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行銷公關
feature picture
未來流通研究所

疫情引爆搶購潮,消費者都買什麼?罐頭、零食排行第一,還有誰上榜?

2021-05-20 未來流通研究所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台灣 COVID-19 疫情來勢洶洶,商業經營也面臨前所未見的挑戰。面對未知的環境,未來流通研究所抓取 2020 上半年,同樣處於疫情高峰期間的消費商品數據變化,希望藉由分析過去疫情高峰期間的具體數據趨勢,為同樣正在奮戰的夥伴們提供參考方向。

與當前的艱困情勢相同,2020 上半年台灣社會同樣面臨嚴峻的疫情挑戰。遠距工作與教學、社交限制、強制防護等措施陸續實施,與過往大相逕庭的疫情生活型態快速投射在消費商品結構與購物通路的變化上。盤點 2020 上半年消費性商品內銷變化可以看到,不少熱銷多年的商品意外掉出榜外,取而代之的則是向來銷售表現平平、甚至已陷入衰退的防疫關聯商品。而這樣大幅度的銷售變化,正好可做為推估後續各式商品銷售表現的重要參考依據。 

2020H1台灣消費品內銷變化
未來流通研究所

疫情應對商品全面暢銷、宅居零食商機迎來爆發

回顧 2020 年 H1 台灣消費商品內銷成長排名 20 強,可以看到全數均為疫情應對商品。 其中食品與飲品合計佔 11 席,耐久存且食用便利的各式罐頭、冷凍水產食品、冷凍肉類、速食麵以及冷凍加熱即食品銷售成長幅度均十分顯著 ,反映出的是民眾因拉長在宅時間、提高自煮頻率而大幅提高家庭備品庫存水準的消費傾向。

此外,食飲品銷售的另一項成長焦點則圍繞在宅居零食商機,包括 肉乾果乾等脫水食品、冰淇淋、啤酒、碳酸飲料等「療癒食品」,也是消費者大幅提高購買量的重點品項,「非正餐經濟」也因此成為疫情下不少食品製造商與零售通路企業大力推動的行銷訴求 。

延伸閱讀:調查揭密:疫情下消費者不出門,都在買什麼?從 3 大消費爆量,看懂未來的顧客行為
武漢疫情配圖_口罩_2020_03_24_蔡仁譯攝-6.jpg
攝影/蔡仁譯

除食飲品外, 個人及家庭清潔消毒用品、疫情阻絕防護用品也是構成 2020 上半年高成長商品名單的重要類別

例如漱口水等清潔用品、塑膠與橡膠手套等,銷售金額年成長幅度均超過 30%。此外, 乾洗手等液體清潔劑、個人清潔化妝品等清潔用品銷售也迎來近年少見的高成長浪潮。值得注意的是,口罩等紡織品 2020 上半年因受限購令影響,年增幅度約 14%,但下半年陸續放寬購買後,全年銷售成長幅度突破 35%,為 2020 全年消費性生活用品成長幅度最高的商品類別。

武漢疫情配圖_口罩_2020_03_24_蔡仁譯攝-8
蔡仁譯攝影

可以預期的是,承續 2020 上半年疫情衝擊帶來的消費變化, 2021 年在本土疫情延燒的情況下,消費者勢必更加嚴謹依循疫情生活型態準則,加上清潔消毒觀念已全面深入民眾生活習慣,將帶動包括冷凍食品、各式罐頭、零食飲料、清潔用品、口罩手套等商品銷售規模持續增長

出遊、社交、工作關聯商品銷售遭受衝擊

至於 2020 上半年銷售陷入衰退的商品類型,則多為出遊、社交、工作關聯品項 。由於民眾大幅降低外出頻率,無論是工作通勤、社交娛樂、旅遊採購等活動均全面中止或暫停,導致相關商品銷售規模顯著降低,例如 行李箱包、服飾鞋履、彩妝保養、冷藏餐食、太陽眼鏡、隱形眼鏡等商品,2020 年 H1 銷售規模均受到程度不一的衝擊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相對於木製與非金屬製家具年增 14.2% 的銷售表現,以辦公 OA 家具為主的金屬製家具 2020 上半年銷售卻陷入衰退, 可以看出遠距辦公等防疫措施的影響範圍,已由個人消費進一步擴及至企業採購

shutterstock_travel_578891674.jpg
Africa Studio via Shutterstock

進一步來看,2020 上半年陷入銷售衰退的商品類型中,有不少為過往擁有穩定銷售成長基礎的商品,卻意外在疫情影響下陷入衰退,顯示疫情下民眾工作及生活動線出現的大幅轉變。

