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Management > 財務管理
feature picture
xFrame

要求各部門節省開支、共體時艱,為何是個「蠢辦法」?一個顧問的故事

2021-06-22 作者 岡特‧迪克
分享
收藏
已完成
已取消

許多管理者希望能省下更多開支。節省開支的計畫,變得愈來愈分權、分散,項目也更加瑣碎。

員工們受到微觀管理(micromanagement)的監控,老闆開始調查哪位員工多喝了 3 杯咖啡,並精算著每個人搭計程車的車資⋯⋯。加強管理各個部門的開支,忽略了一項重要的因素:這項策略不僅會增加工作量,也有可能導致他處出現不必要的支出。一個地方的節流,就是另一個地方的浪費;哪邊精簡了工作量,哪邊就要增加工作量。現在,幾乎所有的員工都因此而飽受其害。

某位顧問的小故事:住宿有限額,只能花比住宿更高的車資

「我經常會從斯圖加特搭乘火車到慕尼黑,在商展上工作一整天,留在慕尼黑當地過夜後,第二天一早返回斯圖加特。直到目前為止,我的作法通常是:在慕尼黑車站下車,迅速入住火車站一旁的飯店(每晚的房價約 90 歐元),將行李留在那兒後,再返回車站搭乘地鐵前往商展。這段車程的費用已經由公司支付。

延伸閱讀:減薪、縮編,只會失人心!想降人事成本,更該考慮的2個節流法

在商展的工作結束後,我搭乘地鐵回到慕尼黑車站,吃了點東西後,回到飯店過夜,隔天一早就匆忙搭上火車回家。因為當晚的房價調漲到了 95 歐元,公司不可能願意核銷這筆款項,或許我應該去慕尼黑北部一間每晚只需 85 歐元的便宜旅社,但如果我這麼做的話,當天參展的流程就會變成:我在慕尼黑車站下車,搭乘計程車前往旅社,車資約 22 歐元,隨後辦理入住手續,並再次搭計程車前往商展,車資為 17 歐元。跟前一個方案比起來,我損失了大約 20 分鐘。商展結束後,我搭乘計程車回旅館,花了 17 歐元,但我還是需要浪費一些時間在旅館內吃晚餐。

第二天早上我花了 22 歐元,搭乘計程車回到慕尼黑火車站,另需要額外抓出 15 分鐘的緩衝時間,才不會錯過火車。我省下 10 歐元的飯店費用,卻多花了 78 歐元的車資,以及約一個小時的乘車時間。荒謬的是,公司不接受上一個舊方案,卻居然願意核銷費用較昂貴的新方案。經理,請問我究竟該怎麼辦?」

經理答覆:「很遺憾,因為目前公司正在節流,無法允許員工出差時入住 95 歐元的旅館。我明白你的考量,但依整體情況來看,最好還是所有人都要遵守公司規定。你可以試著搭公車去飯店,或許途中需要走一小段路,但這樣一來,就能省下計程車的車資。這個作法或許會浪費一個多小時,但現在是公司相當關鍵的時刻,所有人都必須共體時艱。」

顧問大發雷霆:「為什麼不願意批准舊方案呢?」

經理回答:「飯店的預算上限是 90 歐元,至於原因為何,我們目前也不清楚,不過背後總會有它的理由。因此,我們被上層要嚴格要求,不能有任何抱怨的聲音出現。也就是說:如果我今天接受了你的提案,自己也會惹禍上身。上層下一步的計畫,就很可能會要求我們要降低車資的花費。去年公司成功省下了一大筆住宿費,然而計程車資卻增加了,怎麼想都不合理。總而言之,因為預算不足的關係,所有的問題都變得非常麻煩。」

顧問氣急敗壞:「計程車車資之所以會高,是因為便宜的飯店都不在車站附近!幫幫忙好嗎!為什麼精打細算的同事不會選擇住那裡,是因為他們都很明智!如果公司真心想節流,那就要好好檢查每個方案總共需要花多少預算,再來下定論!」

經理:「目前,我們有兩位顧問,一位認為飯店的費用太高,一位認為車資的費用太貴。」

顧問:「所以問題不是很明顯了嗎?」

經理:「但你也是名顧問,所以你能給我們什麼建議呢?」

顧問:「我們正在嘗試能否在通勤時讓平板電腦連上線,如此一來,就不會浪費通勤時間……。」


以數學層面來看,「改良」意味著找出對整體而言最佳的解決方案。然而,在大企業中,每個部門皆各自透過微觀管理,控管著每位員工的一舉一動,同時沒有顧慮到其他部門的狀況。若是在改良制度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到其他外在因素,那麼這項改良計畫通常就會與外界相互牴觸。因此,若是某個部門克勤克儉(他們預計節省飯店費用),痛苦實現了自己節流計畫,就很有可能導致其他部門(他們預計節省計程車車資)入不敷出。

延伸閱讀:平凡 vs 優秀經理人,差別在哪?我從 5 面向來解讀

當一個部門到了合理的節流方向後,最終卻犧牲了他人做為實現計畫的代價。遺憾的是,這居然沒有任何的解決辦法。在大型企業中,部門與部門之間相距十分遙遠,無法相互整合彼此的計畫。這就是企業為什麼能「成功」省下大筆開銷的原因。而若是在節省開銷方面矯枉過正,最後將使企業陷入一片混亂。部門之間互相指責對方是害群之馬,但他們沒有注意到的是, 彼此都是造成該問題的罪魁禍首

現在,我不得不再次批判亞當.斯密那隻「看不見的手」。斯密認為,若是每個人都在自己的職務範圍內做到最好,那麼依整體來看,就能得到最好的結果。他的觀點不無道理,但事情若是如我們上述的例子發展,情況就絕非如此。如果每個部門選擇繼續節省開支,依照邏輯來看,公司不是因此走向末路,就是該部門省下來的錢,將變成其他部門的額外開銷。這概念並不僅是一般的常識,而是數學理論。若是某個部門達成了節流目標,從這個時間點開始,節省下來的資金就會在各部門間互推皮球。

(本文出自《我變笨都是公司的錯!:看企業組織如何毀掉聰明人才》,樂金文化出版。)

繼續閱讀 財務管理
相關文章

我變笨都是公司的錯!

會員專區

使用會員功能前,請先登入

  •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一次提升領導力
  •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名人金句抽籤
  • 收藏文章、追蹤作者,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
  • 定向學習!20 大關鍵字,開放自選、訂閱
  • 解鎖下載專區!10+ 會員專刊一次載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