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 Success >
數位工具
2020-03-08
授權轉載 電腦玩物
授權轉載 電腦玩物

電腦玩物
影片教學 / 什麼是番茄鐘工作法?如何實踐?短時間專注衝刺真的有效嗎?
2020-03-08
授權轉載
電腦玩物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
clearTimeout(timeout);
shown = true;
timeout = setTimeout(() => { shown = false }, 7000);
}"
x-show.transition.out.opacity.duration.1500ms="shown" x-transition:leave.opacity.duration.1500ms x-cloak
class="text-sm text-gray-600">
前往收藏資料夾

這次的主題,是最近許多朋友、學員提出的問題:「番茄鐘工作法有效嗎?」什麼是番茄鐘工作法?如何實踐?短時間專注衝刺真的有效嗎?
番茄鐘工作法是什麼?
(1)短期專注25分鐘,休息5分鐘。這是一個番茄鐘
- 專注時只專心做一件事
- 休息時真的切換到其他放鬆的事情上
(2)重複四個番茄鐘後,休息15分鐘~30分鐘。
這樣的番茄鐘工具很多,你可以透過電腦玩物的文章搜尋,或是點擊影片上的連結,找到適合你的工具。
番茄鐘短時間專注的疑問
(1)如果是閱讀、學習,番茄鐘工作法沒有太大問題
- 衝刺考試時,這樣不只專注,而且休息時給腦袋整理記憶的時間
- 減輕壓力,有規律的放鬆更能集中
(2)但處理困難工作的時候呢?
如果就是要長時間才能完成的工作怎麼辦?短時間專注會不會更容易被干擾?
「長時間工作」的問題
(1)工作前沒有任何準備,工作等於從零開始
- 工作起步階段,會有進入狀態的準備時間
- 工作到一定時間長度後,效率開始降低,但還是硬撐
- 沒有給自己時間限制,反而可能在工作時間切換紓壓管道
(2)長時間工作的問題在於:
- 我們想要逼自己長時間的工作,來一鼓作氣的把困難問題解決,但從這一張曲線圖來看,其實我們真正能夠全速工作的時間並不長。
- 而在這段時間裡面的前段跟後段,可能花了很多時間在做其實沒有生產力的準備動作。
- 而當失去專注之後,逼自己繼續做的時間裡面其實生產的效能很低。
- 我們花的時間很大多數時候並沒有發揮它全部的效益。
不是番茄鐘的問題,而是時間管理應該具備的技巧
這邊我提供兩個技巧與反思給大家參考
(1)第一步:為什麼我們想要一鼓作氣把任務做完?而不是- 讓自己可以分段完成任務?
- 把任務切割為明確的行動步驟
- 每個行動只需短時間
- 讓每個步驟可以全力衝刺完成
- 不是番茄鐘工作法有問題,而是我們忘了去拆解任務,讓事情可以在更容易掌控的短時間步驟內,逐步完成
(2)第二步:進一步縮短進入工作狀態的時間
- 準備一個任務資料的集中管理工具
- 清楚前一個、下一個行動
- 不是25分鐘不夠,而是我們沒有利用工具,幫助我們縮短準備時間。
- 我使用的工具是 Evernote
短時間專注,保持生產力
- 我們以為有逼自己堅持長期專注,但其實這樣的工作模式裡,可能有很多時間浪費
- 看起來工作時間很長,但很多時候生產力並不高,或者不是在做有效率的事
- 反而當我們把一個把任務拆解成明確步驟,我們可以每一步都全力衝刺,不浪費太多時間,又能有明確的休息緩衝節奏。
- 拉長時間來看,保持生產力的時間更多。
練習番茄鐘工作法的好處
1.先練專注,最後可以無招勝有招
- 我現在並不一直用番茄鐘工具來計時
- 並不需要一直使用番茄鐘工具,也不一定要硬性規定時間
2.透過切割任務的練習,我們將可以更容易應付被打斷的工作環境
- 每個步驟在我可以把握的十幾分鐘、二十幾分鐘內就能完成。
- 被打斷,我也可以很快完成手上步驟,並下一次接續步驟繼續進行。
3.在生活的零碎時間,我們也能快速進入專注狀態
- 學會切割步驟,生活中許多片段的時間,更能有效利用,一個通勤就能當作番茄鐘時間來使用。
4.更了解自己完成一個任務的真正所需時間
- 你可以試試看,在執行一些新任務時,紀錄一下自己最後總共需要幾個番茄鐘。
- 最後,我們會更了解自己執行某些任務真正所需時間。
- 而且這時候是全力專注的狀態,所以不會高估,也不會低估。
- 於是以後的時間安排,會更加精準。
結論:
- 這是我對番茄鐘工作法的理解,以及在練習過程,體驗它帶給我的效果。
- 關鍵並非死守那個時間規範,而是「拆解任務」、「做好準備」、「利用片段空檔」。
- 這三個技巧,本來就是我們要提升時間管理生產力的關鍵,而番茄鐘工作法,正是這樣的練習。
有興趣進一步研究的朋友,推薦幾篇相關文章:
(本文授權轉載自電腦玩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