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Leadership > 領導力
feature picture
pexels.com

高 EQ 領導者的 4 大特質!你擁有幾項?

2020-07-22 編譯‧整理 Janis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一般在職場上,我們會更看重專業技能、實戰經驗,但近年來,情緒管理、精神健康等問題也成為關注焦點,管理階層開始把情商視為衡量員工的指標。

高 EQ 管理才是成功關鍵!員工壓力減少 4 倍

Google 曾進行過一個名為「亞里斯多德計畫」(Project Aristotle)的研究,針對 115 技術團隊、85 組銷售團隊進行超過 200 次採訪,整理出高效率團隊所需的幾項關鍵因素,其中與情商相關的包含:

  1. 深刻意識到社群連結的重要性,也就是「社群敏感度」
  2. 所有人都能夠平等發言
  3. 具備心理上的安全感,所有人都感到安心,並且在不必擔心負面後果的情況下工作

要創造這樣的職場環境,需要一個擁有高 EQ 的管理者。員工經驗研究機構 Limeade 的一項調查指出,感覺自己有受到公司照顧的員工,認為公司很好的可能性多 10 倍、待在公司超過 3 年以上的可能性多 9 倍、而覺得痛苦或是壓力大的可能性少了 4 倍。

延伸閱讀:11種「低EQ」的表現,你中了幾個?

隨著時代改變,人們對於情感的需求也會產生變化。大約 1995 年到 2005 間出生的 Z 世代(Generation Z)逐漸邁入職場,一般指人,這群「網路世代」的需求,就和上一輩不同。

美國精神衛生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在今年 2 月公布的研究顯示,18 到 25 歲的受試者與其他年齡層相比,患有嚴重精神疾病的比例是最高的,在職場方面,Z 世代是也是最孤單的一群,自己「有時候」或「總是」感到孤單的受試者高達 73%。

也因此,Z 世代的年輕人會希望在職場上多得到主管的關心,隨著他們進入職場的比例增加,職場上的情商也顯得更加重要。

高 EQ 的領導者 4 大特質

1. 打造團隊「歸屬感」,滿足員工的心理需求

在《串聯型成長:利用腦科學的力量駕馭任何事》(暫譯,原文為 Wired to Grow: Harness the Power of Brain Science to Learn and Master Any Skill)一書中,作者布里特.安德莉塔(Britt Andreatta)認為,人類需要工作的三大核心理由就是生存、歸屬感與成就感,原理類似於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人類達到的對生存的基本需求,可以吃飽喝足,有遮風避雨的地方之後,就會開始尋找能夠被接納的地方,接著透過學習與成長變成更好的自己。

而隨著世界進步,大部分人的生存基本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讓人們轉移到下一層的需求,因此打造歸屬感,就成為高情商領導者的必備工作。

2. 在科技之外,展現更多人性

如今,5G 以及人工智慧逐漸普及,科技將逐漸取代那些人類認為太困難、不喜歡或是太危險的工作,我們反而有更多的時間與能力,彼此表達情緒。

舉例來說,當人工智慧能協助醫生精準診斷疾病時,醫生就有更多的時間對病患表達同理心、提供情感支援,或是當機器協助服務生準備客人的餐點時,服務生能走出櫃檯,與客人有更多實質上的互動。

3. 擺脫冷漠職場外衣,創造與同事的情感連結

過去許多人會建議「工作時不要帶感情」,應盡量保持理性、公事公辦,但也常常讓人把「職場專業」與冷漠畫上等號。可是現在,生活與工作的界線越來越模糊,甚至因為疫情的關係出現「在家工作潮」,很難把工作上的情緒留在辦公室,痛苦、開心、傷感或興奮感都會跟著我們回家。

暢銷書《我工作,我沒有不開心:對人對事不上心也是一種職場優勢》中,作者莉茲.佛斯蓮(Liz Fossien)分享,「當同事願意放下光鮮亮麗的『職場專業形象』時,會更容易產生情感連結,有種可以一起加倍努力的感覺,也能夠對彼此更加友善」。

4. 關心員工的生活狀態,工作更愉快

現在有愈來愈多的老闆願意關心員工的生活與情感,例如,希爾頓集團提供領養補助計畫,當有員工領養孩子時,最高可以得到 1 萬美元的補助金,次數沒有上限。

當員工覺得受到老闆的照顧,感覺自己從「被雇用」變成「被賦予權力」時,就會更努力地在公司工作。

資料來源 / Entrepreneur

繼續閱讀 領導帶人
相關文章
成功 Success > 職涯發展
feature picture
攝影 / 賀大新

聽到「寫程式」就關上耳朵?AI 時代下的文科生大機會:3招跨過門檻,從庶務中解放、放大專業

2025-08-24 林柏源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職場裡,行銷人常被形容為「萬事通」:從貼文、部落格、簡報、影片到活動執行,樣樣都得一手包辦。尤其在小型團隊,策略與執行往往無法切割,導致專業人員的時間被大量瑣碎事務消耗。

