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超商 2 月 12 日公布 1 月營收衝出 227.05 億元佳績,創下歷史新高。
同日,統一超商門市宣布「行動隨時取」服務上線,OPENPOINT App 導入咖啡寄杯功能,將過去施行已久的加盟店手寫小白單,轉化為數位線上寄杯,但僅限單店現場購買及單店領杯。
App 開通前一天,統一超的短期咖啡第二杯半價活動剛結束,App 開通當天,平台內上線 30 杯或 50 杯寄杯方案,都沒有過去第二杯半價(相當於 75 折)優惠,且統一超總部不僅沒有召開記者會,甚至沒有發布新聞稿,異常安靜。
既然開通線上寄杯,為何不一口氣開放跨店領取,甚至是線上支付結單? 官方對此並沒有具體說法,不過業內專家分析:統一集團一年至少花 12 億元做資訊系統維護升級,App 不一次開通所有服務,不可能是資訊系統的困難。
技術問題若是假議題,統一超第一階段只先開通數位化小白單功能,背後原因或可分為「會計議題」與「分潤議題」。
從「選擇不做」到開數位寄杯一槍
身為便利超商龍頭,統一超商同時也是超商現煮咖啡領先者,一年賣出超過 3.2 億杯,現煮咖啡年營收 130 億元以上,遙遙領先全家便利超商。統一超為何不推出線上寄杯、跨店領取服務?產業界討論聲音一直沒停。
統一超商董事長羅智先 2019 年受訪談到會不會跟進時,回應:統一超商也考慮過(咖啡寄杯),不是不能做,是選擇不做,因為統一超商量體大,更求穩定性。
他強調:「零售業最怕不穩定,這牽涉到進貨缺貨及造成現金流不穩定。」這個說法十分耐人尋味,不禁讓人質疑:那現在為什麼又做(咖啡寄杯)了呢?三言兩語中,也透露統一超這次宣布只開放單店寄杯求的仍是「穩定」。
首先談會計議題。
業者透露,統一超 5712 家門市,約 800 多家是直營店,其餘都是加盟體系,加盟店跟加盟總部在法律上是各自獨立的法人,法律位階平等,所以 A 店(帳)的銷貨收入,但 B 店(帳)被領貨,那麼 B 店帳務該如何核銷?沒有開發票,但店內庫存下降了,這屬於會計議題,統一超必須尋求所有加盟主(4~5千名法人)同意新分帳機制。
「加盟總部的責任是讓加盟主都能獲利,如何設計平衡機制是關鍵。」否則某家拚命賣出咖啡,但另一家店一直被領出咖啡,兩店加盟主如何拆帳分潤?
這位業內主管觀察。因為統一超商分店規模比全家多,為求穩,推動速度或許就比較慢,但全家便利商店都做得到,統一超商在會計議題上絕對是可解決的。
「或許統一超想先實施單店寄杯,看一下使用率是否真的好,再處理會計上的帳務問題。」該主管推測總部心態。
接下來要談的是關鍵的「分潤議題」。
由於終極的 App 跨店寄杯領取服務,是消費者不必再進入門市店內付款,能隨時自由在手機上,利用 App 下單跟線上支付(比方全家有 FamiPay),而這在技術上,統一超商絕對也做得到(2019 年 11 月推出 icash pay),消費者體驗更便利,為什麼不做?
業者分析,這就是統一超商總部的包袱:有跟加盟主爭利的疑慮。 一旦總部開啟線上購買寄杯,這個帳就不再認列 A 店或 B 店,那麼是否將引起現在加盟主的反彈?倘若要加盟主不反彈,就必須說明新 App 線上扣款後,加盟方如何分利潤?
該主管分析,總部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大方一點,把行銷補貼自己吸收。」比方 App 未來開通跨店取,A 店一天被提取 50 杯咖啡,其中 49 杯是 A 店自己賣收現款,但 1 杯是他店或 App 上結帳,這 1 杯利潤及成本就應該由總部補足。
但總部補貼跨店領取杯數利潤,是否影響總部利潤呢?「咖啡利潤很高,總部其實可行方案很多。」該主管分析並不至於影響太大。
若統一超一次全面開放 App 跨店寄杯,且線上扣款購買,由於咖啡是便利性飲品,短期也不會影響每月咖啡相關收入,也就是說,要喝的還是會喝。反而是各加盟店或許將開始減少店頭賣現煮咖啡的現金收入,這也可能是羅智先所說造成現金流不穩定的顧慮。
未來超商咖啡大戰,業內觀察,統一超在價格戰上態度並不會太積極,2 月 12 日數位寄杯開第一槍之後,由於後有全聯積極追趕,前有全家的咖啡寄杯活動走在先,統一超不是不會做跨店咖啡寄杯,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本文出自數位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