例如 2020 上半年銷售年減 15.9% 的臉部身體保養品,跌幅創下 40 年來新高;而擁有較高銷售基期的冷藏餐食與烘焙食品,2020 上半年銷售金額亦分別下跌 9.39% 及 6.87%,主因為受到上班族群餐食消費規模下跌的影響,其中冷藏餐食銷售衰退幅度達 1999 年以來最大跌幅,而麵包等烘焙蒸炊食品(不含餅乾)亦創下超過 20 年來的最高衰退幅度。此外,受到民眾外出頻率與觀光客購買規模同步縮減的影響,已連續銷售成長 17年(僅 2019 年銷售小幅降低 0.02%)、且當中有 12 年漲幅超過兩位數的隱形眼鏡,也在 2020 上半年出現少見的銷售衰退。

由於當前疫情狀態較 2020 上半年更為嚴峻,影響範圍正持續擴大,預估在民眾生活型態全面恢復前,上述相關商品銷售規模將持續疲軟。

本文授權轉載自:未來流通研究所

相關文章
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經理人

挺你所想,中國信託銀行 ATM 推出創新無障礙服務與AI防詐應用!

2025-09-30 經理人 X 中國信託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中國信託銀行透過 ATM 落實普惠金融,根據不同族群的需求設計操作介面,也結合政府部門與AI機制提高防詐成效,以「挺你所想」為精神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在金管會最新公佈的「2024年我國普惠金融衡量指標,台灣有多項指標都超越國際平均,特別是 ATM 普及率,每 10 萬名成年人平均擁有 165 台 ATM,是全球平均值的 3.14 倍。這背後不只是政府政策驅動,更有金融業者的努力,而以「全客群服務、以人為本」為根基的中國信託為例,不僅廣泛佈建 ATM、針對不同族群設計友善操作介面,更結合創造科技打造防詐警示機制,成為台灣普惠金融成績亮眼的重要推力。

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表示:「ATM 是我們推動普惠金融的重要節點,從回應多元需求出發,為不同族群量身打造貼近日常的服務,讓客戶感受到中信是可以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中國信託以科技與使用者為中心,搭起金融服務的橋樑,充分體現「挺你所想」的精神,讓每一位使用者都能無障礙地享有金融資源。

中國信託長期致力於金融服務普及化,透過廣泛佈建ATM網絡來延伸服務據點,目前裝機量達7,700台,為全台之冠。佈點策略不僅覆蓋都會核心區域,更深入阿里山、鵝鑾鼻、馬祖等偏鄉觀光景點,讓民眾無論身處何地都能享有便利金融服務。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81 拷貝 切.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李蓓雯部長(左三)推動ATM介面與功能優化,並分享與不同客群訪談的實務經驗;數位經營部陳瑞怡科長(左四)則以行銷視角,強化ATM的趣味性與互動性,共同提升客戶體驗,打造「挺你所想的數位金融」。
經理人

針對外籍人士,開發多國語言與語音服務

在追求服務普及化的同時,中國信託亦重視服務的包容性,針對不同族群量身打造友善操作介面,致力讓每一個人都能享有更好的金融服務使用體驗。

舉例來說,ATM原本僅提供中英文介面,但中國信託深知語言是影響使用體驗的關鍵門檻,因此根據觀光局來台旅客統計資料,鎖定最常來台的外籍遊客國籍,以及外籍移工主要來源國,逐步擴充 ATM 多國語言和語音服務。

目前,中國信託 ATM 已提供 12 國語言介面及 7 國語音導引,不僅真正做到語言無障礙的金融服務,更大幅提升使用體驗。以泰籍移工為例,以前在操作 ATM 時,只能依賴原生國網友分享的教學影片,才知道下一步該按哪一個選項,如今可以直接選擇母語介面或使用語音導引,輕鬆完成各項金融交易,充分印證了 ATM 多語言服務的價值。