這樣的困境,Webbrain AI 共同創辦人 Sofia 再熟悉不過。儘管最有價值的工作是策略規劃,真正耗掉大部分精力的卻是執行細節。她表示,執行端約占到 60%,策略大約僅有 40% 的時間可用。

但當公司決定「全面導入 AI」時,文科背景出身的她,卻發現了另一種可能:Vibe Coding —— 一種讓非工程師也能用自然語言與 AI 協作,完成自動化流程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這種方式不僅解放了工時,也逐步改變了她與團隊的分工模式。

人人都能用 AI 寫程式!把手動瑣事自動化,解放更多時間給人生要事

談到「寫程式」,許多文科背景的朋友可能就關起耳朵、覺得事不關己。但事實是,有一定比例的「重複性」工作,像是資料複製貼上、報表整理,甚至是客製化郵件發送等「行政庶務」,明明能被自動化解決。

許多人即便有心,卻可能力不從心,一是不知從何下手,二是在實際摸索前,就被「感覺好難」的心理門檻拒之門外。

Sofia 坦言,自己也曾經害怕「數學不好、邏輯差」,加上擔心打擾同事,往往讓她不敢嘗試新工具。不過,AI 就像一位永遠不會翻白眼的同事,不管問題多抽象、簡單,AI 都會耐心回答,甚至協助 debug。「面對 AI 可以放心提問,不用擔心被嘲笑,」。

這種安全感,讓她第一次真正感覺自己能更自在地接觸技術世界。心理障礙的解除,是 Vibe Coding 能在文科人才之間快速傳播的關鍵。因為 當挫折感不再成為阻礙,每個人都有機會透過語言驅動技術,進一步放大自身專業、更解放工作時間時,就更有機會重新聚焦對自己職涯、人生的要事。

Vibe Coding 不難!克服心理門檻的3心法:從生活中「重複的痛」開始

如果想進一步利用 AI 為自己加值、嘗試 Vibe Coding,但還是有些茫然、恐懼,Sophia 分享了她的 3 個心法:

1. 建立認知:AI 不會翻你白眼,不用怕問笨問題

勇敢嘗試,不要害怕,因為 AI 不會對你翻白眼。不需要擔心自己邏輯或數學不好,因為 AI 在這方面的能力比你強,你可以借助它的力量來達成目標。

2. 找到一個想解決的「具體問題」

從日常生活中或工作中,一個讓你困擾已久的重複性問題開始。當你解決一個實際問題並看到成果時,那種成就感會推動你繼續學習。

3. 善用「工具箱」思維:建立自己的組合技

不用急著決定使用哪一個工具,只要跟 AI 說你的問題是什麼,它就會給你具體的建議。你可以將不同的 AI 模型視為工具箱中的不同工具,例如有些 AI 擅長生成文字,有些則擅長寫程式。重要的是,找到最適合你工作需求的工具組合,而不是死守一個工具。

Sophia 指出,擁有工具箱思維讓減少對技術人員的依賴,先自己嘗試完成初版,再與工程師協作完成更完整的版本。遇到無法解決或較複雜的狀況時,再由人類同事出手補強。這種「先 AI、後人工補強」的模式,大幅提高了效率,也讓團隊資源分配更合理。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 裡,Sofia 會帶著你親手打造屬於自己的工具箱:

  • 學會怎麼描述需求,挑對 AI 模型來產出成果
  • 學會用 Google Apps Script、各種小模組,把工作瑣事自動化
  • 實作成果可應用在職場中,包括團購表單、名片掃描小幫手、互動提案網站、導購產品頁面
  • 獲得示範成品,直接套用整理過後的程式碼,小幅修改就能上線

也曾害怕「公司還需要我嗎?」用行動把 AI 焦慮,化為競爭力

AI 的快速普及,也帶來另一種焦慮。Sofia 提到,當她第一次看到 AI 能生成部落格內容時,心中確實浮現過「那還需要我嗎?」的疑慮。

但隨著使用經驗增加,她逐漸理解:AI 幫助的是高重複、低差異的任務,而專業人員真正的價值在於策略思考與溝通;因為 AI 的加入,自己能把更多時間回到策略與溝通上,這才是最能發揮行銷價值的地方。

換言之,AI 不會讓行銷人失去價值,而是迫使專業人才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能與 AI 協作的人,才有機會把焦慮轉化為競爭力。

AI 的角色,正逐步從「工具」走向「同事」。它不一定會取代你的專業,但很可能重塑你的工作方式。關鍵不在於你是否會寫程式,而在於是否願意嘗試,讓 AI 成為團隊的一員。

在這個全新的分工時代,能與 AI 共事的人,將在職場中展現更強的競爭力。

《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

資料來源:《職場必備 Vibe Coding 實作課》微型線上課數位關鍵字 EP 192. 文組人也能上手的 Vibe Coding!AI 如何協助行銷人員解決重複性工作

繼續閱讀 AI
相關文章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