家分店,年營收突破 10 億,更在 2014 年登錄興櫃,是台灣首家興櫃掛牌的麻辣鍋店。梁朝辰過去曾接受《經理人》專訪,領導團隊素以紀律嚴明著稱,他也大方分享了獨特的管理哲學。

今天若一棟建築物的其中一扇窗被人打破了,卻沒有馬上請人來修理時,會發生什麼事呢?根據犯罪學的破窗理論(Broken Windows Theory),接下來大家就會覺得這裡是沒人管、可以沒大沒小的地方,最後整棟建築物的窗戶都會一一被打爛。

這份見解,不只能解釋犯罪現象,也是台灣本土麻辣鍋霸主 ── 人杰老四川餐飲(以下簡稱「老四川」)創辦人梁朝辰在企業管理上,十分堅信的觀念,

「若公司的紀律不夠分明,員工錯了也不責備,其他員工自然就會有樣學樣。這種齊頭式的仁慈,叫做濫好人,不叫好主管。」

明知故犯的錯要罵,規範員工「不為」而非「不能」

談起自己的管理哲學,梁朝辰笑稱,每個員工都被他罵哭過。但說到罵人,他強調,罵人是門有底蘊的藝術,「會罵人跟懂得罵人是截然不同的,正確且適當的責罵,是幫助員工成長的最佳利器。」

儘管梁朝辰在員工眼中,早已塑造出極為嚴厲的主管形象,但在看到員工做錯事,他的第一個反應,從來都不是馬上開罵,而是判斷員工究竟是「不會」,還是「明知故犯」。

梁朝辰認為,若是對工作不熟悉而犯錯的員工,一定要給對方改過的機會外,還要進行循序漸進式的指導。像是看到員工沒做好的事情,他一開始會完整示範給對方看,再來才會慢慢從示範者的角色轉換為監督者,只針對員工做錯的地方從旁提點,將重點放在確保員工能獨立做好交辦事項上。

員工邊做邊學、邊犯錯邊修正的次數,除非超過 6 次,不然他不會輕易出聲斥責。

「不教而殺謂之虐,我不罵員工『不能』,我罵員工『不為』。」

梁朝辰遇到員工犯錯時,一定會先釐清員工的心態,以及他們對工作的掌握度,才決定指導或責罵的程度。因此,若遇到不願意好好做事,惡意違反紀律的員工,梁朝辰會不留情面地嚴厲責罵,甚至給予重懲。

曾有一位資深店長,關店時廚房人員沒關瓦斯,讓食材在無人在場的情況下,持續滾了 5 個小時。雖然沒出事,但店長不僅沒主動回報給梁朝辰,還選擇和犯錯員工、廚房主管聯手保密到家。他感嘆道,若在最前線作戰的指揮官,心態都不正確,甚至帶頭說謊,統帥怎能放心讓他帶兵作戰?

這件事在警告過後又再度發生類似情形,梁朝辰並沒有因為多年交情就從寬處理,而是罵完、講完道理後,將該位店長降職為實習店長,不僅是要他洗心革面後重新開始,同時也是給予其他員工一次警惕。對此,梁朝辰也提醒,比起績效差的員工,有時候職位高、表現好的員工,更要小心處理、公平責罰,畢竟員工都看在眼裡。若不對的事情,領導者無法及時導正,很容易造成上梁不正下梁歪,讓企業走上偏路。

罵人也要「因人制宜」,後續安撫更是關鍵

梁朝辰認為,就連罵人,也需要做到因人制宜。舉例來說,遇到較為外向、活潑的員工做錯事,就適合在會議上,以對事不對人的態度責備,並重申公司的規定,讓在場的員工也能確實了解主管的做法;但若是個性屬於內心脆弱、較經不起打擊的員工,就不適合在公開場合上嚴厲指責,最好私底下叫到辦公室再指責,避免讓員工陷入過度受傷的情緒,聽不進主管後續的勸導。

不過,「只會罵人,那是徒弟的功力,罵人後懂得收尾的,才是師傅。」梁朝辰強調,「罵」只是一個表徵,後續的安撫才是責罵能否見效的關鍵。舉例來說,梁朝辰罵了員工 5 分鐘之後,他會再花上 30 分鐘的時間,好好告訴員工他們被罵的原因,並用相對和緩的語氣,關心員工當下的心情及想法,以免員工感受不到老闆的用意,甚至覺得老闆只不過是平白無故地開罵罷了。

對於罵人,梁朝辰時常跟員工解釋,如果主管對他們沒有期待,根本不會有所要求,更沒有罵人的必要。「有時候罵只是一種手段,希望員工能成為刁肉的狼、鎮山的虎,最後真的可以帶兵作戰。」他認為,領導者在罵員工時,要能讓對方感受到領導者是為他好,且跟他站在同一陣線。「責罵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員工能有如當頭棒喝,確實知道自己錯在哪,導正自己錯誤的觀念和行為。」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