針對中高齡族群,確保介面簡潔易懂

此外,因應超高齡社會的到來,中國信託在2-3年前便展開部署,主動邀請中高齡族群進行使用者訪談,深入了解他們在操作 ATM 時的痛點與需求,並設計出專屬的「大字模式」。該模式不僅放大字體、加強色彩對比,重點凸顯存款、提款、轉帳與查詢等常用服務,更進一步調整交易流程設計,讓每個頁面僅呈現 1-2 個選項,同時移除與金融交易無關的訊息,確保操作介面簡單明瞭,使用者能夠一目瞭然。

這項貼心設計自推出後獲得熱烈回響,每月超過 10 萬人次使用,目前累積使用人次達 20-30 萬人,為中國信託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的最佳見證。

針對身視聽障族群,用科技與設計打造無障礙金融服務

要挺客戶,就要傾聽不同客戶的聲音,除了外國人、外籍移工及中高齡長者,中國信託亦相當重視身視聽障人士的需求。針對坐輪椅的身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鍵盤對應螢幕選項」的功能,使用者透過鍵盤輸入各功能選項所對應的數字或代碼,就可完成金融交易,解決身障人士觸碰不到螢幕的困擾。

隨著與身障人士持續的訪談,中國信託發現重度殘障者因無法側身的緣故,在操作鍵盤時相當辛苦,為此,中國信託於2025年改裝部分 ATM 並增設第二螢幕,讓輪椅族不必側身就能操作第二螢幕及完成交易。

至於視障族群,中國信託則導入「語音操作模式」,使用者只要戴上耳機,便可依循語音引導完成交易,讓視障人士可以像一般人一樣,不僅能自主完成金融交易,還能保有個人隱私。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信託在初期僅提供視障語音提款、轉帳與查詢服務,但經使用者訪談發現,視障人士對 ATM 存款功能的需求極大,遂領先業界推出視障語音存款服務,更因此獲金管會肯定,鼓勵其他金融機構參考中國信託模式導入相關服務。

而聽障族群,中國信託設計了「文字客服串接功能」。當聽障者在 ATM 操作過程中遇到問題,螢幕會自動跳出 QR Code,只要掃描即可直接進入文字客服介面,與客服人員溝通,快速解決問題。

圖一.jpg
中國信託數位平台部林家正科長(左一)分享ATM防詐的心路歷程,揭示幕後努力與實務挑戰。
經理人

針對防詐應用,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第一道防線

在 ATM 服務上,中國信託不僅重視使用體驗,更積極思考如何發揮防詐打詐效果,從宣導提醒、即時通報到AI智能防護的3階段進化,將 ATM 打造成防詐前線,在關鍵時刻守護民眾資產。

近年來,AI 技術日益成熟,中國信託於 2025 年全面升級 ATM 防詐機制,導入 AI 智能辨識技術。當系統偵測到使用者五官遭遮蔽(如配戴口罩或安全帽),將即時跳出警示頁面,提醒用戶移除遮蔽物,以順利進行下一步交易。此舉不僅強化 ATM 的安全防護力,更展現中國信託在防詐領域的創新作為與企業責任。

從 ATM 操作介面到防詐應用,中國信託近來更將普惠金融理念延伸至行銷面,推出「ATM 交易即時抽」活動,無論是中信或他行客戶,只要在中國信託ATM進行台幣跨行提款/轉帳/存款及外幣跨行提款/存款等交易,就能參加抽獎並立即得知結果,讓金融服務體驗充滿驚喜與溫度。

中國信託X經理人_Tammy107.jpg
「從客戶需求出發,ATM是落實普惠金融的橋樑,更是體現『挺你所想』精神的具體行動。」——中國信託數位平台經營處副總經理李雅婷(左六)。中國信託團隊透過深入訪談,掌握多元需求,持續優化友善金融服務的每一個細節,致力提供有溫度的數位金融體驗。
經理人

活動自推出後便大受歡迎,兩個多月以來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00 萬人,更有幸運客戶在社交平台發文分享中獎喜悅,該則貼文獲得數萬顆愛心,甚至吸引媒體爭相報導,成功引發熱烈話題。透過這樣兼具趣味性與互動性的設計,中國信託不僅提升了客戶體驗,也更體現了讓每位客戶在每個接觸點上都能更貼近生活的願景,陪伴客戶,成為與你一起生活的銀行。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