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紓壓,職場表現會更棒!鈴木一朗如何用「賽前儀式」取得好成績?


活躍於美國職棒大聯盟(MLB)的日籍職業棒球選手鈴木一朗,讓「例行的儀式」(routine)一詞,在日本掀起一股熱潮。
鈴木一朗在棒球場上曾經締造過許多輝煌的傳奇紀錄,包括他進入日本職棒歐力士隊後,連續 7 年獲得打擊王的殊榮,之後更是日本史上第一位,以外野手身分進軍 MLB 的球員。
他加盟西雅圖水手隊之後,在 MLB 獲得無數獎項的肯定,包括最佳新人獎、打擊王、盜壘王、安打紀錄保持人、MVP、金手套獎等。鈴木一朗更在 2010 年,創造連續 10 個球季都擊出超過 200 支以上安打的驚人紀錄。截至 2019 年 3 月宣布引退為止,他創下的紀錄,讓他榮登美國國家棒球名人堂。
大家可以發現,在鈴木一朗棒球生涯中所創下的各種紀錄,有許多項目都是連續性的紀錄保持人。在職業棒球的最高殿堂美國職棒大聯盟中,對決來自世界各國的頂尖投手並打出成績,已是難能可貴的成就,還要連續長達 10 年,這得要讓自己的體能等各方面狀況,長時間都維持在顛峰才行。
養成例行的儀式 1:鈴木一朗
而鈴木一朗的關鍵,就在於 養成例行的儀式 ,這能從他打擊前的預備動作觀察到 ── 他會分毫不差的做完整套熱身動作後,才站上打擊區,然後先是輕鬆揮動球棒、轉轉雙腳腳踝,並慢慢的伸展,接著依序確認左腳與右腳的釘鞋狀態、站穩步伐、將松脂油塗勻球棒握把,握著球棒、伸直手臂並拉一下衣袖。
除了每次上場打擊前,彷彿畫面重播般的固定動作之外,鈴木一朗不論在賽前或賽後,什麼時候要做什麼事情,他都有自己一套嚴格的規矩。因為棒球比賽的賽程,在球季開始前就會確定公布,所以鈴木一朗全年的行程,也會配合球季的賽程表安排,並依照比賽的時間來回推每一天該做什麼事,包括就寢、起床與用餐的時間等。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鈴木一朗是為了每年能夠取得優秀的成績,所以要求自己嚴格執行排定的事或遵守例行的儀式,就像是苦行僧般的刻苦訓練。但是根據專門研究「壓力與焦慮對人們產生何種影響」的心理學博士史提夫.奧(Steve Orma)曾透過研究表示: 「例行的儀式在舒緩壓力上有顯著的成效。」
換句話說,鈴木一朗這些「例行的儀式」行為,其實很可能不是為了追求好成績,所以故意刻苦鍛鍊或反覆執行,而是因為對他來說,這是最沒有壓力的生活方式,所以自然而然的養成這些習慣,完全不用思考,就能日復一日的自動完成。
而最沒有壓力的生活方式,當然也包括不強迫自己非得吃健康、營養的食物不可。只要是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就算再怎麼營養健康,他也從來都不勉強自己。而且據說鈴木一朗在球賽期間只吃麵或咖哩,連到客場比賽時,他也會去特定的披薩店,專門吃那家店的限定口味披薩,毫不忌口。
養成例行的儀式 2:韋德.伯格斯
在棒球界還有另外一位傳奇球員,他例行的儀式跟鈴木一朗相比可說是不遑多讓,就是在 MLB 生涯中擊出 3000 支安打、退休後被選入美國國家棒球名人堂的韋德.伯格斯(Wade Boggs)。
伯格斯每天會在同一個時間起床、每次練習滾地球要剛好 150 次、打擊練習固定從下午的 5 點 17 分開始,而跑步練習則會固定從 7 點 17 分開始。
他還有一個奇怪的習慣,就是每次上場比賽前,都會狂嗑一頓雞肉。曾經有人想要打亂他的作息,故意把球場上的時鐘都調亂,但伯格斯竟然完全不受影響,依舊能在正確的時間內,完成自己表定要完成的訓練項目。
從前面這 2 位運動員的範例中,我們可以察覺到,例行儀式可以達到舒緩壓力的效果,即便這個動作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意義,但是完成這個動作本身,就能讓我們感到心情安定。
如果我們正要面對重要的事,例如考試、談判、發表或演講等, 不要特別改變自己的習慣、壓抑自己平常例行的喜好 ,因為這樣反而會增加壓力與心理負擔。
不妨就放輕鬆,吃平常愛吃的食物(就算熱量有點高)、做自己平常會做的事(就算偶爾會有點罪惡感),拋開無謂的顧慮與擔心,用例行的儀式為自己創造出舒適日常感,一定能表現得更為得心應手。
(本文出自《每一天都拉開差距》,大是文化出版)
